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自信
2017-01-19杨芳
杨芳
位于江尾海头的张家港在创造丰厚物质文明的同时,把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市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创造了长江文化品牌。自2004年以来,张家港市连续13年创新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惠民、以文化人,荣获了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江苏省首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化活动品牌,有效展示了长江文化丰厚底蕴,不断拓展了长江文化传播渠道,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文化自信。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为打造品牌提供有力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扶持政策,构建联动机制,确保长江文化品牌打造能深入、可持续。
一是突出公益文化定位。聚焦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将长江文化艺术节定位于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明确由政府主导推动,活动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由政府部门牵头,邀请沿江各地知名剧团进行展演,节目既有黄梅戏《小乔初嫁》、滇剧《选才记》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也有楚剧《万里茶道》、湘剧《月亮粑粑》、滑稽戏《今天他休息》等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对前来参加长江文化艺术节的专业及群文团体进行补贴,让老百姓共享大城市才有的“文化大餐”。同时,坚持“时代性、群众性、节俭性、实效性”原则,从2013年开始,开幕式取消了过去惯用的大型晚会,将简短隆重的开幕仪式与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踩街展演合并举行,凸显了公益性。
二是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以“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为理念,对艺术节进行体系化设计,从写长江、画长江、唱长江,到摄长江、咏长江,从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到寻找长江流域有故事的珍宝、长江流域微视频大赛等活动,通过搭载书画、诗歌、视频、摄影等不同表现方式,使得每届长江文化艺术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全新的呈现。
三是探寻协同推进模式。先后成立国家一级社团——长江文化促进会和全省县级首家文化基金会——长江文化基金会,为长江文化传播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全面拓展长江文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了长江文化博物馆,陈列文化固态载体,成为展示、保护、传承、研究长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导入项目分包、政企合作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文化项目运作管办分离,有效推动了艺术节的转型创新发展,参与运作的社会资本比例逐年增加,艺术节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坚持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为打造品牌破除隔阂障碍
秉承“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的理念,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等多家单位形成了亲密的合作关系,积极构筑沿江城市联动对话的平台、流域文化碰撞交流的空间,打破长江文化地域隔阂、艺术种类隔阂,整体提升品牌知名度。
一是构建展示平台。每两年轮流举办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和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精心挑选川剧、花鼓戏、黄梅戏、锡剧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满足基层群众高水平的欣赏需求。13年来,累计上演大戏71台、小戏近500台。邀请四川朵落荷、西藏昌果卓舞、贵州锦鸡舞等民族民间文艺团体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展演,张家港的河阳山歌、沙上号子、摸壁鬼同台进行交流,促进了长江流域非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二是创设交流载体。依托中国戏剧家协会,成立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和全国县级市首家“小戏小品创作基地”,涌现出一大批戏剧精品,小品《喇叭声咽》、小戏《丫丫考0分》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一大批作品在CCTV电视小品大赛、江苏省戏剧红梅奖、江苏省小戏小品大赛等活动中获奖。而中韩日戏剧节、国际幽默艺术周的举办,更是为节庆注入国际元素。同时,定期举办长江文化高层论坛,交替举办长江流域戏剧家协会座谈会、群众文化学会专题研讨会,承办“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扬子江诗学奖、“诗歌里的城”朗诵会,拓展了文化内涵,提升了办节档次。
三是促进多元发展。成立全国首个长江文化博物馆,举办国际幽默艺术周、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不断拓宽艺术交流领域,通过搭建展示、研究、交流的广阔平台,促进了各艺术门类的多元发展。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举办“寻找长江文化的十个符号——中国·张家港首届微电影大赛”、“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寻找长江流域有故事的珍宝”、中国(张家港)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等活动,吸引了更多的群体参与,进一步丰富了长江文化的共享方式。通过展现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集中展示长江流域民间艺术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进一步助推了长江流域民间文化产业发展。
三、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打造品牌赢得广泛支持
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群众性特质,为张家港的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激发了市民的文化自觉,激活了本土文化的生产动力,也为深度打造长江文化品牌奠定了深厚群众基础。
一是文化大餐送上门。坚持文化润民、文化惠民,将长江流域戏剧节精品展演、小戏小品展演、江苏省“梅花奖”艺术精品等送到学校、送进社区,搬到各塘桥、乐余、凤凰等区镇基层文化中心,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特别是在2016年,11个剧团带来16场精彩大戏,6个外地剧团带来4场小戏演出,累计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次,成为历届戏剧节剧团数量、演出场次最多的一次。引导鼓励市民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从2012年起,尝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百姓消费相结合的新型机制,实行票价10元起的惠民举措,深受群众欢迎,每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超过90%。
二是本地节目可参与。精心挑选并组织基层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参加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展示本土群众文艺风采,提升基层群众对长江文化的认可度、支持率。在2013年的民俗踩街展演中,张家港市组织了12支群众团队参与其中,把唱春、香山武术、斫竹歌舞、沙上秧歌等搬上舞台,700多名本地群众参与表演,创下本地参演人数之最。与专业团队的互动交流,带动了全市一大批城乡特色文化团队的发展建设,促进了本地节目的精品化。目前,全市拥有涵盖曲艺、戏曲、舞蹈、声乐等各门类群众文艺团队545支,一批文艺精品在“群星奖”、“中国戏剧奖”、“梅花奖”、“牡丹奖”、省“五星工程奖”等赛事中屡获奖项。
三是乡土文化重培育。长江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基层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各镇以“一镇一品、一镇多品”为目标,加强本土文化品牌培育,河阳文化、暨阳文化、沙上文化、香山文化等地方特色品牌竞相绽放,成功创建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小戏小品之乡、中国宝卷之乡、中国吴歌之乡,成功创建全国第二家、江苏省首家“中国曲艺名城”。
(作者系中共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