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家花园晶莹雪
2017-01-19冯新生
冯新生
贝家花园这位主人,多像晶莹剔透的雪花:美化人们梦境,滋润大地万木,来与去,有与无,总是那么从容淡定,气韵飘逸,静静给予,不问成果……
记得那日,我踏着晚秋的落叶,走进人民大学藏书室,专为阅读那篇《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之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记述》。书房灯光柔和、平静如潭,我面对册页,与英国作家林迈可先生作“隔世之谈”。我似乎看到,林先生正侃侃而谈,北京海淀区西北部山区那位富含正义感和同情心、道德与医德皆被后人称道的“贝大夫故事”渐渐延展开来。
手中有些发黄的书卷,在我眼里幻化为一幅场景。那是1941年的一个晚秋,也是黄叶飘然、爽风缕缕,时在北平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执教的英国教授林迈可,因助力抗战被日军追捕,急匆匆向京西北安河一带疾行。继而,北京西山脚下的贝家花园的门环被急促扣响,贝熙叶医生快步走出,向林教授问明情由后,热情领入。那夜,猎猎西风真的很威猛。贝家花园的竹丛、松柏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吟啸。幽深的贝家花园书房里,灯光持续到半夜。林教授与贝大夫促膝谈心,心有灵犀。
数日后,贝家花园的木门重新开启。满脸微笑的花园主人,与林迈可挥手作别。几日来,花园主人——贝熙叶大夫已经与八路军取得联系,护送林教授去了延安。
又是一天,我迎着秋晨的迷蒙丝雨,向西山贝家花园走去。京西苏家坨镇,在抗战时期曾是抵抗入侵者的战地,一如西山的八角枫与黄栌,寒霜越重、色彩越艳。而今,稻香湖畔开镰的稻谷与凤凰岭下千年银杏,依然无声见证着古迹与新建的流变。在苏家坨镇的古村北安河,遛早的老人见我打听贝家花园,手中旋转的核桃立即“定格”,继而神态庄重,仰望初升的秋阳感慨而叹:“半个多世纪了,世世代代人总是忘不了‘老贝家的恩德!”说完,一指村西告知,从大觉寺向北走,见到山环中一座碉楼,就是老贝家花园。
山径尽管曲折,但已经有了大西山旅游线路,故此,路况酣畅。赶到那座西式石碉楼前,见晨阳弱弱的光照,拥揽着花园的灿菊、古松、竹林、小溪、老屋……眼前,这座被当地人称之为“京郊法国白求恩居住地”的私家花园古朴坚实,东面开阔平整,南、北、西三面环山,如一把可环靠的巨型圈椅,依山就势呈现3部分建筑。基础一层,便是由青石与花岗岩石垒砌、富含古罗马城堡风格的代表性建筑。
一切一切都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进贝家花园,独自登碉楼旋转梯探看,便生发渐入佳境之感。环顾四周,花园格局如诗如画,但见山腰间高起的平台上,一座中式庭院倏然入眼,当地人称之为“南大房”。该院落不大,但布局优雅精致,颇富宜居感。我似乎看到,当年“京郊白求恩”贝熙叶大夫,正坐在绿色藤萝下,笑容可掬地向乡民讲述用药知识。拾阶再上,又是一座高台,台上厅堂清幽敞亮、前廊后厦,檐檩上描绘的苏式彩画意趣多多,山前,数排房屋依次排列。我踏着布满苔藓的曲径,一路浏览霜林尽染、雁阵南去的暮秋之景。偶然前望,又是一阵惊喜,见路面由碎石拼砌为菊花形,画面奇美,洋溢着“仰观山岚俯瞰花”的意境。厅堂南侧,北坡依山而建的数间房屋,无疑是书房。耐寒的野菊暗香缕缕,屋旁的古松苍然挺立。遥想当年,主人的女儿常在这里抚琴沉思,释卷入梦,该是何等悠闲的人生享受!
昔日少为人知、今日掀起头纱,洋溢情爱之光的贝家花园,细细赏读别有韵味。那天,我迎着秋风自南台向北,来到一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之前。被多彩秋叶覆盖的藤架、喷泉、池塘、拱桥等,似乎让我重返江南庭院,悦心细品灵动精巧的园貌。花园外围峰岭重叠,内藏南国秀逸,古朴典雅与西洋风貌互映,视野开阔与偏幽院景互衬,朴实无华、曲径通幽,这无疑也是贝家花园独特魅力之一。
游走一番,回到石雕楼前,我久久凝望着楼门上方那块饱经风雨沧桑、暗淡无光却字迹清晰的石制匾额。匾额上四个大字运笔遒劲:“济世之医”,左侧刻有寥寥数语,道出当地民众对花园主人的感念之情:“贝熙业大夫医学精深,名举中外,先生更热心于社会,温泉一带多有传闻。温泉有颂云:济世之医,救民之命,虽为断章取义,适合于先生。 民国二十三年刻于温泉。”读着读着,我来之前查阅的那段历史,在眼前清晰重现……
1913年,幼年学医、精通内外科的贝熙业大夫,从法国来到中国,很快成为北平的一位名医。那年,还是一个晚秋。贝熙叶医生领着患病的女儿来到京西西山脚下,几经观察,终于选中了京西温泉西北林木繁密、山泉潺潺的一片山地构建别墅,作为女儿养病之地。贝家花园落成后,每逢休息日,他总是到这里住上一二天。
所谓的“休息日”,是贝熙叶日夜为北安河、温泉一带的村民诊病医病的时间。那时,北安河一带常有身无一文、贫病交加的乡民走进花园,得到“法国白求恩”的无偿医治与资助。由此,“老贝家有一位心地善良的洋大夫”传遍京西乡镇。
即便是珍稀物质,终究也会消失在获取者的目光中。而精神和事迹,往往长留在人们心头。温泉——北安河的一段古道,尽管在21世纪城市改造中,变为现代化优等路面,可当地老人依然念叨着当年那座小石孔桥。
当年,贝熙业先生车行到此,见石桥日久失修而坍塌,立即出资请人,将其修好。乡民感恩之余,在桥栏上刻“贝大夫桥”。这种称谓延续了几代人。
走出贝家花园,天色转阴,零零洒洒飘落起雪花。由此引发我无尽遐思。想近百年来,我国多位名人、精心构筑的私家花园何止万千,然而,而既豪华也不张扬,让当地世世代代人感念不已的私家花园,却是凤毛麟角。贝家花园这位主人,多像眼前这晶莹剔透的雪花:美化人们梦境,滋润大地万木,来与去,有与无,总是那么从容淡定,气韵飘逸,静静给予,不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