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7-01-18杨晓莹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对各专业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标准。作为高职院校中重要专业类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需要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本文针对职业技术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区别于纯艺术理论教育,在教学方面应更侧重于学生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因而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对于我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职业化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和教学本质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策划与设计、美工剪辑、美术编辑等艺术设计相关职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必须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当前市场艺术设计职业的基本能力要求为指导,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制定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加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优化课程为手段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需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设计学理论基础,掌握艺术设计学学科现状、历史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应当了解并掌握设计学的评价标准、技术手段以及研究方法,通过科学的应用方法进行设计实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其创造性的能力,能够积极解决问题,并且对多种知识进行整合。要凭借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重视人文精神的运用。学校导师应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优化教学模块及教学内容。
工作室与双师制
高职院校可在校内设置工作室,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的平台。各个专业按照专业需要,通过实际设计项目的引进,对公司设计流程以及管理进行模拟设计。通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对整个项目进行完整的设计。例如:对于视觉传达的专业的工作室,通过广告设计、书籍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等设计进行实训,通过设计的实际操作使得学生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此外,为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高职院校还可采用“双师制”。双师制中的校外导师要求必须要从事一线设计工作,拥有丰富实践设计经验,业界知名度高,完成过重大项目的操作、策划或者设计,并且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能够给研究生提供具体的实际实践指导。校内导师负责学生学习计划的中长期规划,讲授设计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和选题,对学生设计前沿课程进行辅导以及积极配合校外导师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
加强教学实践,实行校企联合
职业艺术设计院校应当和周边、当地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以及企业一同进行相关物料以及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例如英国兰开夏大学和三百多个企业通过合作教学的建立,达到共赢的局面。企业向艺术设计专业提供相应资金,当作学生创作奖学金或者项目运作资金。学生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按照企业提出的项目要求,进行项目的研发和设计。通过对企业实际项目的引进,将项目传到到工作室。工作室对公司项目操作的规范和流程进行模仿设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这样的校企联合方式,有利于设计师职业化的合作精神以及学生职场经验的培养;有利于企业实际人才需要和学校人才培养距离的缩短;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企业还可以在与学校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对优秀设计人才进行发现和选拔。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拥有牢靠的专业基础知识,还拥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力极强的能力,使得学生竞争力得到提高,就业渠道得到拓宽。现阶段,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实施校企联合的策略,如河北大学的艺术学院就与小洋人科技、中国巨力集团、永亮纺织、长城汽车、锦绣金山等等多家知名企业,正式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
结束语
我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设立工作室,实行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同时,职业技术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还需与时俱进,根据当前时代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及设计行业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型人才,进而实现教学任务及目标。
(作者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杨晓莹(1982-),女,湖北恩施人,讲师,专业方向:艺术设计、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