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治水书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改革发展掠影
2017-01-19
盛世治水书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改革发展掠影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水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水资源瓶颈日益突出,水生态需求更加迫切,水安全保障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水,如何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水利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形成了治水兴水管水的重要战略思想。水利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抓机遇,迎接挑战,全力做好治水兴水节水管水各项工作,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在治水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砥砺奋进,水利改革发展一直在路上;兴水惠民,老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
这是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有力根基——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
从传统旱区到江南水乡,一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节水革命在全国掀起——
因地制宜,以水定发展,节水阀门越拧越紧,一本本“节水经”悄然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正成为一种时尚。
抓住考核“牛鼻子”,“天花板”约束凸显。五年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配套制度的出台一步步细化,从制度设计阶段迈入实施阶段,并逐步落地生根,“三条红线”指标落实到省市县三级行政区,连续3年开展考核并向社会公布结果,截至2016年,完成“十二五”期末控制目标。
五年来,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启动,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有序开展;水效领跑者、合同节水管理等创新举措,让用水效率的提升“跑起来”;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部通过验收,全国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2年减少25.4%和26.8%,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亿亩。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一条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愈加清晰。
镜头1:传统旱区“水突围”
春灌时节,宁夏西海固以往撂荒或靠天吃饭的部分旱地上,枸杞、蔬菜苗已竞相吐绿,每株作物根部都有一个“黑色小嘴”定点滴水,始终保持嫩苗“不渴”。
宁夏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肥、增产、省工等优势叠加,旱区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向产业集约化、产品优质化转型,农民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
镜头2:江南水乡“节水经”
曾是当地出了名的用水大户,如今成了响当当的节水大户,江苏省苏州市苏信特钢有限公司的华丽转身,源于一项名叫“用水审计”的制度。
“10多位专家对公司用水技术进行反复审查,每项技术改造要投入多少、回报率如何,用水审计报告里一目了然。”负责人介绍,根据报告建议,公司投入300万元建立了一套中水回用设备,将厂内排出的污水处理后回用于高炉补充水,处理量达150m3/h,实现了节水与减排的“双赢”。
用水审计是苏州市推进节水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2015年苏州以高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复查。
镜头3:泉城再现
蝉鸣之夏,酷暑难耐。在济南市黑虎泉市民取水点,汩汩的水流从石间涌出, 63岁的吴明带着水桶在这里排队接水,“这里的泉水口感比自来水好,我们家喝水做饭用的都是这水。”
观名泉,饮甘醴。济南市民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作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2016年济南通过水利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验收。
镜头4:太阳又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又照在桑干河上。一川活水,千里波光,这场景已有20多年不见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干河大部分河道干涸,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过的浩浩荡荡成为记忆,不少人调侃:“太阳照在桑干河底了。”
2017年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1亿m3黄河水涌入桑干河,蜿蜒流向下游永定河,黄河和永定河首次“牵手”。
村民惊喜于桑干河再现波光粼粼,却不一定知晓,这条古老的河流从沉睡中被唤醒,源于一份方案——2016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的《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从黄河向桑干河进行生态补水,正是方案中恢复永定河的生态环境的一步棋。永定河流域生态恢复的进程以此按下“快进键”。
这是尊重自然、追求人水和谐的直接体现——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生态就是民生,绿水也是幸福。试想,还有什么能比一条奔流不息、碧波荡漾、满载乡愁的河流更让老百姓感知美丽中国的存在,更让老百姓普惠均等共享发展的成果?
五年来,生态文明逐步内化成水利事业发展的高度自觉,外化成对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的孜孜追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向水污染宣战;开展了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以水系为脉络的现代城市生态格局正在形成;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大力实施,荒山逐渐向青山绿洲和生态家园“蝶变”……
“水变清了”“儿时的河回来了”,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也体现在权威的数字中:2016年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2年的63.5%提高至73.4%。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一天天愈发清新养眼。
镜头5:引洮圆梦纪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2015年8月
日,甘肃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运行,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陇原人盼了半个多世纪的调水梦正变成现实。工程建成后,供水范围涉及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辖属的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可解决甘肃省1/6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百万群众将告别苦咸水、高氟水。
有了水,不少地方开始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产业扶贫,全国“薯都”、中药材饮片基地、“静宁苹果”等产业正在贫困县兴起。初步测算,到2030年引洮工程受益区将实现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可增加粮食和经济作物总产量14万t。
镜头6:奔向幸福水
“有女不嫁铜鼓山,红苕好吃水难担,要想吃顿白米饭,等到腊月三十天。”重庆荣昌区铜鼓镇高山村流传的一首民谣,诉说着缺水的无奈和心酸。
“修池建窖打水井,清水甘甜润民心;饮水解困及时雨,喝口甘泉颂党恩。”如今自来水管直通村民家,拧开水龙头就可以洗衣烧菜、淘米做饭。供水站门上的对联,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泽民生的生动注脚。
镜头7:科学调度化洪水为无形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016年7月1日,长江1号洪峰形成,7日莲花塘站水位涨至34.29m。再涨0.11m,水位超保,就要启动两个蓄滞洪区,受灾人口将达38万人。虽有三峡水库“硬牌”在手,但怎么拦洪,泄量多大?
国家防总果断决策,精细调度,毫厘必较。三峡水库控泄至20000m3/s,削峰38%,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降低洞庭湖口洪峰水位0.7m、武汉以下江段水位0.2~0.4m,实现了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不分洪、上荆江河段不超警。
2016年汛期,国家防总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19次,各流域防总和省级防指发布调度指令3000多个。一次次精细调度,拦洪削峰,化洪水为无形。
镜头8:今年大水心不慌
“今年的雨比1994年的还要大,真是从来没有见过。”家住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县城的李大爷感叹,“但是没想到被淹的面积要比当年小很多,水也很快退了。以后再遇大水也不害怕啦!”
2015年清流县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尽管城区被淹,但是由于预警及时、指挥有力,人员及时转移,没有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实现了“大雨无大灾”。
这是综合国力提升的最好印证——绿色发展的水利基础不断夯实
水利建设一头连着基本民生,一头连着未来发展。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更好地发挥重大水利工程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提供更坚实的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保障,成为水利人与时俱进的追求。五年来,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截至2016年年底已开工106项,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减免生态环境“负影响”,生态环保措施成为“硬杠杠”,一项项重大水利工程将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赢民心”“稳增长”“施德政”工程。
解民忧,纾民困。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入手,统筹解决流域区域、城市农村、东中西部水利突出问题,是兴水惠民始终不变的初衷。五年来,2.5亿多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告别饮水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御,一项项措施补齐补强防洪薄弱环节,挽救生命于灾难之前;灌排泵站改造、田间渠系配套等农田水利工程大力实施,打通了农田灌排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有力诠释——防汛抗旱防台风取得全面胜利
让老百姓在洪水面前不再害怕,这份底气源于“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源于科学调度精细精准、工程体系“铜墙铁壁”、监测预报“最强大脑”等防汛抗洪综合实力,也源于“责任大堤”筑起防汛抗洪的强大合力。
近年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汛情无定而防汛有道。五年来,我国成功战胜了罕见的江河洪水等灾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科学防范了长江流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太湖历史第二位流域性特大洪水、东北三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成功防御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有力应对了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北、华北和黄淮部分地区的严重夏伏旱……
一幅幅气壮山河的抗洪图景中,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经受住了检验,这彰显的是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崛起的中国力量。
这是为水利发展注入的强劲内生动力——水利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标志,起源于无锡的河长制,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太湖之滨驶向全国万千河流,一场关系河湖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就此开启。不到一年时间,推行河长制战役全面打响,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身边的河流悄然发生着变化。以河长制促“河长治”,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图景正变为现实。
既顾当前,又谋长远,水利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五年来,水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4%,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流产权确权等一批涉水领域支柱性、标志性重要改革举措出台实施;有序推进水权交易试点等,以试点改革带动难点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逐步化解“钱从哪来”的难题;中国水权交易所成立,半年多时间交易量近2亿m3……
镜头9:有了河长制,河水有治了
江西安福县泸水河畔,退休的章大爷和一群老人打完太极拳后,乐呵呵地说:“过去有人在河边开荒种菜,有人随手往河里扔垃圾,一到夏天这儿臭气熏天。去年河道治理后,你看多干净整洁,我们老人也有了锻炼的场地啦!”
江西2015年全面启动河长制,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总河长、副总河长的高规格省级河长组织架构,基本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扎实开展制度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宣传引导等基础性工作,河长制取得明显成效。
镜头10:创新机制直通“最后一公里”
“IC卡一刷,水就流到地里”村民杜庆生感到浇地方便多了,这得益于云南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水利建管机制的创新。
这是为现代水利筑牢的法治基石——水利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2016年,《农田水利条例》颁布,填补了新中国关于农田水利领域的立法空白,标志着农田水利事业正式步入法治轨道。
“法者,治之端也”。依法治水不仅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保证。从《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出台,到《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修订,五年来,我国水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正实现从基础打造到系统构建的深入演进。
依法治水,科学管水。五年来,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出台,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正式对外公布,填补了与水有关的国情国力信息空白;水利科技成果连续三年跻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在国际上唱响了中国水利“好声音”……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水利发展前后相继,今天的奋斗终将成就明天的光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承载新的使命,水利必将用忠诚和实干、智慧和汗水书写更加精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