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轴承:“三品”战略加快动能转换
2017-01-18李希平
李希平
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经营理念,临西轴承打开了轴承产业的新局面。
人机紧张有序交互工作,几条拉长的自动合套生产线上,经过套圈清理、自动合套、自动铆压等工序,一套套精密轴承脱颖而出;包装车间里,一件件轴承托盘在紧锣密鼓地转运、封装,厂房外的物流车蓄势待发。这是河北海蓝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情景。
“这一批货将漂洋过海销往巴西。”海蓝销售部业务经理孙鑫昌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目前仅来自美国、马来西亚等5、6个国家的订单就排到了4个月以后,订单额超过300万美元,多数是冲着自主品牌来的。”
近年来,该公司在转型升级方面先行迈出了一大步,购置安装了70套技术先进的车床和磨床设备,形成了自动化生产线。投资200余万元,在车间内建立轴承科研检测中心,引进国内先进轴承科研和检测设备,聘请专家进行研发检测,以国家轴承标准为根本,提升产品质量。仅2013年以来,逐步研增了10多个品种达到42个,自主研发了FE、FKD、HHB等多个品牌,产品广泛用于深井石油钻机、农机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设备,好口碑频频迎来海外大订单,国外销售额占80%以上。
公司总经理张洪海说,品种多,可以多点开花,满足各类市场需求,扩大交易面,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产品练就过硬的筋骨才有核心竞争力,品牌叫得响,市场信誉自然就升级,订单就会源源不断。
像海蓝公司发展路径一样,河北省临西县“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发展总则,先后实施了创新平台共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等重点工作,找准京津创新资源与临西轴承产业需求的契合点,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在创新、创优、创牌上并力齐发,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优势产业增速换挡。
增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推动产业链升级
增品种建立在创新研发的基础之上,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向精深加工精准发力,研发拓增新品种,目前已从生产轴承锻件发展到生产“生产轴承”的智能磨床,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链式同盟”打市场。火车专用轴承获得国家专利,电梯静音轴承滚动体占到国内80%的份额,鑫铭套圈80%供应铁姆肯等7个国际著名企业,亿泰克80%的产品出口欧美。由生产农机轴承、矿山冶金轴承等中低端产品,向生产高速电机、铁路专用、精密机床主轴、电梯静音轴承等多品类产品迈进,产品涵盖6大系列、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轴承产品体系,可生产直径大到2.5米以上、小到5毫米以下,年产量7.5亿套,年产值151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60亿元,市场份额达10%以上,逐步形成了市场发达、规模突出、配套齐全、业户众多的轴承产业集群,形成“买全球卖全球”良性循环大格局。
提品质:优化技术结构,
推动创新链向高科技研发升级
临西出台专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维创新,对鑫泰锻件、书浩轴承、宝鑫磨床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从技改、研发、管理、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重点扶持,使其发展成为行业“小巨人”。从政策奖励、资金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差异化发展道路。与哈、瓦、洛等全国知名轴承企业合作,实施产业技术革新,开发出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高端轴承,加强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截至目前,全县7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每年都有技改项目,全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采用研发达100余项。
在技术服务平台方面,该县建立了河北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轴承研发中心、轴承交易中心,构建起“产、学、研、检、展、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和多层次自主创新体系。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对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聘请以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专务委员何加群为首的行业专家,把脉问诊开处方。定期开展国际轴承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和校企科技对接活动,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单位轴承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招,并及时在临西转化研究成果。
创品牌:打造核心产品,
推动价值链向高附加值升级
实施“名牌带动”,通过组织企业家参加创新与发展高级进修班、企业家知识产权培训班等形式,引导企业树立名企意识和名牌观念。帮助企业量身定制符合自身优势的特色产品、研制特色工艺、打造特色服务,不做大企业的“复印机”。把名牌的培育、创建和提升作为促进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建立知名、著名、驰名三级商标培育梯队,对有创牌潜力的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立项、贷款等方面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县政府每年将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省优质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质监、工商等部门每年列出一批重点培育、分级发展的重点产品,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同频共振机制,和良好的名牌产品争创格局。
着眼产业创优,临西县启动实施产业“登高”计划,5年内力争引进和新建轴承企业100家以上。总投资12亿元,集商务平台、轴承交易、产品展示、轴承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轴承交易中心已于日前动工,该县正在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与轴承产业深度融合,扩大国内外市场。
围绕轴承产品特性、创新性、质量可靠性等方面,临西县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轴承企业差异化发展。引导县内轴承企业利用现有资源与生产优势,增加产品品种,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配套生产质量。推动县内轴承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姻”,开展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能力。建设轴承产业集聚区,支持当地轴承企业组成产业战略联盟,加强与哈尔滨、瓦房店、洛阳等地区交流合作,做优、做精高附加值产品,努力融入大型企业的产业链。
临西县委书记王海军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临西轴承产业正面临着“双挤压、三缺少”的两大困境,国外大品牌在国内扩大投资布局挤占市场,国内大企业加速迈向高端挤压中小企业,缺少核心技术、龙头企业和名牌支撑制约产业做大做强,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县启动实施“创优、创新、创牌”三大行动,努力提高轴承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鼓励企业建立“研发间”,主打自己的“招牌菜”:“宝鑫”轴承从为国内低端农机货车配套,发展到为宝马、奔驰等汽车配套;“玉良”高转速电梯静音轴承达到国际标准;“海蓝”、“衡耐斯”轴承出口日本;“亿泰克”、“恒泰瑞欣”、“环驰”的“滚动轴承”都是国际知名品牌,目前该县已拥有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争创省级品牌产品14项、获得专利技术113项,产品品牌实力位居华北地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