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汉语方言中“头+VP1/V1+头+VP2/V2”结构浅析

2017-01-19齐菲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6年11期

摘 要:“头”字在汉语普通话中的主要用法是作名词、量词、构词后缀,但在湘西多个地区(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等)方言中,“头”除了以上用法外,还能作为关联副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即用于“头+VP1/V1+头+VP2/V2”结构中。本文主要以该结构形成的原因、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性质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湘西汉语方言 “头” 关联副词 语法功能

一、湘西汉语方言中“头”的语法功能

(一)名词

(1)上课中,如果发生地震,我们一定要双手抱头,躲在桌子下面。(头:脑袋)

(2)你看你的头哦,像个鸡窝。(头:代指头发,表示头发乱。)

(3)这里哪个是你们的头儿?(头:管事的人、领导)

(4)你睡床头,我睡床尾。(头:事物的前端)

(5)他结婚的消息,我头两天才晓得的。(头:表示过去的时间)

(二)量词

(6)你硬是蠢得像头猪。

(7)我屋养了三头羊。

(三)词缀

(8)你不要惹我,小心我一槌头打飞你。(槌头:拳头)

(9)走路要看路,莫被岩头绊倒了。(岩头:石头)

(10)阿妹,你手头活泛吗?可以借我点钱米?(手头:指自己所拥有的钱)

(11)打扫卫生不要只打扫皮头,那些旮旮落落也要打扫。(皮头:事物的表面)

(12)这个人看起来哈头哈脑的。(哈头哈脑:比喻一个人脑袋不灵光,傻傻的)

(13)这家餐馆我来过了,米有什么吃头。(吃头:值得吃)

(14)你这个人港话怎么一点傩头都米有?(傩头:比喻做人有规矩、讲规矩)

(15)每天夜头,我婆都会给我讲变婆老娘儿的故事。(夜头:夜晚)

(四)副词

(16)你走头,不要等我。(走头:先走)

(17)我有颗儿米好意思,你打头唱咯。(打头唱:先唱)

(18)我都习惯头看电视头吃饭了。(头看电视头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

(19)在KTV里,她头唱头跳。(头唱头跳:边唱边跳)

“头”作名词、量词和词缀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头”的用法基本一致。“头”作副词,特别是作关联副词的用法在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地区的方言中基本没有。本文主要对“头”作为一个关联副词的用法进行分析。

二、“头+VP1/V1+头+VP2/V2”结构形成的原因

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头+VP1/V1+头+VP2/V2”结构经常出现,并且主要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或多音节为辅。本文总结了如下几点原因:

(一)经济适用原则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为了说明一个人同时做两件事或两件事重复交叉进行,往往会用“一边……一边……”。试比较以下例句:

(20)她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女孩,只要一有音乐,她就会跟着音乐,一边唱一边跳。

(21)她是一个特别活泼的女孩,只要一有音乐,她就会跟着音乐,头唱头跳。

(22)每当我一边说话一边吃饭的时候,妈妈就会念叨我。

(23)每当我头吃头港的时候,妈妈就会念叨我。

分析可知,例(21)、(23)比例(20)、(22)结合得更加紧密,而且读起来更加上口,符合湘西人说话的习惯并且不会使句子拖沓冗长。

(二)四音节词的频繁使用

余金枝《吉首苗语四音格词研究》一文中共收录2153个四音格词,当中吉首汉语借苗语四音格词为95个,苗语借吉首汉语四音格词有257个,可见四音格词数量之多,并且吉首汉语四音节词与吉首苗语四音节词互相影响。在李启群的《吉首方言研究》中,四音节词数目也非常多。现将《吉首方言研究》中四音节词的情况列在下表中:

从上表可知,吉首汉语方言中四音节词数目最多的是谓词性的词语,并且主要以ABAC式出现,例如:“抓天抓地”(指乱抓一通或手舞足蹈)、“癞不癞卡”(指事物的表面不平滑)。在吉首汉语方言中,体词性的四音节词主要以ABCD的形式出现,例如:“雷公火闪”(指雷电交加)。因此,吉首汉语方言中四音节词数量之多说明了“头+VP1/V1+头+VP2/V2”结构中,动词主要以单音节为主,并且该结构为谓词性的。

(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即强调人的经验对语言(语义、语用、语法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把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概括为:人们通过经验、认知对客观事物进行心理范畴化的认识,然后对心理现实进行概括,最后用语言符号来指代心理现实。由于语言符号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思维具有主观性。所以,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往往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此过程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隐喻是指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两种概念之间具有相似性。转喻是指同一个认知域中,用该事物的凸显属性代替整体,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以“头”为例,《说文解字》:“头,首也。”本义为“人头”。用认知学的知识解释,“头”的所有义项形成一个范畴,“头”的本义叫作该范畴的原型,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也是人们最容易掌握的义项。通过隐喻、转喻形成其他的义项,上述“头”在湘西汉语方言中的语法功能可以体现其义项的引申和虚化。比如:通过隐喻将人的头部引申为动物的头部,因为人的头部是人身体最重要的部位,进一步引申为“首领、长官”。而首领是站在最前面的人,又引申为事物的前端。又因为人的外形是一个垂直的物体,进而指称事物的两端,比如“一头是我的亲兄弟,一头是我最好的朋友”,这里的“一头……一头……”虽然指的是两件事,但至少说明“头”具有连接作用。“头”即大脑,是人们思维的生理基础,人之所以与动物区别开来,主要是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各有侧重,所以人们可以同时做两个动作,将该认知转化为语言符号就是“一边……一边……”。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头”被赋予了“一边……一边……”的含义,并且作为关联副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三、“头+VP1/V1+头+VP2/V2”结构的限制

(一)主语的限制

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头+VP1/V1+头+VP2/V2”结构的主语只能是人,这是由人大脑的侧化决定的。例如:

(24)我头唱头跳。

(25)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6)青蛙头唱头跳。

(27)青蛙一边唱歌一边在荷叶上跳。

上述四个例句中,谓语部分的语义都是一样的,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但是前两例的主语是人,后两例的主语为动物。例(24)、(25)、(27)可以成立,例(26)不成立。这也说明了“头”在语义上虽然翻译为“一边……一边……”,但和“一边……一边……”在主语的选择上大有不同。

(二)格式的限制

“头+VP1/V1+头+VP2/V2”结构不能拆分,不能插入任何成分,并且语音上没有停顿。

(28)小明头看电视头吃饭。

(29)小明头看头吃。

(30)小明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例(28)、(29)中,如果把两个动作分开单独说,都是不成立的。但是用“一边……一边……”连接的两个动作之间可以有停顿,这在湘西汉语方言中是不允许的,不符合湘西人说话的习惯。

(三)音节的限制

1.单音节+单音节

头唱头跳 头听头写 头走头说 头听头记 头看头吃

头说头笑 头喝头谈 头跑头喊 头打头骂 头玩头等

2.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

头听头思考 头笑头聊天 头看头讨论 头听头鼓掌

头听头记笔记 头吃头看电视 头走头打电话 头玩头写作业

3.双音节/三音节+双音节/三音节

头唱歌头跳舞 头抽烟头开车 头说话头吃饭 头观察头记录

头打电话头开车 头玩手机头走路 头聊天头织毛衣

由此可知,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头+VP1/V1+头+VP2/V2”结构中“头”后面最多可带三音节词语,如果超过三个音节,一般用“一边……一边……”连接。

(四)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特点

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语料,对能进入该结构的动词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心理动词、判断动词、存在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不能进入该结构。

爱、恨、怕、知道、喜欢、讨厌、崇拜(心理动词)

是(判断动词)

有、在、存在、消失、出现(存在动词)

会、可能、应该、可以、愿意(能愿动词)

上、下、进、出、来、回(趋向动词)

可以说“又恨又爱”“又喜欢又害怕”,但不能说“头恨头爱”“头喜欢头害怕”。这也是“头”作为一个关联副词与其他关联副词的区别。

2.动作动词、言说动词在该结构中往往成对出现。

站、坐、看、望、跑、吃、喝、唱、鼓掌、摇头等(动作动词)

说、喊、骂、问、批评、赞扬、演讲、讲话等(言说动词)

在湘西汉语方言中,往往会出现“头看头港(讲)”“头跑头喊”“头走头骂”“头讲话头拍手”等表达,这是因为表示动作的动词一般都是具体动词,往往通过手、脚等器官来完成动作,而言说动词主要是通过嘴来实现动作,二者不会冲突,所以可以同时进行。除此之外,“头+VP1/V1+头+VP2/V2”中的动词也可以交替进行,例如:“头吃头港”“头说头唱”“头喝头骂”等,“头”连接的两个动词虽然都是由嘴这个器官完成的,但两个动作是交替进行的,所以同样可以说。

3.动作动词一般可以同时出现,但如果两个动作是同一个器官发出的,并且两个动词不能交替进行,需替换其中一个动词。

例如:“头坐头站”“头牵手头拍手”“头眺望头仰望”等,不能成立,因为两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同一个器官,这时需要用合适的动词替换其中一个动词,例如可以说“头坐头望”“头站头拍手”等。

四、语法功能

(一)充当句子的主语

(31)头走头玩是个坏习惯。(边走边玩是个不好的习惯)

(32)头港头吃对消化米好。(边说话边吃饭对消化不好)

(二)充当句子的谓语

(33)上课的时候,我一般头听头记。(上课的时候,我一般边听边记笔记)

(34)不要头上课头玩手机。(不要边上课边玩手机)

(三)充当句子的宾语

(35)在做作业的时候,张三喜欢放着音乐,头听头做。

(36)张三喜欢头听歌头做作业。

(四)充当句子的定语

(37)那个头唱头跳的女孩是我玩的好的。

(38)有些家长总喜欢用头打头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由上述例句可知,当有些单音节动词具有替代一个动词性短语的功能时,则不需要具体的语境。比如上述“唱”“港”“打”“骂”等,它们所指的对象明确,而“听”“记”“写”等所搭配的对象不明确,比如“张三喜欢头听头写”,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张三喜欢一边听别人说话,一边写东西”。因此,只有当句中有明确的语境时,才不会产生歧义。

五、结语

本文以湘西汉语方言中“头”作为关联副词的用法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引申了“头”的义项,解释了“头”作为一个关联副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边……一边……”“又……又……”的区别,展现了湘西汉语方言中“头”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李启群.吉首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余金枝.吉首苗语四音格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7.

[4]王宜广.“边A边B”结构的考察与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8.

[5]高航,严辰松.“头”的语法化考察[J].外语研究,2007,

(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12.

(齐菲 甘肃兰州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7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