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产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1-19黎宾周丽琴
黎宾,周丽琴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产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黎宾,周丽琴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提出“人人立足岗位创新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探索实践基于产教融合的实现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岗、课、证、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新能源;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电技术以及基于新能源接入的强智能电网等方面,我国已经从技术的学习者变成先进技术的领跑者,进入了以技术、设备自主研发创新为主的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在行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了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应用,相关行业企业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紧跟产业升级发展需要并为行业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新的使命。
1 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国内研究学者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给出了解析。相关职业教育研究学者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利用自身具备知识和可用材料,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方法和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创新意识是个体针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形成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是个体在感性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技能则是反应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1]。
相关职业教育研究学者认为,“创业能力”是以实现创业目标为核心并带有创新特征的高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即职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是创业的基础能力。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必备能力,包括信息接收处理、分析决策、控制和协调能力等方面。社会能力则是创业的核心能力,包括了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沟通合作、自我约束、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2,3]。
2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含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没有融合。一些院校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仅仅限定在某些重要赛事获奖上或是简单的就业上,创新创业教育显得过于短视且功利化,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系统并贯穿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严重脱节,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职业发展潜力的“发展的人”。
(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单一,创新创业教育趋于表面化和空洞化。一些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基于职业岗位的专门化研究,在模式和方法的应用上缺乏针对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缺乏“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根基和载体。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考虑培养对象的差异性,没有真正将个人发展和职业岗位相结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滞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条件不完善。指导教师缺少双师素质,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指导能力,以及高职院校缺少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平台条件也是影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3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3.1 确定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中,对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就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行业岗位指向属性明确。因此,我们确定了“服务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人才需求”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重点关注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力培养,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确立了“人人立足岗位创新创业”的理念。
3.2 构建实现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实现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构建“岗、课、证、赛”深度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职业岗位、专业课程、职业资格和技能竞赛”一体化,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要求相统一,课程设置与职业成长岗位群相统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统一,课程群对接技能竞赛。把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确定为“首岗胜任、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即以岗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系统化培养,使培养对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人”素质。
(1)以岗设课。以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为例。依据《电力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电力企业岗位规范》等行业标准文件,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对职业岗位及工作进行分析,按照职业发展路线确定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为巡检值班员、锅炉运行值班员、汽轮机运行值班员、电气值班员、集控值班员等岗位,并确定相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此确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需支撑的核心课程。按首岗、迁移岗、发展岗顺序确定课程排列组合,系统地形成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结构合理、相互支撑、有机沟通的课程体系。同时将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训练、规章制度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交流与沟通能力、心理调控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体系。
(2)以证授课。通过深入相关行业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开展调研和工作分析,收集在岗毕业生调查反馈等资料,以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内容为依据重新组织序化课程内容,教学融入工程实践,强化实践环节,使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相对接。
(3)以赛促课。紧跟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设计制定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火电机组节能减排技术”、“能源科技”三条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线,分别指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型火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等技能竞赛,构建“系级、校级、省区级、国家级”四级技能竞赛体系,按“创新创业能力基础—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应用(初级、高级)”三个层级打造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训练平台,并与课程群实现对接。实行技能竞赛全员参与、分级分层次培养模式,实施职业技能竞赛大众化与精英化培养训练相结合,全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
3.3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
按照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线,构建“三层级三融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按照层级的递增,采用不同的载体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创新创业能力基础层级,以专业课程教学及参加系级技能竞赛为实施载体;在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层级,以参加校级技能竞赛为实施载体;在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层级,则是以参加省部级以上技能竞赛或教师科研项目为实施载体。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与实践创新活动相融合、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融合。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训练的学习组织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推行“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以专业核心课程《锅炉》教学实施为例。锅炉设备单体庞大、结构复杂、系统关联密切。教学内容涉及到工程识绘图、结构拆装、系统设计、设备维护等较复杂知识与技能。教学中采用先“做”后“学”再“教”模式。学生先被安排到电厂现场参观见习,在亲身感受实际设备、认识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模型设计、模型制作、模型分析及优化等单元的实践操作,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践结果讲授锅炉原理知识。这样在一系列“做、学、教”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全面完整的创新能力训练,深化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课程作品被遴选出来参加“挑战杯”、“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等不同层级的技能竞赛,优秀的学生还被选作科研助手加入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进一步延伸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线。3.4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真实职场”进行。以三条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线为脉络,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支持平台。鉴于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特殊性要求,建设了“产教融合,虚实结合,学赛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照行业认证标准,应用“行业入校”模式,建成广西区内唯一一家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的“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通过认证的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具备电力企业员工零距离培训上岗资质,可进行发电巡检、锅炉、汽轮机、电气、集控等覆盖发电厂主要岗位的岗位培训、鉴定、技能比赛以及技术研发工作。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丰富的生产实践条件和技术资源,与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合作,在柳电公司建设打造具备教学、育人功能于一体的“厂中校”。通过分阶段到“厂中校”进行现场教学、跟班实习等交替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职场体验”。同时,在校内基于新能源技术实训室、热力设备检修综合工厂等实训平台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
3.5 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通过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培养机制,切实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力,解决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瓶颈问题。措施有:一是“项目带动,可持续自塑”,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属性。利用带头人在仿真技术、锅炉洁净燃烧技术等工程方面的优势,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承接企业科技研发项目,使团队教师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中,团队教师专业化走上可持续自塑型发展之路;二是“行业认证管理”,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师培训及考试认证,利用行业培训平台培养师资队伍。通过认证教师纳入行业培训师管理,每年定期参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企业生产实践培训和考核,实现专业师资的行业认证及管理标准化。
4 建设成效
4.1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能源技术类专业群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2012年以来获得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型火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学生技术技能展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65项。2011级、2012级的三名学生成立了南宁金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发展方向为新能源类控制系统的研发、自动化设备创新改造和机器人创新设计,注册资金100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表现获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企业的肯定。
4.2 团队师资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团队教师有8人获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的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师资格。近年来,团队教师在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等教师技能比赛获奖7项。团队教师中有2人获得校级“教学名师”称号。4.3研究成果丰硕
完成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广西教育厅科技项目3项。团队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42篇,编写出版教材2本,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专利技术2项。教师开发的2项自有专利技术设备已投入市场使用。创新培养的相关成果还参加了首届中国电力行业教育培训创新成果展示。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获得好成果,首先要确定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然后在该理念指导下,构建基于产教融合实现岗位创新创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岗、课、证、赛”深度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团队,有力支撑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也就是要:
(1)构建创业能力基础层、提高层、应用层三层级与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创新活动、教师科研活动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2)以“新能源发电技术”、“火电机组节能减排技术”、“能源科技”三条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线为脉络,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通过项目带动和参加行业培训师考试认证,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1]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40-42.
[2]庞世俊,王庆江,张磊.创业能力内涵及其培养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49-53.
[3]蒋乃平.创业能力包含的三类能力[J].职教通讯,1999(3): 37-38.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i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Based 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LI Bin,ZHOU Li-qin
(Guangxi Electric Power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raining,Nanning Guangxi 530007,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raining mod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stablish the idea of“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operating post”,practiced“operating post,course,qualification and skill competition”training mode based 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new energy;high skilled talents;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raining mode
G712
A
1672-545X(2017)03-0199-04
2016-12-08
新世纪广西高教教改工程立项项目之《广西新能源产业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桂教高教[2011]24号);《基于创新工作室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桂教高教[2013]28号)
黎宾(1972-),男,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发电技术、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