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绿色智能建筑
2017-01-18林清锡杨洲何逸文宣屹颖
林清锡 杨洲 何逸文 宣屹颖
本居住功能需求向满足人的体验需求转变,由此兴起了家居智能化的行业革命。同时由于居住环境不断受到污染,人们对住宅的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论述了在互联网+时代,绿色环保建筑设计理念以及智能化家居控制系统如何在旧建筑的改造中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互联网+绿色建筑智能化的含义
建筑在漫长的历史中,从来都是被作为一种构筑物,至于里面的使用功能并不经常会被放在第一位先考虑。随着时代的前进,建筑的内在形态逐渐发生变化。所谓智能建筑,通俗地讲,整幢建筑宽带接入互联网,高效的数据传输保障了信息在建筑里的交互,互联网使得人能与整幢建筑进行“交流”,甚至远在国外都能实时管理自己的小屋。严格来说,智能化的是整个建筑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建筑工程的智能化,设备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用以上的智能化技术能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居住办公环境。
绿色智能建筑发展的动力因素
智能化诞生之初就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美好,每一项新技术的背后都有消费的潜力存在。智能化的推进因素包含了人群因素以及市场因素,其中对于年轻一代:1、年轻一代对互联智能化建筑的巨大需求(目前,对大多数年轻人,没有了WIFI跟智能手机他们会感觉生活缺失了什么,智能建筑就像WIFI一样以后能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速宽带接入是能吸引年轻一代买房的『暗器』。)2、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相对超前,他们中的大多数愿意花费以后的钱提前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智能化建筑对他们来讲就像买了第一部手机一样新奇。
宁波象山庙前杨村旧宅智能化改造案例分析
1.初始建筑:农家小宅
宁波象山庙前杨村改造前原始建筑采用传统结构,布局简单经济,在90年代进行过一次翻新改建。建筑虽然被遗弃但结构保留完好。
2.改造意图:“逃离”城市
互联网时代的大发展让远离城市这个愿望逐渐成为可能,人们在家中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高房价,环境差,交通拥挤等等让居住在城市的青年一代喘不过气。互联网时代的大发展让智能化建筑办公逐渐成为可能,人们在家中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
3.改造方式1:空间“流动”+集成智能化控制
旧宅结构简单改造前房间通行性差,交互性几乎没有,为了追求空间流动性,减少隔阂,在现有建筑的基础上,通过敲掉各个房间的墙体,实现了多功能流动性交通空间,也打破了高度上的隔阂,实现了“空间”上的流动,不仅仅局限于平面。在改造后得到了质的飞跃同时为智能化的加入奠定了基础。旧建筑在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改造实现流通后下一步就是安装智能化控制系统从而使整幢建筑能与SOHO一族进行“交流”,SOHO一族可用手机终端控制整幢建筑包括雨水收集,水温调节、电力控制等一系列功能。
4.改造方式2: 智能化屋顶的引入
除此之外轻量化的屋顶支架,减轻了对原建筑的压力。聚碳酸酯的半透明材料,抗风透光,中间的智能太阳能光伏板减轻了建筑的能源压力;屋顶模块化的设计使得智能剖屋面窗成为可能,使用者可以通过APP或者手动操作开启,将阳光和风引入到室内;建筑还有一套智能雨水收集系统,同样通过APP控制,供水,浇灌;屋顶拥有各个方向的通风的同时还有充足的光照和可调节的温度,同时,屋顶携带的蓄水装置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
5.改造方式3: 青年一代的智能共享理念
整个设计基于“智能改造”的理念,以及如何利用屋顶下的空间,强调上下层的互动关系,将植物融于建筑中,使室外成为室内空间的延续。空间被打造成了一个流动的办公室。青年一代可以在常规的桌子上工作一天,也可以选择在餐厅,甚至上到屋顶上去,去任何一个角落,因为小宅是智能化控制的,这使得工作区域完全的开放和灵活的运用。
结语
建筑智能化在国内起步晚,系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少实践,现行标准尚且不能全部满足智能化设计的需求,在设计与施工两方对智能化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体验而非需求,环境的污染也同时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建筑学院)
通讯作者:黄丽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