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达·芬奇密码》的文本创作

2017-01-19任颂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皮尔斯符号学

任颂

摘 要:基于符号学的跨学科性、神秘性及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达·芬奇密码》一书中以大量的符号为噱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也吸引了大量的学者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达·芬奇密码》中的“符号”系统线索,同时就作者以“符号”为线索进行创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符号学 《达·芬奇密码》 皮尔斯

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的创作过程中主要考虑的不是要传达给读者什么,而是考虑如何向读者传达,写此书的焦点不在动摇基督教的文化根基,向大家证明耶稣不是神,而是人,曾经结过婚,也不再为了向读者展示自己对达·芬奇作品的独特理解,更不是为了介绍书中提到的多个景点。作者集中在”如何(How)”上,这才是本文创作的焦点。因为从文本创造者的立场看,其并不是为了传达某种事物,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和为了打动对方而创造讯息的。不是为了传达、表现什么(what),而是在如何(How)上动脑筋,这是文本创造者的焦点。

一、达·芬奇密码中的“符号”系统线索

在符号学中,提到符号系统,可以有两种理解方法:一是由一个一个单独的符号组合起来形成的大的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只是量的增加,当然,这里所说的量的增加,不是一般的量的增加。二是指单独的一个符号进行的意义的无限延伸,也就是符号极层的概念。两种理解方法有相同之处,那就是系统都是靠编码建立起来的。符号的解释项其实建立在编码的基础之上。在本文中提到的符号系统取第一个意思。作品中的“符号密码”有以下两个线索:

(一)为兰登找到密码筒而设计的编码

1.索尼死时摆成的维特鲁威人和肚子上的五角星(女神符号):

Vitruvian Man and Pentacle in his stomach(the godness of female)

2.尸体旁的字:

13-3-2-21-1-1-8-5(1-1-2-3-5-8-13-21Fibonacci提醒顺序问题)

O,Draconian devil!

Oh,lame saint!

(P.S)Find Robert Langdon!

(LeonardoDa Vinci!The Monalisa,Princesse Sophie)

3.在名画Monalisa上写下的文字:

So dark the con of man!(Madonna of the rocks!)

4.找到带有PS和百合的钥匙。

(二)利用密码筒寻找圣杯

1.密码筒第一层:

An ancient word of wisdom frees this scroll...and helps us keep her scatterd family whole...a headstone praised by templars is the key...and atbash will reveal the truth to thee.(Dan Brown,328)

(利用atbash来解释Baphomet得出密码sophie)

2.密码筒的第二层:

In London lies a knight a pope interred.

His labors frait a Holy wrath in curred.

You seek the orb that ought be on his tomb.

It speaks of Rosy Flesh and seeded womb.(Dan Brown,364)

(通过对Pope的双重理解和后两句的语境分析得出APPLE)

3.圣杯的最后下落:

The Holy Grail neath ancient Roslin waits.

The blade and chalice guarding oer Her gates.

Adorned in mastersloving art,She lies.

She rests at last beneath the Starry skies.(Dan Brown,486)

(Roslin是Rosline的古语写法)

二、作者选择“符号”作为文章线索的原因

根据Pierce的三元理论,在符指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对象(object),解释项(interpretant),符号本身(repersentament)。符指过程中各要素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具有偏向性的。偏向某要素时,某一个要素就会处于主要的地位。同时占有核心位置的“符号本身”就是“符号”本身的意向性。意向性规定了它的“美的功能”特征。与实用功能相反,在“美的功能”中,“符号”不是为自身以外的什么因素服务的,而是面向自身并意向自身内部价值的。在how作为创作焦点的前提下,除了考虑到符号美的功能,还源于以下三个功能:

1.符号学的跨学科性

我们在了解符号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时,都会注意到符号学的跨学科性。它的跨学科性是由符号本身的性质确定的。因此以符号作为载体,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这个载体赋予任何的形态。但是无论是谈到艺术作品、历史、语言和宗教的象征符号,都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这篇小说具有跨学科性,作者想在作品中利用多角度的信息,营造一个貌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背景,让故事的情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但想要将各个学科的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就必然要选择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载体作为文章的线索。作者以符号为线索贯穿全篇,可以将创作的触角伸向各个学科,无论是利用图形的、文字的资料都可以得心应手。这样,表面上是将涉及各个学科的信息零散地聚集在一起,实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符号学的神秘性

每提到符号这一概念,总给人带来神秘的感觉。尤其是一些非语言符号,对于这些非语言符号,由于人们不了解编码的规律,或者编码的规律过于复杂,才使它具有了神秘的色彩。由于在宗教文化及中国等国家的巫术中常常涉及符号,这就更增强了符号的神秘感。

特别是符号中具有象征意义的“symbol”,也就是在达·芬奇密码中出现最多的表示符号的词。象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为具有形的实物,另一个是它有代表作用,即它本身代表或表示另一事物,后一特点使其有一般记号功能。在人文领域,它往往指具有表达精神对象功能的具体形象物,因而成了哲学、美学、文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主题。这个含混而应用广泛的词可指在任何文字的或非文字的本文中表示间接的、隐蔽的、深层的、关系性的所指者或意义的文化标记。于是,在某种文化环境或语境中,某种物件和形象,某种情境或情节,某种观念思想,成为表达另一种意义的手段。由于它不直接表义,要求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也就是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式的解码,依据个人能够掌握的信息量的大小,解码过程可能容易,也可能艰难,特别是针对人文领域的精神对象的解释就更加困难。于是就被认为神秘[1]。

其实符号并不神秘,只是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而这都是由于缺少对其的了解造成的。作者正是利用读者的不了解,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感,从而吸引读者。

3.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

声音/意义层面凭借与外部世界和主观意识的关联,以一定的符号组合形式在人的头脑中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即形成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关于这两个层次,R.Ingarden曾在The Literary Work Of Art一书中说道:“这一再现客体……只是一个具有不确定的点,以及尚需对无数未定之处予以确定的图示化结构,尽管形式上它被设计为一种充分确定的个体,并且看上去也的确像这种客体,这是由于这一再现客体的图式化结构在文学作品完成以后,就不能再有什么变动了。但是在这些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未定点则可能被不断的填充,并被读者的阅读投射赋予新的特征,实现未定点的完成。艺术作品中再现的客体是否完全确定呢?对此我们可以说,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总是有待进一步的补充。但从文本的图式化结构来看,这一补充是永远不能全部完成的。”[2]

因为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作者在利用语言符号再现客体给读者的时候,不可能将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而只能呈现某一侧面。读者只能在自己的阅读当中通过自己的理解来不断填充这些不确定的点。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看武侠小说,或者看类似《哈利·波特》的文本后,再看拍摄出来的电影和电视剧会感到失望的原因。因为导演在填充不确定的点的时候与观众产生了差异。

《达芬奇密码》这本书选择无数“符号”作为主线的原因在于作者意在模糊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从而造成更多的空白点等待读者去填充。书中跨越了很多的学科,出现了很多蕴含很多信息量的地点,例如卢浮宫、教堂,特别是书中的藏头诗、斐波那契数列、五角星等,所有的一切都使不定点的空缺和空白更加明显,而空白点越多,越能激起读者阅读下去来添加空白点的欲望。据报道,《达芬奇密码》在北美的热卖让到卢浮宫的参观者增加了10%,这也是源于读者想要将这些空白的点还原的欲望。

三、结语

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的创作过程基于符号学的跨学科性、神秘性及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在作品中以“符号”和“密码”作为线索,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作品。当然,在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象征、编码、符号等概念和我们传统的符号学中他们所代指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很多情况下都混淆了三者之间的含义,并且把数学、工程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扣上了符号学的帽子。

参考文献:

[1]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92.

[2]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9.

[3]Dan Brown.The Da Vinci Code.U.S.A: Doubleday,2004.

[4][日]池上嘉彦,著.张晓云,译.符号学入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5][美]丹·布朗,著.朱振武,译.达芬奇密码.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皮尔斯符号学
原始的风景——大卫·皮尔斯作品欣赏
苏珊·皮尔斯有关博物馆藏品研究的梳理与思考
真理重生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光明尽头的终极挑战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马克思主义元信仰与皮尔斯的科学符号观
符号学理论初探
保罗·皮尔斯:钢刀刺不倒的男人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