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史上最高“洋猪肉”进口量背后的原因
2017-01-18
数说:史上最高“洋猪肉”进口量背后的原因
横亘中国生猪产业链20年的“猪周期”,眼下正受到有史以来最高进口量“洋猪肉”的挑战。“洋猪肉”咄咄来袭,市场又将几分天下?生猪产业链表现吊诡,潮水退去后谁在裸泳?
2016年,中国的生猪价格终于从持续近两年的低谷中恢复过来,开启了上涨的道路。或许是为了减缓买方压力,亦或许是受到进口猪肉价格低廉的吸引,进口猪肉踏入中国海关的速度大幅加快,最高峰时进口量甚至增长两倍有余。
图1 2016年中国猪肉进口量(t)
图2 2016年中国猪肉进口量增长率
从海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1~9月,中国共计进口猪肉127.85万t,较2015年同期增长了146.7%,甚至超出2015年全年的77.8万t,也超出了农业部100万t的预期进口水平。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4季度猪肉进口量预计还会维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全年进口量突破150万t几乎已成定局。
大幅增加的猪肉进口量,背后反映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猪肉产量下降导致供应短缺,国内生猪价格连续上涨,国外猪肉价格下滑,进口肉类口岸数量增多,国内部分企业与国外合作力度加大……多重因素累加,造成了今年“洋猪肉”进口量爆增的盛况。
国内猪肉产量下降
根据农业部此前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猪肉产量共计5,487万t,相比2014年减少3.3%;年末生猪存栏45,113万头,下降3.2%;生猪出栏70,825万头,下降3.7%。无论是猪肉产量还是生猪存栏量,都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下降,2015年持续低迷的生猪价格是造成养殖户主动减栏、生猪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新《环保法》的颁布施行使得猪场排污压力加大,新建猪场选址困难,诸多养殖密集区域的猪场面临拆迁等,上述多重因素叠加,使得生猪存栏量难以回升。
图3 2016年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量(万头)
图4 2016年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量增长率
存栏量的缩减,意味着猪肉产量的降低,市场供不应求,猪肉价格回升也是自然的事。虽然在6月份后,国内猪肉价格有所下滑,但同比2015年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国外猪肉价格下滑
“洋猪肉”之所以会翻倍涌入中国市场,两国间较高的差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进口猪肉的首要来源——美国为例,该国猪肉平均价格仅相当于中国的1/3左右,即便加上关税和运输费用,进口成本仍然远低于国内猪肉的生产成本。在高利润的驱使下,2016年国内企业进口猪肉的力度明显加大。
出现如此大的价格差异原因何在?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规模化程度的高低是其中的主因。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还有55%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来提供。而据美国农业部2012年的报告显示,从2007~2012年6年间美国猪场数量减少了29%,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却不断上升,目前80%以上的美国生猪由规模化猪场提供。
进口途径增多
中国进口猪肉的准入包括3个层次:国家准入方面,中国根据拟输出国动物疫情状况决定是否启动准入程序;企业准入方面,加入《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的企业方可入境;产品准入方面,列入《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产品种类”栏中相应的国家、企业生产的有关肉类产品方可进口。在上述途径中,肉类进口口岸报检是程序中的重要环节,距离口岸更近的企业,在物流运输成本和审批程序执行上也有更大的优势。而近年来,进口肉口岸数量逐渐增多,带动了肉类进口贸易的活跃度。2016年,国内进口猪肉口岸已经达到50个以上。
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名单
农业部有话要说
那么,国家对进口猪肉激增有何看法?生猪产业规模庞大,关系着近4,000万户的养猪户,上游关系到饲料行业、动保行业、育种行业,下游关系到屠宰行业、运销行业等多个行业,产业链长,就业人口多,有不计其数的人的工作和收入都与它紧密相关。如果大量进口“洋猪肉”替代国内猪肉,生猪产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的收入势必受到影响。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曾经公开表示,大量进口猪肉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合适的,同时也是不可行的。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比例上,“洋猪肉”都不应该对国内生猪行业和价格波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进口猪肉给行业带来的心理影响,要远大于其产生的实质影响。
(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规模养猪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