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传承思考

2017-01-18钱靓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合院民居场所

钱靓

江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现代民居建设中,如何传承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民居,使民居回归传统文化之根,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营造技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传承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方面做出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居建筑一直处于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之中,多种多样的建筑思潮涌入中国,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使建筑师们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建造各种形式的民居建筑。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的建筑文化逐步消亡,千城一面的现象逐渐严重。江南地区自古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般的描述,民居临水而居,依山就势,有着亲切宜人的居住环境。如何传承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民居,使民居回归传统文化之根,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的课题。

传统江南民居文化与现代民居文化的主要异同

1.文化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代表是“天人合一”,强调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江南水乡与水共生的居住文化,民居建造依山顺水,融入自然之中,使建筑处处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现代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体现在住宅中就是将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一切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

传统江南的建筑观集中体现在“因地制宜”,建筑尊重地域自然地理因素,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通过适应江南气候特点的天井调节小气候;现代住宅观信奉“功能主义”,将住宅视为“居住的机器”,一切从功能出发,通过空调、地暖、新风等技术调节住宅室内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感受。

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体现出“有礼有序”的伦理观,轴线的基本对称,形制有序、内外有别的安排合院的进落,开阔的厅堂,和相对阴暗窄小的卧房,均按照礼制尊卑的伦理观布置;而现代住宅讲究“自由开放”,大部分住宅已经完全照搬西式的平面,不再强调轴线的对称,只考虑布局的灵活,“礼”和“序”的伦理观让位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2.审美意识

“意境”是中国古代对审美对象评价的最高境界。传统江南民居通常依水而建,宅院、村落与青山秀水和谐相映,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强调环境之于人的整体感受;现代人建筑的审美评价不再单一,整体倾向西方建筑审美,关注建筑本身的外在形式所产生的造型美、象征美与和谐美。

在传统江南民居建筑审美情趣以素雅质朴为主,白墙黛瓦的典型色彩表达,质朴而素雅,体现江南文人内敛儒雅的审美情趣;现代民居建筑受多元文化影响,风格多样化,审美情趣多元化、个性化。

传统江南民居内部多以材料本色的装饰为主,运用了许多以物寓意、象征的手法,以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案、古诗词等元素以木雕、砖雕、石雕等形式装饰在梁柱、门窗之上,深沉而又充满雅趣,充满内敛儒雅的文人气息;住宅和室内建筑出现很多“欧陆风”,但是由于对外来建筑文化的理解缺失,导致建筑形式的简易化,或被不同形式的更改,使之建筑形态和美感缺失,与江南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秀丽的山水环境格格不入,难以使江南人的居住成为“诗意的栖居”。

3.营造观念

传统江南民居的布局规划具有“生态观”。较大的宅院都是横向开间,纵向前后进排序,住宅院落的大小随着家族的兴盛衰落在原有空间上横向、纵向自然生长;而现代民居建筑可以在短期内以庞大的数量建造,几乎完全割裂了城市传统的建筑文脉和记忆,在以所谓的现代化为追求的思潮中,人们很容易忽略这种建造方式对于传统、自然和文化的破坏。

传统江南民居的营造随处可见“匠心”。传统江南民居营造时多数没有图纸,以建筑所在地的民间工匠依据世代相传的经验手工匠作,工匠们在对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和创新体现建筑上就是留存下“匠心”痕迹;在今天,现代民居的建造方式已经大不相同,很多商业住宅楼盘建造时的主要考量是商业利益,先进的建造机械,简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仓促的设计建造周期,在商业运作的背后,很少看到出自设计者和建造者对民居建筑“匠心”的体现。

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材料具有“环保性”。建材都是就地取材,土、木、砖、石、蝴蝶瓦,这些自然的乡土材料被广泛使用,不仅方便快速建造,也方便反复改造和更新;现代民居多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方式改变了,开始一味的追求新材料、新技术、新高度、新样式,忽视的是城市的记忆和延续人们的生活方式。

充满文人气质的江南民居是中华厚重文化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人的文化、审美、营造等方面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但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来的地域居住传统,仍然留存在现代人的基因里。现代民居在经历了一度对西方模仿的新鲜感之后,也已开始了对传统和地域性的理性回归。对传统的和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回归,如果只停留在外观上的模仿和装饰元素上堆砌,而缺少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这样的民居就缺少了灵魂。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真正的传承,不仅仅是从外观,更需要从文化内涵上延续江南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气质,将传统的记忆嵌入现代空间,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现代建筑对江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1.合院空间与场所精神的延续

传统的江南民居从来不是建筑单纯的物质功能,而是建筑所蕴含的场所精神。传统江南合院很少对外开窗户,院内是一个相对外界隔绝的小世界。合院内的进落基本按照轴线安排,按照家族的长幼尊卑、内外亲疏的秩序安排住宅,是传统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界定。轴线正面中间房间,称为中堂、堂屋、正厅,是礼仪的场所,也是民居中规模最大,装修最为精致的地方。厅堂是阖家团聚、嘘寒问暖、体现孝道的场所,也是祭拜天地、婚丧喜庆应酬、接待宾客的场所,是家族精神凝聚力的核心。院落中围合出来的庭院空间在江南称为,是一个合院的灵魂所在。“天井”是礼拜祖先、天地、诸般神灵的场所,也是将室外的自然景色引入室内空间,无论在生活方式上还是精神上都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沟通。合院使我们在广阔的宇宙中确定了自己的立足点,感受到了合院空间所带来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的场所的精神。

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渴望是一个人最深层次的精神需求。现代民居建筑特别是高层住宅的出现,将传统的合院变成了功能具体的客厅、卧室、阳台等单元,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们对于场所的辨识。虽然现代民居建筑科学性很强,但由于文化观念上的深层次差异,导致现代民居建筑忽视了传统和睦的居住形态和礼义廉耻的传统文化,使现代民居缺失了场所精神。如果不深层次的研究传统合院精神所形成的背景空间结构,就很难使建筑产生文化联想。缺乏对本民族居住需求和居住文化方面的深刻理解,仅仅是从形式上模仿传统,而内容而照搬西方,我们将难以在这些住宅空间中产生特殊的情感。合院所形成的场所精神,是家这个场所于我们的独特意义。如果使这个场所表现出其应有的场所精神并为人们所认同,那么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建筑,而这个场所也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意境与审美意识的传承

文人的参与,是江南建筑与北方建筑在创作方面的最大不同。江南地区不少文人将自己的审美志趣投入到建筑的营造当中,经过文人雅士梳理过的江南民居体现出文气氤氲、古雅静谧的意境。意境使得建筑的形式显得不重要,如洞门空窗产生的远近对比、内外虚实、步移景异,体现的是景有所归而意在言外,借有形之景激发无限的情思,追求的是内心世界对建筑与环境的主观感受,简单的空间因“意境”的形成而变得丰富。传统江南民居屋面举折弧度优美,屋檐起伏连绵,整体高低错落,建筑朴素无华,室内陈设少而精致,体现的是江南人素雅的审美情趣,正如《长物志》所载,“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审美价值取向。

江南地区优秀的传统美学文化,江南园林的意境营造,为现代民居建筑设计、庭院设计和室内设计提供了诸多的有益参考。民居建筑的审美趋向已经逐渐由西方元素的引进转向注重中国元素的发掘,近年来已经出现不少具有中式诗意的民居建筑设计项目,江南建筑低调、素雅的立面形成的清秀之美,令人赏心悦目。传统江南园林的洞门空窗已经普遍在庭院景观以及室内设计中使用,营造出古朴的意境。黑、白、灰的色彩体系恰好与现代人趋向简约的审美品味相符合,大面积的墙面留白,较少的室内陈设彰显出“少就是多”的审美品味,开始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同。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审美理念需要挖掘和推广,对传统的借鉴不仅仅从布局方式上,更要从审美文化上去传承传统江南建筑文化。

3.营造技艺与工匠精神的传承

不同于北方宫庙建筑特点,传统江南民居建筑营造不恃张扬专于工细,具有雕饰简洁、注重建筑构件的节点变化、工艺细腻、构件轻巧雅致的技术特点与装饰特征,设计和建造完全依据世代相传的经验手工匠作。各地区均形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流派,如苏南的“香山帮”、皖南的徽派、浙江的婺州派,营造技艺呈现出丰富的地域多样性。其中苏州的营造技术精湛,工种齐备。“香山帮”匠人不但营造技艺精湛,还能将营造技艺进行系统地归类与解析,著成《营造法原》,被称为南方建筑“唯一宝典”,打破了匠人仅赖家族的世袭罔替、师徒之间、匠人之间的“口传心授”的惯例,体现出江南工匠的“工匠精神”。

江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现代民居建设中,我们需要传承传统江南民居的营造技艺与工匠精神,将当代建筑观念、技术与江南传统民居的营造观念与技艺相结合,运用现代手法进行演绎,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这样的建筑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编号:12ysb012。

猜你喜欢

合院民居场所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中式合院成本控制策略
远离不良场所
传统民居中“合而不同”的两种构成形式
奇趣民居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