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7-01-18徐婷婷
2013年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出台,书法教育又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的书法教育对于高人才的培养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基础教育却十分薄弱。邓小平先生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书法学习也应从普及化开始。特别是对于处于成长时期的中学生来说,书法教育更是十分重要的。
书法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原因,书法普及化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而近年来国家政策的鼓励,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亦认为书法更是初中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书法教育的回归不仅应停留在汉字规范、端正、辨识的程度上,更要让书法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延续下去。
中学书法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书法”二字在《辞海》(1999年版)有这样一段解释:“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精研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体貌风格等。书法仅凭抽象性的点线运转,要力求美化,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其气质和韵致。要求有特色,有微妙迭见的变化,力求达到圆满。”
中国汉字的特殊性也亦是其它国家文字所没有的。从六千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出土的彩陶中发现的原始文字雏形开始,再从出现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镌刻在各种礼器上的金文,凿刻在厚重石块上的石鼓文等等,而后逐渐演变出篆、隶、正、行、草五体,汉字从最原始的实用性渐渐向审美性转变,书写从某种意义上真正地成为了一种艺术即书法。
而对于书法教育来说,书法教育更是书法发展的前提。自古起,习字练书,就是稚幼儿童不可缺少的功课。在西周时,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书法”学习亦包含其中;在汉朝设“书馆”;在唐时立“书学”;宋时置御书院;到了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从美育的角度开展书法教育;建国后,各地纷纷建立书法社团,举办书法大展,开设书法课堂。所以对于书法教育的开展可谓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对于古人来说,书法是文人士大夫寄情抒意,展示学识志向的表达手段。对于当代人来说,当今书法的教育价值更是十分重要的,书法作为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艺术,它可以激发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信念;书法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可使人端正心态,锻炼意志;通过运用笔墨线条,能够培养人们的动手观察能力;而且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书法更能使人平心静气,心情舒畅。
同样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来说,书法学习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在不同的年龄层身心发展的状态不同,每个年龄阶段心理以及生理状态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可以根据学校教育划分,“初中生则被归类在少年期(11、12~14、15岁),此时出现的最大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许多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这个时期,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而书法的学习亦是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将书法更加融洽地融入中学生的课堂里。
中学书法教学存在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颁布,书法的教材编写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版了许多书法教材,从这些不同的书法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学书法课程的内容行楷硬笔占很大一部分,同时软笔内容都以主流书体或以楷书为主,但是欣赏部分却不多。
相比中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与专门的书法课程教材,专门的书法教材内容更加具体,也比较系统,练习空间多,内容也更为详细。但是同时缺少美术教材课程中书法的趣味性,有些过于严肃,鉴赏环节比较薄弱,学生不能全面的体会到书法作为的一种传统艺术的美丽。
所以不管是美术教材中的书法内容还是专门的书法教材,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以及感受学习书法的乐趣,一定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门课程中。尽早能够响应国家政策,开设书法课堂,在教育学生识字、写字的同时,提高书法欣赏环节的课时比例;或是在有限的课程中,结合书法笔墨的体验。使学生详细地了解或这掌握某一书体的内容,书法的历史,使学生正真地做到热爱书法,喜爱中国文化。
美术学科中的书法教教学
1.美术学科中的书法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美术学科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发散思维。而书法较之于其他绘画、设计等来说同样拥有许多丰富的教育元素。
主要可以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四面来说。
从德育方面来说,书法已本身具有民族性的特征,所以不管是从美术还是其他学科中都可以获得一种民族自豪感,激发中学生热爱汉字和国家,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美术学科更是能够让书法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了解书家们的高尚品格和情操,感受书法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信息,给自己带来愉悦感,陶冶自身情操。
从智育方面来讲,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多受心理多维结构的控制。所以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而通过书法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等。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去发现书法的点画之美,并且能够将其转换成自己眼中的书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可以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书法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智力地开发,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拓展。
至于对审美功能而言,美术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而书法又属于美术学科范畴。所以书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作用。而且书法与其他美术门类相比,它更具有一种抽象性和抒情性。虽然我们无法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书法家,但是可以通过欣赏、鉴赏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来树立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对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结构、章法等形式进行把握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而且通过传达书法知识,融入其历史背景,使学生获得对书法作品美丑的识别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所以书法不是一时便可学会的,虽然有时候对学生来说会比较枯燥, 但是书法本身所具有抽象性以及现代艺术风格气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内容,有助于对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而在健体功能上,学习通过手握毛笔,运用手腕与手指之间的力量,活动指腕,起到了一定的身体锻炼作用。
就目前来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张,课余时间也很有限。但如果能够通过学习书法、欣赏书法来使学生的精神得倒放松,情绪得倒缓解,这无疑也是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使身心都得到正真的锻炼。
2.通过中学美术课堂进行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美术课堂本身课时有限,所以对于书法板块这一内容来说,教师必须要给予充分的课时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将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通过有限的时间浓缩成一堂堂精华,向学生传达书法的深厚内涵。就目前大部分的中学美术教材中的书法内容基本属于美术邻域中的欣赏·评述这一领域,往往这一领域的课时时间也多为2~3个课时。所以就需要通过这些宝贵的课时时间来带给学生最深刻书法感受。
因为前段时间在瑞安滨江中学实习,滨江中学采用的教材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学美术义务教科书,所以拿《中国书法》这一课为例子。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初中阶段要继续使用毛笔临写楷书字帖,并且能够通过书法作品的笔画、结构、章法去初步感受书法之美。《中国书法》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以及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而且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邻域,所以重点也亦在欣赏这一块上,但是此课有两课时,所以动手尝试就安排于第二个课时中。
而对于此课,笔者认为书法艺术其实对于中学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所以在上此课前先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书法。其实在瑞安,有非常多的书法遗迹。例如瑞安湖滨公园四个亭字上的牌匾以及刻在柱子上的对联;藏书阁玉海楼里更是有李文田书的“玉海书藏”匾,郭沫若书的“玉成桃李”、“海涌波澜”青石联等等。通过这一活动,激起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自己身边的书法艺术,调动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从本土文化入手,使学生更容易地进入书法的文化情境。
3.其他
除了学校的书法教育之外,书法的课外学习也越来越丰富,笔者也曾经参加过课外的书法培训,不管是身为学习者还是教育者。较之于学校的书法教育,课外的书法培训更加的多样化,书法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书法学习也更加专业化,而且可以接触到许多技能性的比赛。但是课外的培训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系统的教材,不能统一,师资也是参差不齐。
总结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以及在美术课程中的实践。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它的根,它是汉字的升华,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学习书法具有独特的意义,学习书法的过程对于现在的学生更是一种沉淀。所以通过目前的美术课堂,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美,感受书写的独特韵味,使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写字课,使得这种黑白线条更具艺术品的特性,培养学生的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现在还不能完全解决许多书法学习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见缝插针”的学习也是一种办法,通过美术课、语文课甚至其他课程,将书法慢慢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学生在这种“耳濡目染”中感受书法的魅力,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端正自己的字迹,培养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情操,释放自身的压力,让学习书法带给学生快乐。
总之对于书法教学的研究都是没有止境的,笔者认为传统的文化将会逐渐地改变现在课程的格局。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徐婷婷(1991-),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