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苜蓿饲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7-01-19周庆安杨培志
周庆安,杨培志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 712100)
我国苜蓿饲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周庆安1,杨培志2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 712100)
本文阐述了我国苜蓿饲草产业的现状,探讨了我国苜蓿饲草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苜蓿饲草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苜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对策苜蓿干草蛋白质含量可达20%以上,叶粉中蛋白质含量大于30%,叶蛋白为40%以上,是一种优质豆科牧草,为各种家畜所喜食[1]。在畜禽养殖业中大量应用苜蓿可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的供求矛盾,节省大量的粮食。而且苜蓿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氮,3年固纯氮能力可达220 670kg/hm2[2]。种植苜蓿可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业结构。总之,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不仅对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助力,而且对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农业有重要意义。
1 我国苜蓿饲草产业的发展现状
苜蓿是我国重要的饲草,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利用史。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政府都很重视苜蓿饲草产业的发展。近20年来,苜蓿饲草产业经历了波浪式发展。21世纪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苜蓿产业化发展拉开了序幕,伴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山川秀美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启动和奶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苜蓿饲草产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3]。2004年国家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受该政策和种植苜蓿效益低下的影响,2005年全国苜蓿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由2004年的315.8万hm2下降到259.5万hm2,苜蓿饲草产业发展步入低谷,并且出现了危机。在之后的几年内,苜蓿种植面积大约稳定在280万hm2。受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我国奶业对苜蓿的需求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0年我国苜蓿进口量增加到22.72万t(2009年为7.66万t)。在市场需求及价格增长的推动下,2011年全国苜蓿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274.9万hm2增加到377.5万hm2,苜蓿产业开始走出困境,从调整期步入增长期[4]。2012年国家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从政策及经济多层面支持苜蓿饲草发展,为我国苜蓿产业做大做强带来新的机遇。项目实施前,全国商品苜蓿产量仅15万t左右,通过项目实施,2015年产量增加到近120万t,可满足120多万头高产奶牛的饲草需求。“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解决了我国苜蓿产业单产低、质量差、商品率不高的三大核心问题,有效缓解了优质苜蓿供给不足的困境,降低了奶牛养殖成本,提高了牛场效益[5]。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中央会继续加大对苜蓿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受市场拉动和政策扶持的影响,我国苜蓿饲草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呈现进一步增长趋势。
2 苜蓿饲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执行不到位
长期以来,相对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而言,饲料作物的地位要低得多,尤其是苜蓿饲草产业的地位更低,缺乏应有的补贴以及财政、信贷和税收方面的扶持。不仅苜蓿的种植缺乏正常扶持,苜蓿草的加工也缺乏扶持,苜蓿产品市场销售也面临风险。2012年国家启动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每年投入5.5亿元,以3 000亩为一个单元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计划建设200万亩[6]。该计划支持力度史无前例,成绩斐然,但只针对大型企业及种植协会,排除了小型苜蓿生产企业、种植户及另外部分省市地区。
2.2 苜蓿产业种植效益不高
目前,苜蓿种植的第一年,只能割一茬,亩产量一般为300~450kg,基本没有效益,第二年以后才产生效益。在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华北平原、关中平原的农业种植效益远大于苜蓿种植[7]。玉米制种企业每年提前给农民赊种子、化肥、地膜和农药等,作为产业的扶持资金,制种农民的投入很少,风险也小,效益也高。
2.3 苜蓿饲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苜蓿产品以质论价的机制尚未形成,生产企业及种植户改善质量的积极性不高,市场上苜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优质苜蓿产品的价格和销售。同时,质量的差异造成苜蓿产品用户的需求热情受到影响,尽管市场需要量较大,但市场长期不稳定。
2.4 苜蓿饲草产业链发展不足、不够成熟
苜蓿是美国五大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3 000万hm2,产业链完整成熟,只有农场主和贸易公司两个环节,甚至只有一个环节,大的农场主自己就有加工设备[8]。而我国是小农经济为主,人均耕地几亩,发展土地密集型产业存在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在苜蓿饲草产业链上,除了苜蓿种植者外还有三个利益相关者,即奶农、加工企业、流通中间组织者或销售公司。我们可把协会、合作社与奶农看成一个利益相关者,将加工企业作为核心,因为它支持着种植者的积极性,又连接着市场。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性、分散性和风险性并存,在对这些市场进行开拓和管理时就必然产生一批苜蓿饲草产品销售公司,他们也是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利益相关者[9]。因而,除要考虑种植者的利益外,还要充分考虑这三者的利益。另外运输业又是一个新兴的成本构成者,由于限制超载、公路收费高、油价不稳等因素,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的提高已像猛兽一样难以控制。如何建立适于我国国情的苜蓿饲草产业链,简化环节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2.5 加工技术、设备工艺急需提高
种植苜蓿必须要有配套的收获设备,如拖拉机、压扁割草机、搂草机、捡拾打捆机,投入资金较大。小型种植户不可能购买,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种植大户,担心市场风险也不愿购买这些设备。我国苜蓿饲草产品有草捆、草块、草颗粒、草粉和深加工产品5种。草捆是最大宗的产品,市场大、价格高,对其品质要求也高。苜蓿草捆的加工设备、工艺还很落后,而且密度低、形状不规则,实际运输密度只有280kg/m3左右,运输成本高。因此,在加工密度和包装上下功夫,在物流上节约费用,加速研发高密度二次加压机械是决定苜蓿饲草产业发展迫在眉睫的课题[10]。草块是草捆的替代品,价格相对较低,由于质量好、纤维长、密度大,运输成本低,在市场上是草捆的竞争者。但客户仍然为质量担心,担心会掺用发霉变质的原料,或者添加其他物质[11]。目前苜蓿草块和颗粒的加工设备还需要在耗能、产量、质量、制造成本上再下功夫。
3 苜蓿饲草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3.1 高度重视苜蓿饲草产业
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只重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模式,解放思想,在“三元”种植结构调整战略中,应赋予苜蓿饲草主要地位,特别是农区、农牧交错区的奶牛养殖优势带,应把苜蓿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苜蓿在我国畜牧业安全战略中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奶牛健康养殖中,必须把苜蓿饲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生态安全战略中,应赋予苜蓿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退耕还林还草、山川秀美等生态恢复工程中,必须把苜蓿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12]。通过苜蓿饲草产业的发展,提高苜蓿的产量与质量。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时期,苜蓿饲草产业生产基地蓬勃发展,政策结束,也就面临生产行业剧烈波动的境况,因此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十三五期间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13]。解决流通费用过高的问题,应参考我国对蔬菜等农活产品运输优惠政策的模式,争取苜蓿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使生产者和用户都享受到国家政策和市场价格的实惠[14]。将基地补贴逐渐过渡到按合格产品补贴,这样既可使生产者获得同样的政策支持,又可保护已建立基地的生产稳定性,还可促使生产者将提高和稳定苜蓿饲草产品质量作为关键要素,加快实现苜蓿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3.3 加大苜蓿饲草产业的科技创新
应加快培育优质、高产、适应我国国情的苜蓿新品种,研发和构建适宜不同地域、不同地境的苜蓿优质高产型栽培技术体系、资源节约型栽培技术体系和抗逆增产型栽培技术体系[15]。进行苜蓿饲草产品的加工调制技术研发与升级,特别是苜蓿饲草茎秆压扁收获、青贮、干燥、防腐、茎叶分离以及高密度草捆加工等技术、设备、工艺等研发,有效减少苜蓿田间收获和加工过程中干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苜蓿饲草的质量[16]。研发含苜蓿饲草产品的粗料型牛羊日粮配方及畜禽日粮配方,改变牛羊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不合理、精饲料比例过大的现状。通过减少精料添加比例,提高畜产品品质,确保粮食安全,降低养殖成本[17]。
3.4 完善苜蓿饲草产业链
首先解决苜蓿种植地域与苜蓿使用地区的藕合问题。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产苜蓿饲草的地方不养奶牛或养奶牛较少,集中养奶牛的地方又不产苜蓿,这样大量的苜蓿饲草需要异地消化,额外增加了运输成本,造成营养成分损失,导致种植及养殖成本增加。其次,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可以考虑互联网+、微商、电子商务等新兴媒介的销售方式。再次,应尽快制定我国各种苜蓿饲草产品的质量标准,实现优质优价,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苜蓿草被称为“牧草之王”,牧草是乳品行业源头,提高牧草品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乳品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最后,要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据有关数据,国外每年对苜蓿饲草的需求为500万t左右,而我国每年的出口量不到5万t。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苜蓿饲草产品销售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是主要的苜蓿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年均总需求量为240万~255万t,其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运距长、成本高,相比之下,我国进入苜蓿饲草产品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18]。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饲草作物之一,目前仍是我国发展饲草产业的首选品种,尤其是对中国奶业发展、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可起到重要作用。在今后的长期时间内,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紧缺态势依然会严重,随着乳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及苜蓿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必将促进苜蓿饲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 赵建民.发展苜蓿产业提高蛋白饲料产量[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3,1:32.
[2] 高海娟,柴凤久,刘泽东,等.苜蓿草的价值及利用[J].饲料博览,2014,03:22-25.
[3] 杨茁萌,李胜利.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08-30(06).
[4] 梁海军,王涛,秦贵信.浅谈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J].中国饲料, 2014,18:38-42.
[5] 尼玛仁钦.牧草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中国畜牧业,2013,1:58-59.[6] 王锋.“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政策解读[J].中国奶牛,2012,14:5-7.
[7] 韩博,张攀,王卫栋,等.关中地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2):51-55.
[8] 刘玉凤,工明利,胡向东,等.美国苜蓿产业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草业科学,2014,8:50-54.
[9] 李红,杨伟光.黑龙江省苜蓿育种及苜蓿产业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4,9:120-123.
[10] 倪长生,杨茁萌.中美苜蓿产业对比分析[[J].饲料研究,2015,20:63-67.
[11] 袁宗平,董仲生.云南苜蓿产业开发探讨[J].中国养兔,2015,21(1):21-23.
[12] 张志恒,魏海旺.立草为业是陕西北部地区实现山川秀美兴牧富民的必然选择[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271.
[13] 孙启忠,桂荣,那日苏. 我国西北地区苜蓿种子产业化发展优势与对策[J].草业科学,2015,17(2):65-69.
[14] 张莉娜.苜蓿产业内忧外患政策扶持必不可少[J].中国乳业,2011,112(4):2-7.
[15] 杨青川,孙彦.中国苜蓿育种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6):95-101.
[16] 周娟娟,王欣荣,吴建平,等.调制方式对苜蓿青干草干燥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3,30(8):1272-1277.
[17] 翟桂玉.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应对措施[J].当代畜牧,2010,3:1-3.
[18] 刘亚钊,王明利,修长柏.我国牧草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7:86-90.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ink of Alfalfa Forage Grass Industry in China
ZHOU Qing-an1, YANG Pei-zhi2
(1.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712000; 2.North 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000)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alfalfa forage grass industry in China,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alfalfa forage grass industry and its countermeasure were also reviewed and discussed.
Alfalfa forage grass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S858.23
A
1004-4264(2017)05-0054-03
10.19305/j.cnki.11-3009/s.2017.05.015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