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钟表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两岸钟表行业发展 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所长张放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厦门)钟表珠宝博览会上的采访
2017-01-19
深化钟表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两岸钟表行业发展 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所长张放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厦门)钟表珠宝博览会上的采访
11月24日,在首届海峡两岸钟表维修技师交流会上,张放做致辞
张放所长为钟表培训学员授课
针对目前中国钟表技术人才的现状及两岸钟表维修技术沟通交流方面等问题,组委会采访了中国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所长张放。
您好!能否请您谈谈目前中国钟表技术人才的现状?
张放:首先感谢您对我的采访。你们选择“钟表技术人才”这个话题,是行业非常重视的话题,也是涉及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我很感兴趣。中国现在不差钱,有钱能盖一流的厂房,能买到最好的设备,能买顶级品牌,但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几个顶尖人才虽能拿钱引进,但整体还是要靠培养!
钟表技术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钟表设计制造方面的人才,一类是从事钟表维修的技能人才。早期在大陆有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所大学开设“计时仪器”专业,专门培养第一类专业人才。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根据教育体系的调整,相继停办了计时仪器专业。现只有哈工大在机电工程学院下设有六个模块(即研究方向),“计时仪器模块”是其中之一。但选择这个模块的学生毕业后最终选择去钟表行业企业的并不多。导致了这类专业人才一直属于自然流失的状态。目前在大陆钟表企业从事设计、工艺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是相关专业,如机械、电测控技术等专业转过来的。另外一类从事钟表维修的技能人才,早期多来自于“师傅带学徒”,在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再逐步自我完善和提高。这样成长出来的人才,虽然身怀很多“绝技”,但由于师傅的技术水平与职业操守参差不齐,从而对徒弟的影响非常大,导致钟表维修行业的技术服务水平不规范和技术差异性很大。
这些年,我们钟表研究所在钟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的尝试,就是为了实现比较完善的钟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传统的传帮带教育为规范的技能培训模式,使每个参训人员达到较为一致技术水平的培训目标。发展要靠创新,创新是靠人,所以未来的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轻工业钟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暨轻工业钟表研究所培训中心2016年第九期培训班
目前轻工业钟表研究所在钟表技术人才的培训方面取得哪些成绩?
张放:我们所的培训工作分了两个层面。我们从2000年开始,与陕西高校合作,开始针对钟表企业进行生产制造与设计方面人才的培训,历经八年的合作,为中国钟表行业先后输送了大约400多名具有钟表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专业学生,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钟表专业人才的需求。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我们培养的很多学生在各自服务的企业里都挑起了技术、管理的大梁。我们的培训工作得到了国内钟表企业的一致的赞誉。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相继离开了钟表企业,这是我们和行业要反思的地方。
从2010年开始,我们逐步加大针对钟表售后服务维修人员的培训。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已经形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先进的培训课程设计,固定、齐备的教学场地与实验室,系统的教学机心与教具,由我所和行业专家教授领衔的雄厚师资力量的钟表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目前,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达到上述几个条件的钟表专业培训机构,每年通过我们培训的学员达到200多名,提高了行业服务水平同时,也规范了维修服务的行为。为下一步制定规范的钟表维修服务标准打下了良好基础。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海峡两岸钟表珠宝博览会的支持,您对本届博览会有什么建议?
张放:目前在国际与国内,知名的钟表展会大概有3-4个,包括瑞士的巴塞尔、日内瓦展会,香港钟表展会和深圳钟表展会。这些展会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不同的品牌与受众。所以海峡博览会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打好海峡两岸这张名片。厦门还是发明钟表擒纵机构的鼻祖苏颂的故乡,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很完善的市场基础,这些都是厦门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本届展会是第三届了,已经具备了一定知名度,接下来就是继续发挥海峡两岸的地域、文化、市场和政策等优势,以拉动双边市场为主,辐射东南沿海或者华东市场,稳固发展区域优势,不要贪图大而全,精准定位于优、特、精。
这两年,特别是今年,受到整个经济形势大盘的影响,国内外钟表市场持续低迷。这届博览会还能不能办起来,很多人开始是持怀疑态度的。现在我们看到,这届展会不但办起来了,而且还吸引来了许多著名名牌企业参加。这次有那么多的企业家、收藏家、电商等齐聚厦门这块宝地,说明越是困难,越要静下心来寻找新的道路,新的商机,为转型升级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