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价值与设计方法
2017-01-18杜小雪
放眼现如今的城市建设,人们在感叹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绿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的不断规划兴建的同时,总是忽视城市公共空间的细节设计。设计师在大刀阔斧的规划设计时,往往将城市景观没入到一种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形式中,缺乏人文关怀的僵化设计既让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也使得许多零零散散的小角落被忽视遗忘。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城市中这些微型零散空间的现状与特点、作用与价值,针对该区域未来的设计提出相关的建议与看法。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景观设计者在城市景观建构设计过程中,为追求其商业价值,盲目套用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模式,忽略自身地域特点,只重视宏观的景观效果,忽视细节设计,使得景观环境缺乏空间层次,视觉效果空泛单一。由此产生了许多被忽略和遗忘的零散空间。这些区域虽然面积较小,但是早已融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善该区域的空间设计,有利于让城市公共环境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是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样貌的绝佳机会。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现状与特点
城市环境中的微型零散空间一般是指散布在城市空间中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面积狭小、数量众多、通常伴随各种大型功能空间而产生或剩余,同时也是被规划设计者所忽视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边缘区域。例如,大到居民区的楼间空地、城市的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的边角地带,小到各个建筑立面、街边围墙、楼梯等等。与大型的公园、广场相较,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这类小尺度空间的使用率通常更高,它们符合人们日常的活动规律与生活习惯,是形成人与环境交流沟通的重要区域。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们总是习惯性追求整齐划一的公园绿化、宏大齐整的城市广场,也习惯性忽视长期存在在人们身边的边边角角。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在一味的平面式的向外围扩展的同时,也显示出城市建设者缺少对于空间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设计。而由此形成的城市微型零散空间往往被不断压缩或者直接废弃,造成巨大的空间浪费。
微型零散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类,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活动。作为城市建设遗留下来的“边角料”,这些区域面积较小、且没有具体的物质边界,区域之间联系甚少,空间缺乏可开发的资源与条件,空间形式单一却层次丰富。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作用与价值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鲜明的特点让城市空间环境更为丰富且独具魅力。微型零散空间的存在正体现了城市人口阶层和人们日常活动的多样化。这类狭窄、零散的活动区域更易于让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获得归属感、安全感。也给老人、孩子等特殊群体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如为老人留一方靠近住所、方便活动与休息的空地,为孩子们留一方安全又神秘、适合捉迷藏的空间。这些微型零散空间通常随着人们日常活动的改变而转换角色,空间功能灵活而多变。
城市随处可见的微型零散空间也更具公共性。人们常认为的公共空间应是那些禁止踩踏的大片绿地、宏大壮观的硬质广场、放着大型雕塑与喷泉的地方。这些空间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高与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却忽视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应具有的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平等交流,反映人们自由意志的空间属性,空间给人以距离感,缺乏活力与生命力。而微型零散空间则充分的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促使着人们的公共活动的发生,满足人们日常平等交往的需求,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平等使用城市空间的权力,公众参与度的提高才能促使人们对城市文化与环境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设计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设计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首先应注意维护空间的生态绿化环境,这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完善。其次,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照顾到周边群众的心理感受与实际需求,认识到空间的存在是给予人们日常以便捷、安全与放松的生活体验。此外,要展现出空间的独特个性和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城市的边角地带,每个小地块都会记录着某个社区、街道、楼宇、居民的岁月变迁和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都能成为空间设计灵感和素材来源。
关于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由于空间面积有限,应考虑纵向开发与设计,增加空间景观层次,充分利用各个界面,搭建平台形成立体化景观格局。第二,运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装点空间。如大地艺术、三维绘画、艺术装置等,以此增加公众参与度,让人们成为艺术活动的创作者和体验者,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第三,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合理的运用虚实相生、起承转合、步移景异等设计手法,打造诗意的景观意境,展现东方文化魅力。第四,采用多元化的媒介语言。合理而巧妙的使用各种材料媒介,赋予其更多的内涵与意义,让狭小的公共空间更具层次与深度。第五,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厘清设计思路,从而让空间得到系统化、多元化、立体化的全面设计。
城市微型零散空间缺乏大众的关注和系统的规划设计,并不是说在实际空间设计中强调人工的过多介入,而是强调适度的关注与维护,尊重其原有的环境样貌,尊重周边市民的情感感受。在针对这些城市“小角落”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考虑的是怎样“锦上添花”而不是“矫枉过正”。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艺术与服装学院)
作者简介:杜小雪(1993-),女,汉,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