APP下载

引气归元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举隅

2017-01-19李庆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针灸

李庆云

【摘要】“引气归元”是薄智云教授腹针疗法的常用处方之一,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效。薄老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椎源性疼痛及瘫痪等。谢长才教授以“引气归元”为基础方,通过辨证加减化裁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等疾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薄氏腹针;引气归元;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34-03

Abstract:

Keywords:

腹针疗法是现代医家薄智云教授经过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又结合现代经络研究成果,整理出来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运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针刺腹部腧穴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和治疗局部的作用,从而治疗全身疾病[1]。腹针疗法广泛应用于痛性疾病、瘫痪、消化功能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随着腹针疗法在临床实践的不断应用,谢长才教授以“引气归元”为基础方,通过辨证加减化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1“引气归元”针法

11“引气归元”的来源“引气归元”是薄智云教授腹针疗法的常用处方之一。薄氏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个微针系统[2]。

12“引气归元”的方义及薄氏腹针定位方法和特点

121“引气归元”的方义“引气归元”穴位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方中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两穴含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兼有主肺气肃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本固肾;肾又主先天原气,因此四穴含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1]。

122薄氏腹针定位方法和特点①薄氏腹针定位方法:腹针取穴时,以任脉(以腹白线作为体表标记)为纵轴坐标。从神阙到中庭分为8寸,从神阙到耻骨联合上缘分为5寸。横寸则以神阙至腹侧外缘定为6寸来计算。②薄氏腹针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特点。薄氏腹针疗法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的主张,强调“从调理脏腑入手”来治疗疾病;腹针在刺法上具有痛苦小的特点。腹针的刺法,采取细针浅刺,并根据患者腹壁的薄厚选择用针,针刺的深度均在脂肪层,在筋膜上,未达肌层,比一般传统针刺的深度要浅,加之在操作过程中无须寻找沉、涩、紧的感觉,刺激的强度相对来说较轻,因此患者所受的痛苦相对较小[3]。

1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31针具的选择一般选用030号不锈钢毫针针刺,根据患者体型、疾病病情选用不同的长度。为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且便于控制针刺的深度,腹针时通常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

132进针的深度腹针将针刺深度分为天、地、人三部。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虽长但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里的病,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针刺地部(即深刺)。

133针刺的手法腹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施术应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腹针的补泻手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因腹针的适应症以慢性病为多,而慢性病患者久病则虚,故腹针时应补多泻少。

134注意事项①薄氏腹针穴位定位须准确,取穴时须精确计算。②针刺时,一般不可刺过腹膜,以免损伤内脏。尤其在肝、脾脏肿大,胃、肠鼓气或膀胱充盈等情况下,更须谨慎从事。③对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患者,在施术时亦须谨慎处置。

14适应证及禁忌证

141适应证“引气归元”适用于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妇科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多种疾病。

142禁忌证①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以免因针刺而引起误诊。②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的肿瘤并广泛转移,孕妇等。

2典型病例

21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张某某,女,31岁,已婚,2016年4月21日初诊。主诉:结婚十年,闭经6年未孕。

现病史:患者2006年3月结婚,夫妻同居,性生活1~2次/周,未避孕,一直未孕,爱人精液检查正常。平素月经规律2~3d/28~30d,量少,每次用卫生巾1~2个,色黑,无痛经史,多次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体温,自2011年上半年一直未行月经,体重明显增加,曾用黄体酮治疗,仍未行月经,患者口干、心烦、便秘,舌质暗红、苔厚腻,脉滑细。查:T 368℃,P 88次/分,BP 120/70mmHg,R 20次/分,体重85kg,身高160cm,神清,查体合作,肥胖体型,皮肤较粗糙,体毛增多,无皮肤痤疮。妇科检查:(-);经阴道彩超检查示:子宫切面大小47cm×30cm×40cm,轮廓清晰,肌层光点分布均匀,内膜线居中,厚约03cm,右侧卵巢大小37cm×33cm,左侧30cm×44cm,双侧卵巢包膜增厚02cm回声增强,其中见数个直径约04~08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CDFI:双侧卵巢动脉阻力增高。测性激素全套示:LH 201mIU/mL,FSH 71mIU/mL,E2 526pg/mL,T 81ng/mL,空腹血胰岛素788μg/mL明显高于正常,OGTT实验阳性,垂体实验阳性。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夹痰湿,治以滋阴清热,健脾化湿。针刺处方:①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腹四关(外陵双、滑肉门双)、内关、血海、三阴交、水泉。调泌针法取穴:增液穴、丘脑穴、下丘脑穴。②隔腧、肝腧、脾腧、次髎、三阴交、水泉。调泌针法取穴:肾腺1、肾腺3。闭经时用处方②,月经来潮后用处方①,隔日一次,每周三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针刺6个疗程。针刺手法:头部穴位采用轻刺、浅刺,关元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经治疗23次后月经来潮,继续调理4个疗程后,病情好转,月经量中等,周期28~31d,体重65kg,B超复查示:两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按: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卵巢的雄性激素过多及无排卵,其发生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此外PCOS患者也存在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①胰岛素抵抗(IR)及代谢性高胰岛素血症。②IR对PCOS患者生殖功能障碍的影响有高胰岛素血症引起雄性激素过多;IR与高促体生成素(LH)的协同作用可导致严重的高雄性激素血症。近20年来,胰岛素抵抗及代谢性高胰岛素血症已逐渐分别认为是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这不仅为PCOS患者IR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PCOS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节食、运动及减肥,是治疗PCOS患者IR的基本措施。患者体重下降7%~15%,即可改善IR并使糖耐量降低好转。部分患者可恢复自发月经,甚至排卵受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中医学的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癥瘕等病症的某些证型有相似之处。针刺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以补肾疏肝健脾,调理冲任促排卵为治则,主要选取任脉、肾经、脾经、肝经等相关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选取引气归元,腹四关为基础方,引气归元能补先天、后天,腹四关可将气血向四肢扩散,促进全身气血流通,血海、水泉活血祛瘀清热。增液穴、丘脑穴、下丘脑穴、肾腺1、肾腺3相配合使用可促进排卵,使内膜增厚和月经来潮,通过调经、调阴阳而使月经恢复自如,临床操作时应根据当时情况灵活选用两组处方。

22高催乳素血症王某某,女,31岁,已婚,2016年4月26日初诊。主诉:月经稀发3年,伴泌乳、头晕、视力下降1年。

现病史:患者月经周期2~3个月,结婚近两年未孕,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头晕,眠差,二便可,舌红少苔,脉沉细。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查血清RIA示PRL410μg/L,头颅CT示:垂体微腺瘤可能。西医诊断:高催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可能)。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冲任失养而至,治以滋补肝肾,调补冲任为主。针刺处方:①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膻中、足三里、三阴交。调泌针法:丘脑穴、下丘脑、泌乳穴、垂体穴。②命门、肝腧、肾腧、腰阳关、三阴交。调泌针法取穴:缓泌穴(即涌泉穴)、颈三穴。针刺手法:头部穴位采用轻刺、浅刺,关元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处方①和处方②交替使用。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3个疗程后月经来潮,头晕、视力下降症状消失,泌乳较前减少。继续调理3个疗程后,病情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每两个月查1次RIA,示PRL逐渐下降,300μg/L→100μg/L→75μg/L。并受孕,后足月顺产一女婴。

按:高催乳素血症是一种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的疾病,以血液中的催乳激素升高为其主要表现,可由许多原因引起,部分是病理性的,另一部分是可疑的功能失调。对高催乳素血症的患者,应长期随访,半年到一年复查1次血PRL,无症状的患者可暂不治疗,有报道称对垂体微腺瘤患者长时间进行观察4~6年,其中增大者并不常见,而有部分可自然缩小[4]。常期不治者,应注意骨质疏松的防治。针灸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机制学界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基础研究显示针灸可降低高催乳素血症模型血清中较高的PRL水平,且在PRL恢复正常范围后,不会使PRL过度降低而影响黄体及卵巢的功能。近年来针灸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辨证选穴,结合特色针法,同时关注调泌针法在本病当中的应用,如颈3针,泌乳穴,丘脑、下丘脑、垂体等穴位结合使用,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3卵巢早衰张某某,女,39岁,2016年4月27日初诊。主诉:月经稀发伴经量减少2年,停经14个月。

现病史:患者近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稀发伴经量减少,无经期腹痛。放置宫内节育器8年,于14个月前取环及诊刮术,术中刮出少量新鲜内膜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少量增生子宫内膜。诊刮后一直未再行经,也未予治疗。患者神萎肢冷,面色晦暗,头昏眩,腰酸尿频,大便稀,舌淡胖苔薄,脉沉细。无明显潮热、失眠等表现。患者12岁初潮,23岁结婚,孕3产1,25岁阴道足月分娩一男婴,无产后出血、感染等。分别于27岁、29岁行人工流产术。在第2次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母亲46岁绝经,其姐姐45岁,妹妹36岁月经周期均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通畅,外阴壁润泽,宫颈萎缩,表面光滑。子宫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盆腔B超检查:子宫51cm×32cm×43cm,子宫内膜厚度4mm,双侧卵巢分别为左侧19cm×23cm,右侧24cm×21cm。宫腔镜检查:宫颈管黏膜未见异常,宫腔黏膜较薄,未见占位性病变与宫腔粘连,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提示子宫内膜萎缩。未行子宫内膜活检。性激素检查:FSH 547U/L,LH 238U/L,PRL 43ng/mL,E2 28pg/mL,P 03ng/mL,T 654pg/mL。诊断:卵巢早衰。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治以健脾温肾暖宫为主。针灸处方:①引气归元,取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子宫穴;调泌针法取穴:增液穴、卵巢1、卵巢2、丘脑、下丘脑、垂体。②脾腧、肾腧、肝腧、次髎、太溪;调泌针法取穴:肾腺1、肾腺3。处方①和处方②交替使用,隔日1次,每周三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针刺6个疗程。针刺手法:头部穴位采用轻刺、浅刺,关元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经治疗6个疗程后月经来潮。

按:自发的月经来潮依赖于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正常反应、下生殖道的连续、通畅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闭经。针刺治疗卵巢早衰具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应辨证论治,重在补肝肾,调冲任,掌握好针灸介入的时机,在患者出现月经稀发即月经紊乱时就应引起注意,进行卵巢相关激素的测定,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结合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卵巢早衰,重点在于治未病,针刺可调补肝肾、调理冲任,调整脑-垂体-卵巢的自身功能,促进卵巢功能恢复[1],使生殖内分泌功能恢复,以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3讨论

腹针疗法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方面不仅有广泛的适应证,而且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谢长才教授以“引气归元”为基础方,从调整脏腑,平衡阴阳为着眼点,选取引气归元为基础方,以补脾益肾,调和阴阳。处方中腹针引气归元(关元、气海、中院、下院)均属任脉之腧穴,关元又为小肠募穴,《针灸甲乙经》记载关元穴是“足三阴经、任脉之会”,可谓一穴集聚多经之功能,穴属阴中之阳,为生命之所系,一身元气之所在,有培肾固本,补益精血,调理冲任之功,是古今保健强壮、延年益寿之要穴;气海穴,《针灸资生经》云:“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并具有调节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两穴配伍胃之募穴中脘穴及下院穴,即八会穴之腑会穴,组成薄氏腹针引气归元穴的基本方。四穴合用可益气固本、调畅气机、补下焦真元而化生精血,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诸病皆除。

参考文献

[1]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7-101.

[2]黄泳,王升旭.针灸临床实用新型技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9.

[3]薄智云.谈谈腹针疗法[J].中国针灸,2001,21(8):474-476.

[4]Kancgaveliz.Treatment of invasive prolactionmas[J].Clinical Nurology and neurosurgery,1997,99:241.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因地制宜的中国针灸——“糖针——舒适化针灸”后记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马立新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耳鸣经验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