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散记
2017-01-19肖娟
肖娟
凤凰城有了沈从文、黄永玉,似乎充满着豪气。期待这片热土上何时再生长出几个这样的人物,载入史册,为后世树下一座丰碑。
湘西因凤凰而出名,凤凰因沈从文而名闻天下。
凤凰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清清的沱江水悠悠回荡着千古流传的人文逸事,踩在小城里湿漉漉的青石板上,看着吊脚楼门楣上斑驳的印记,浮想联翩。屋檐下的风铃,随风应和着沱江里撑篙人的号子,桥洞下红艳艳的辣椒映红了土家妹子的脸庞,迎面走来的大嫂请歇一脚吧,撩开印花头巾,背篓里一定有好吃的山货,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记忆中的凤凰既古朴又年轻,朴实里透着灵气。
凤凰城眼下正是旅游旺季,古城是它打出的头一张文化品牌。有了沈从文、黄永玉这两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前辈,似乎充满着豪气。按辈分排,沈从文是黄永玉的表叔,两人是表叔侄关系,但沈比黄大了许多,沈从文在《大山里的人生》所提到的大表哥第一个孩子,14岁就离家外出谋生,说的就是黄永玉,沈去世后,黄永玉写过一篇《那些忧郁的琐屑》来纪念沈从文。
湘西算得上我的第二故乡了,尤其是边城小镇,行政地域划归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脚踏湘、黔、渝三省,交界之处风情糅合,别有风趣。对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我自然是不屑一顾的,最最心动的自然是此地的人文情怀,特别是沈老先生的点点滴滴。1988年,饱经沧桑的他安详离世,遵照他的遗嘱,大部分的骨灰都撒在了故乡门前的那条清澈的沱江里,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除了古城里的沈从文故居外,在古城南门外的一个半山坡上建造了他的墓碑。墓碑上刻着他生前写下的句子:“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我心中默默咀嚼这些句子,一个人的伟大或平凡,不相干的人是不足以评论的。一个人一辈子在世间的历练与沧桑,也不是轻易就能盖棺定论,作家的生命通过其作品能流芳百世、千古长存,我上高中那会儿,向语文老师借到一本《边城》,一口气读完之后,深深记住了船家少女翠翠姑娘的爱情故事,记住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也记住了作者的姓名,以及湘西这片热土的人情风貌,心底无限向往。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在所有文艺类作品里,文学是基础。
沈从文对故乡情深意切,一辈子不忘,他在《凤凰》一文中如此写道:“县城一个完全小学也办不好,可是许多青年却在部队中当过一阵兵后,辗转努力,得入正式大学,或陆军大学,成绩都很好。一些由行伍出身的军人,常识异常丰富。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便成了游侠精神。”对这种游侠精神最好的诠释,没准是湘西人文的勇敢倔强,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喝着沅江水长大的汉子们,骨子里传承了这份游侠情怀。
听当地老人讲,沈从文12岁高小毕业后,因爱逃学,便被家里送到当地预备班的技术班,当补充兵。15岁离开家乡,跟着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五年。20岁那年只身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北京。“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到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他原本打算到北京后,进大学读书的,可没想到连连碰钉子。到北大,一听他是小学文化,连报名费都退了回来,后来到燕京大学,也是因学历太浅而被劝退。
求学不遇让沈从文很生气,但他没有退缩,关键时刻,一种侠义拼搏的精神、一种不轻易服输的精神在鼓励、支撑着他,他决心拿起笔来写文章,要让那些鄙视他的学者们看看他究竟是块什么样的材料。接下来,沈从文进入了疯狂的写作阶段,佳作迭起。可以说,他的青年时期是经历过苦难的,直到他以故乡为题材的小说《边城》《长河》陆续问世之后,人们才开始正视这个从凤凰山城里走出来的文弱的书生,这个以游侠品质为怀的莘莘学子,从此命运之神开始青睐于他,他陆续被聘请到山东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进入事业高峰,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位置。
从只言片语的史料上记载,沈从文是一位说真话的人,正直得近乎愚笨,完全不懂得保护自己,不然何以在上世纪历次运动中一再挨整,甚至到最后被剥夺写作的权利,可以想象他是怎样熬过那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幸亏有他妻子兆和的悉心照料,让他找到了另一个支点,潜心十五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纺织史的空白,实实在在地做了一门有用之学。
墓碑左边,黄永玉为他的从文表叔立了一块碑文:“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骨子里似乎怀有同样的游侠情怀。墓碑右边的一块碑文上刻着:“不折不从,星斗其人,亦慈亦让,赤子其人。”16个大字,每一句最末一个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落款为张充和。当时不知为何人,时隔多年后,我了解到合肥有一张姓大户人家,育有六子四女,其中四个女子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这四姐妹光从名字来看,就不同一般,每个名字里都有着两条腿,预示女孩子长大了要远走高飞。
四姐妹长大后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不仅都接受了当时的新教育,而且传统国学功底扎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沈从文有幸娶到了张兆和,在沈从文离世后,妻子张兆和含着热泪整理他的书稿、以及朋友往来信件,不由得感慨:“他不是一个完人,但他是稀有的一个善良人”。
喝着湘西沱江水长大的沈从文,骨子里孕育了勤劳善良的品质与敢想敢干的特质,命运造就了他的遗世独立,“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朴实的话语却铿锵有力,懵懂人生,行驶在没有航标的航道上,认清自己,照亮他人。行走在湘西的山山水水中,怀着对故土一样的情怀,期待这片热土上何时再生长出几个像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人物,载入史册,为后世树下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