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痴陈大姐
2017-01-19施宁
施宁
陈喜霞是我在老年大学上学时结识的一位朋友。她因家庭贫困,读完小学就辍学了,1958年进工厂后,很快就在几千名工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八红旗手,登上了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三年困难时期下放后,她买来剪裁书,自学做服装,借钱开起了裁缝店。她心灵手巧,胆子也大,特别敢于尝试新式样,小店开得远近闻名。晚上,陈喜霞一边陪孩子们做作业,一边代客打毛衣,就这样苦做了十多年,把三个孩子培养成才。
为了支持儿子留学,她栽培金针菇,用自行车驮到市场叫卖,不幸摔断了腿,发展到股骨头坏死。好强的她觉得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家人反复劝慰,小儿子为她到金陵老年大学山水国画班报了名。重圆上学梦,让她又鼓起了奋斗的勇气。
陈喜霞有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只要认准了的事,就会百分百地付诸实践,绝不动摇。刚开始上学时是老伴和儿子用自行车推着上学,抱上抱下进教室,一年多后动了手术,才能持拐行走。她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白天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夜晚等家人熟睡后,看书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小睡一会,又忙着给子女做早饭了。她说,霍金只有几根手指能动,照样著书立说;华罗庚腿有残疾,边开小店边看书。我要和时间赛跑,也要做成点事情。
她的兜里随时揣着速写本,走到哪里画到哪里。我随手翻看她的两个速写本,有与亲家游浦口公园时的写生,有在威尼斯游船上的写生,还有住院时在病房窗口的写生。有时边画边记下自己的观察体会:春树不宜画好多叶子,不要浓要淡,树顶枝杈空的地方多,画一点小枝子就是春天。秋树下面要淡,树顶上要红……
老师说,画中国画,一定要学好书法,书法不好,则笔无根基。她看到有的同学画得好,但字不行,得请人帮忙题词,就下决心在学习国画的同时练好书法。在人说,你只有小学文化,练不出名堂的。她没有气馁,不停读帖揣摩,着魔一样地练笔。在她简朴的家里,练习书法的本子成捆成摞,柜子里装满了书,柜子上方的书画作品顶到了天花板上。渐渐地,交上去的作业被画上了一个个红圈,老师说:你创造了奇迹。
1995年,金陵老年大学从历届山水画研究班中挑选了包括陈喜霞在内的10名女学子组成了金陵十姐妹群体,首次举办大型画展。一时观者如潮。在十姐妹中,陈喜霞的文化程度最低,但是付出的努力最多。她在笔记本上写道:我绝不能拖十姐妹群体的后腿,要完全凭自己的实力去闯出一片天地。
她和姐妹们上黄山、下桂林、赴雁荡、登泰山、游三峡、闯神龙,用饱醮汗水和心血的画笔,挥写祖国的锦绣河山,先后在国内多个城市举办了大型画展。1998年十姐妹出访韩国,与韩国女画家联袂举办了“韩中美术作品展示会”,获得圆满成功。2003年赴巴黎举办为期两周的“金陵十姐妹画展”,法国画家和朋友连连称赞中国画的神奇美妙,各大报纸盛赞画展为“中国文化年”增光添彩。2005年十姐妹偕同书画院的创研员赴日本举办画展和笔会,陈喜霞心潮起伏,当场挥毫题诗。名古屋日中友协会长接过这幅情深意切、挥洒自如的草书作品时,激动得满脸通红、双眼湿润,再三鞠躬致谢。
陈喜霞经常说,我要潇洒地活着,每天高兴地写着画着。摆脱了生活中的种种羁绊,畅游在艺术的美好天地里,她的心中一片澄明。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