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建立在过硬富民成果上
2017-01-19魏国强
魏国强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百姓富,是全面小康的直接体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一个地方的发展,只有建立在过硬的富民成果之上,这样的发展才更有温度、群众获得感才会更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这样的小康才更有说服力、才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省委书记李强就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在宿迁调研时强调指出,聚焦富民,重点难点在苏北,并对宿迁生态富民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最薄弱、贫困面最广、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宿迁在聚焦富民方面承担着比其他地区更重的任务、更大的责任。2015年宿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42元,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和苏北平均水平4624元、12197元、2747元;2016年前三季度为14328元,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和苏北平均水平3407元、10038元、2200元。因此,必须把民生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虑,找准薄弱环节和潜力所在,积极拓宽富民路径,全力加快富民步伐,确保以过硬成果向省委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聚焦富民,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经济是富民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当前,宿迁最大的差距是发展的差距,最大的不足是经济总量的不足,富民最大的制约还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015年,宿迁人均GDP分别比全国、全省和苏北低6139元、44142元、11274元。只有把发展经济作为聚焦富民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委李强书记对宿迁“发展更快一些、探索更多一些”的要求,才能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夯实富民的物质基础。深入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持续推进企业培育“511”工程,加快三大特色产业基地、三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八个先进特色产业园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就业岗位。立足农业大市基本市情,把农业增效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发力点,围绕“生态、高效、特色、现代”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走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响特色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家门口”就业工程,因地制宜招引一批劳动密集型、对环境无污染、适合镇村发展的项目,为群众提供便利灵活的“家门口”就业岗位。
聚焦富民,必须坚持把大众创业作为最大潜力。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在创业,聚焦富民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千方百计地推动大众创业,并由此推动后发地区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一直以来,宿迁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培育具有宿迁特色的创业文化,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条件下,网络创业异军突起。目前,全市活跃网店达4.2万家,网络创业从业人员达33万人,每140人就有1人开网店,每17人就有1人靠网店吃饭,走出了一条创业富民新路径。我们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强化政策支持,持续掀起全民创业、大众创业热潮,充分激发富民强大内生动力。精心培育外出人员、知识型人才、退伍军人、乡村能人等“四大主体”,以重点人群的突破带动面上创业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积极拓展全民创业路径领域,最大限度地拓展创业领域、拓宽致富渠道,重点做好鼓励兴办小工厂、开设小网店、创办小物流、发展小服务、领办小农场“五小创业”的文章。全力营造全民创业良好生态,突出抓好项目推介、平台建设、技术引导、资金扶持、政策帮办、法律援助等“六项服务”,激发广大群众点燃创业热情、实现致富梦想。
聚焦富民,必须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聚焦富民,不仅是增加收入,还要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党代会把生态环境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进行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目标追求。立足宿迁实际,我们要将补齐生态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度挖掘自身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新路子。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立足区域、城市、镇村三大层面,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三大生态系统。加快五大生态走廊建设,推进沿河、沿湖和农田林网建设,实施林相改造和树种更新,让“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更加彰显。在加强环境治理方面,扎实开展“五水共治、五土整治、五气治理”行动,狠抓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产能、低端产能,关停排放严重超标的污染企业,严格实行“河长”制、“断面长”制,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新路,加快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实现产业竞争力和生态竞争力“双提升”。
聚焦富民,必须坚持把办好实事作为民生大事。富民不仅是物质层面上增加群众收入,也包括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省党代会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民生工作优先考虑、民生事项优先落实、民生投入优先保障,切实回应好民生关切,每年集中力量办好几件群众看到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准。我们将始终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全力办好群众最关心的“医教水住行”等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分类建设标准,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各类非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布局优化、普惠可及。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五城同创”,重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的原则,确保7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充分调动社会、企业等多方面资源,开展“立体式”、精准化民生事业投入,通过民生多投入实现群众少支出、多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聚焦富民,必须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必胜硬仗。聚焦富民,还要更加聚焦低收入群体,守住全面小康底线。省党代会明确提出,确保人均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硬仗。目前,宿迁还有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20.6万户、66.2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要求我们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抓紧抓牢,抓出实效。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深入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精准扶贫到户、到村、到项目,努力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重点抓好片区整体脱贫。省党代会强调,对经济薄弱村、革命老区、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实行重点帮扶,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我们将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始终把“三大片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启动实施片区整体帮扶规划,把低收入农户精准脱贫与重点片区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拔穷根,因地制宜闯出致富路子。健全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扎实开展党员干部“挂村包户”工作,选派市直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遴选扶贫专干进行专职扶贫。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开展“群”众助学、低收入农户子女全程助学等活动,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造血”能力。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