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虽然”与“即使”的用法分析
2017-01-19徐姝阳
摘 要:本文在语料调查的基础之上,从句法、语义和使用语境三个方面辨析“虽然”“尽管”“即使”的差别以及组合规律。明确“虽然”“尽管”“即使”的词汇意义,说明三者所要求的语义环境,在句法层面的组合方式以及语义搭配的选择限制。在句法方面,这三个词常常作为关联词组成转折复句,表现为两个分句预设的对立。在语义方面,这三个词都有连词词性,表示让步。在语用方面,这三个词通常带有转折语气。在词典的编纂和课堂教学讲解中,应细化对这三个词语的说明。
关键词:尽管 虽然 即使 句法 语义 使用语境
一、引言
(一)选题依据
“虽然”“尽管”“即使”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难点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存在明显的问题:1.分句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2.关联词语使用错误。
造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学习汉语过程中难免的,如果从教学的角度寻找原因的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所编写的工具书注释过于简单,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讲解过程过于粗疏。因此,未来的工具书编写与教学安排应着重考察研究语法现象出现的条件和用法,以便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中的“虽然”“尽管”“即使”这三个连词,本文对这三个连词的研究是建立在邢福义(2001)让步转折语义基础之上的,包括对“尽管”“虽然”“即使”这三个词的语义、语用和句法的研究。
“虽然”“尽管”“即使”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连词,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留学生容易混淆的连词。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具体分析,考察三者的句法、语义、语用等特征,进而为语言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三)研究现状
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从“虽然、尽管、即使”所组成的复句的归类和分类这个角度来考察。由于目前对复句的分类有很多种,复句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因而影响到句式的归类。从复句的语义关系出发,认为“虽然、尽管、即使”所组成的复句表示带有虚拟性的让步转折关系,属于让步转折句。依据转折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将其分为转折句、让步句和假转句,其中让步句可以细分为实让句、虚让句、总让句、忍让句,典型的代表句式分别为“虽然……但是……”“即使……也……”“无论……都……”“宁可……也(不)……”。很多学者赞同这种分法,郭燕妮(2008)认为,纵予句跟让步句所表示的“转折关系”是相同的,因而归入转折复句比较合适。
(四)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
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为理论基础,考察“虽然”“尽管”“即使”的语料,结合统计方法,对这三个词的句法结构的特点、语义结构的特点和语用功能进行描写和分析。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虽然”“尽管”“即使”的句法表现进行描写。第二部分是语义研究,对“虽然”“尽管”“即使”的语义分别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介绍语用方面,分别探究了“虽然”“尽管”“即使”这三个词语语义特征出现的语用前提。
本文语料有三个来源:1.文学作品;2.北大语料库;3.电视访谈节目。分别选取含有“虽然”的句子128个,含有“尽管”的句子105个,含有“即使”的句子114个。
二、“虽然”“尽管”“即使”的句法表现
句法表现分析是句式分析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句法的分析,能够揭示出句式的一些显性特征,为语义和语用研究奠定基础。
(一)“虽然”“尽管”“即使”的词语类别和组合结构
从词性上来看,“虽然”“尽管”“即使”这三个词都是连词,“尽管”还有副词的词性。这三个词可以作为关联词组成复句。“虽然”“尽管”是转折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通常和“但是、可是、然而、却”等组合在一起。转折复句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者相对,即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突然转成同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后面分句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即使”是假设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语,通常和“也”组合在一起。在假设复句中,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如:
(1)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但是金子可以拉着他的鼻子走。(《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2)尽管很多人讲起来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是有胜负之分。(《艺术人生》)
(3)即使腰缠万贯,他也还是坚持节俭。(北大CCL语料库)
(二)“虽然”“尽管”“即使”的句法分布
1.“虽然”“尽管”“即使”可以放在分句的句首,也可以位于分句主语的后面。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三者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也可以出现在主语的后面。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三者既可以出现在分句主语的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分句主语的后面。如:
(4)虽然21世纪学的东西与19世纪相比进步很多,但教学上基本上冲不破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怪圈。(北大CCL语料库)
(5)21世纪学的东西与19世纪相比虽然进步很多,但教学上基本上冲不破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怪圈。(北大CCL语料库)
(6)初中生的骨骼、肌肉尽管增长较快,但亦易疲劳,负荷能力较差。(北大CCL语料库)
(7)尽管初中生的骨骼、肌肉增长较快,但亦易疲劳,负荷能力较差。(北大CCL语料库)
(8)口述史学家认为,即使口述凭证是真实而未受影响的,仅用它来表现过去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历史过程的事件并非只是个人经历的总和。(北大CCL语料库)
(9)口述史学家认为,口述凭证即使是真实而未受影响的,仅用它来表现过去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历史过程的事件并非只是个人经历的总和。(北大CCL语料库)
例(4)、(6)、(8)中将“虽然”“尽管”“即使”放在了分句的句首,例(5)、(7)、(9)中将“虽然”“尽管”“即使”放在主语的后面,其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2.当“虽然”“尽管”“即使”位于主语之后时,后面紧跟谓词性成分。例如:
(10)21世纪学的东西与19世纪相比虽然进步很多,但教学上基本上冲不破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怪圈。(北大CCL语料库)
(11)初中生的骨骼、肌肉尽管增长较快,但亦易疲劳,负荷能力较差。(北大CCL语料库)
(12)口述史学家认为,口述凭证即使是真实而未受影响的,仅用它来表现过去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历史过程的事件并非只是个人经历的总和。(北大CCL语料库)
例(10)中,“虽然”后面紧跟的 “进步很多”是谓词性成分。例(11)中,“尽管”后面紧跟的“增长较快”是谓词性成分。例(12)中,“即使”后面紧跟谓词“是”,也是谓词性成分。
三者既可以放在分句的句首,也可以放在分句主语的后面,当位于主语之后时,后面通常紧跟着谓词性成分。
三、“虽然”“尽管”“即使”的语义分析
(一)“虽然”的语义分析
“虽然”这一连词表示让步,让步是指确认既定事实而又加以转折。为了更好地理解“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有必要追溯这一连词的产生过程。本来“然”字所指代的内容是在上文中已经提及过的事实,所指代的形式可以是一个词组、句子,甚至可以是一个篇章段落。因此其信息负载量可以很大,现在已经虚化丧失了指代功能,而成为连词“虽”的一个附着成分。在“然”字因虚化而与“虽”组成复合连词后,“虽然”的后面就需要补充出本来由“然”字所替代的内容。如:
(13)这火光虽然微弱,但是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灯光》)
在例(13)中,“虽然”一词表示转折让步,“虽然”后面补充了由“然”所替代的内容“火光微弱”。因此,这句话中,“虽然”表示承认“火光微弱”这件事,但是并不影响“部队寻找突破口”这件事。
(三)“尽管”的语义分析
“尽管”作副词时,表示不必顾虑,放心去做,由于后面转折小句的出现,表述与说话者心中所希望的情况不相符合的结果。如:
(14)人文主义尽管也关心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关心个人才去关心社会。(北大CCL语料库)
“尽管”包含了最大可能的所有情况,而后面的小句表示转折,隐含即使将最大可能的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也不能出现预期的结果,从而表现出了说话者的遗憾之情,包含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做出让步,后接小句的转折使得“尽管”获得了包含说话者无奈遗憾之情的“纵然、即使”义,具有让步连词的关联功能。
(四)“即使”的语义分析
“即使”是假设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语,关系词语在分析句式的语义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关系词语具有标明复句关系的作用,比如“即使……也……”这一对关系词语,标明了句式存在虚拟性让步转折关系;另一方面,关系词语的运用具有显示、转化或强化隐性逻辑基础的作用。
(15)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北大CCL语料库)
从句法方面看,“即使”后面的部分或者是一个分句,或者是一个谓词性成分,或者是名词性成分,或者是介词短语。当“即使……也……”为典型复句时,“即使”后面是一个分句,出现形式或者是一个句子,或是主谓短语,或者是动宾短语,或者是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或者是表示复指前面内容的代词“这样”“那样”“如此”,总之“即使”后面一定有一个谓词性成分。在紧缩句中,“即使”后面的句法表现形式和复句中的大致相同,一般由谓词性成分充当。
由于谓词性成分表示或描述一定的动作或状态,名词性成分和加词性成分表示一定的动作或状态,谓词性成分的主观性大于名词性或加词性成分的主观性。因此,当“即使”后面接谓词性成分时,“即使”句式表示虚拟的语义特征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即使”表示假设性让步,它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
四、“虽然”“尽管”“即使”的语用分析
吕叔湘(1982)认为,凡是上下两件事不和谐的,即所谓句意背离的,都属于转折句。转折关系表现在前后两分句的相反或相对。我们发现,前后两分句的相反或相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两个分句预设的对立。也就是说,前件所隐含的预设和后件所隐含的预设存在相反或相对关系。
(一)“虽然”的语用分析
(16)中国虽然不曾经历过宗教完全统治的时期,但也同样存在这种“神人”的人学观。(北大CCL语料库)
例(16)是转折复句,存在前后两个分句,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突然转折成与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不曾经历过宗教完全统治的时期”的预设是不可能存在“神人”的人学观,因此,“虽然”表示前后分句预设相反或相对。
(二)“尽管”的语用分析
(17)尽管科学史对于素养教育的好处十分明显,但在科学教育界也存在着另外一种声音,就是认为科学史对于习常的观念太具有颠覆性。(北大CCL语料库)
“尽管”也是转折复句中最常见的关系词,但是“尽管”比“虽然”语气略重,属于重转关系复句,先让步后转折,相反意味很重,又叫让步转折句。“科学史对于素养教育的好处十分明显”这一分句的预设和“科学史对于习常的观念太具颠覆性”这一分句存在明显的相反或相对关系。“尽管”表示姑且承认“对素养教育的好处十分明显”这一事实。
(三)“即使”的语用分析
(18)就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私人收藏来说,世襄所藏即使不是数量最多,也是质量最好,品种较全的。(北大CCL语料库)
这句话前后分句分别为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品种较全,二者都表达了世襄所收藏的硬木家居在收藏界具有数一数二的位置,无论是数量多,还是质量好,都是为了表现这一语义特征。这个句子的预设为世襄所藏不仅是数量最多的,而且是质量最好、品种较全的。它的转折关系在于,在否定了“数量最多”的前提下,“质量最好”仍然出现了,而无论是数量最多还是质量最好,都是为了表现共同语义特征,即世襄的收藏在收藏界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即使”表示假设性让步,表达了与事实相反的事情,实际上句意表达的“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品种最全”这三个条件都包括在内。
综上所述,“虽然、尽管、即使”通常出现在表示转折的复句中,表现为两个分句预设的对立。“虽然”表示前后分句预设相反或相对;“尽管”语气略重,表示姑且承认某一事实;“即使”表示假设性让步,表达了与事实相反的事情。
五、对“虽然”“尽管”“即使”用法的教学建议
本文结合相关语料,针对“虽然”“尽管”“即使”的差别以及组合规律,从句法、语义和语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辨析。为减少留学生使用“虽然”“尽管”“即使”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笔者建议在词典的编纂和课堂教学讲解中,应细化对这三个词语的说明:
(一)明确“虽然”“尽管”“即使”的词汇意义。“虽然”是连词,表示承认某事为事实。“尽管”作为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作为连词时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即使”作为连词表示假设性的让步。
(二)说明三者所要求的语义环境。“虽然”表示承认甲事是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尽管”常用于转折句中,表述与说话者心中所希望的情况不相符的结果。“即使”存在于假设性的让步句中,它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
(三)说明这三个词在句法层面的组合方式和语义搭配的选择限制。“虽然、尽管、即使”这三个连词既可以放在分句的句首,也可以放在分句主语的后面。
(四)举例说明三者出现的语用环境。即“虽然、尽管、即使”常常出现在转折复句中,表现为两个分句预设的对立。
参考文献:
[1]范晓,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
文,1992,(4).
[2]郭燕妮.汉语转折复句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2).
[3]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7.
[5]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83,(3).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唐凤燕.现代汉语“即使”复句探析[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3.
[9][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4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徐姝阳 辽宁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