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整合资源 设计高效教学*
——深度整合型高职英语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2017-01-18甘饴
甘 饴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2.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210000)
深度整合资源 设计高效教学*
——深度整合型高职英语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甘 饴1、2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2.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210000)
该文根据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个问题,以“3N教学模式”为核心,基于“移动教学资源库”,结合院校推行的“OAO课堂”建设,展示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层次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解决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问题。
课程深度整合;高职英语;教学设计;3N教学模式
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主要是指狭义范畴[1]内的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环境构建和学习认知的工具,有效衔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通过教师运用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新教学法知识,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这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根据沈琰(2010)[2]的整理,整合技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研究框架围绕这五个阶段展开,从教学前测到教学后测[3]分析某节具体的基于移动资源搭建的高职英语整合教学设计,从可以运用到课程整合中的新移动资源和课程设计入手,研究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层次整合途径,探讨3N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创新。
1 课程分析
本课程设计以高职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准则,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完成职业场景、实操内容相结合的OAO(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综合解决职场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者即为笔者本人。从教师角色分析笔者,有一定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力,有多年教学经验,课后可支配时间多,乐意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出生年份基本分布在1996年(数字原住民),生源地基本来自于江苏省各市。具体来说,案例中的教学对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学生均已通过应用能力考试,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英语词汇量积累较少,语法知识基础较弱;②由于学生均已通过考试,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不足,课堂参与程度较低;③英语学习的耐力和韧性不足,平日很少花时间复习所学内容,学习效率较低,需要有效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④相较于大一上学期,学生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相互竞争意识;⑤热衷于移动社交,习惯于又短又快的沟通方式,热衷于移动应用的操作与使用;⑥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为缺乏耐心、不乐于进行枯燥的单词和语法知识记忆。
2 课程设计
2.1 3N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计
整合型英语课程资源库发展模式遵循3N的模式。3即为资源库建设执行的三个基本理念: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定位;明确的资源筛选标准;清晰而科学的资源分类方法。此部分在笔者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有详细阐述,此篇不做赘述。N即为授教教师个人对于资源的选择和筛选过程。将3和N放在一起产生聚合作用,最后形成的就是具备教师个人价值取向的,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及自学资源库。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根据学习参与性理论设计,教师在线上和线下充分地监督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学生作为参与者,被要求全程线上线下都要充分地参与这项学习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形成有效的OAO(线上与线下)课堂[4]。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期的资源库建设工作中,要判断所选择的资源是否满足从技术上、目的上、运营上、用户体验上四个方面基本的标准。在使用了移动资源之后,教师要针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活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要有充分的点评权利,教师针对学生点评进行调整。
针对案例中班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明确以下五点为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1) 明确TA(课程助教)工作职责,综合了解同学课后学习情况,保证每节课前TA向教师进行学习反馈,课上教师针对反馈情况,重点解决同学学习难点问题;
2) 采用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40%)与综合主体评价(占10%)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完成教师给学生评价、TA给学生评价、小组组长给组员评价、小组给小组评价、在线投票评价、校外方评价等多元渠道评价。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考核内容更关注学生课堂过程性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主动参与、演讲表达、线上互动等方面。在评价考核方面,更多地选择加法而非减法,采用鼓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教学形式。
3) 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布置了与本节课相关内容的任务,经过教师筛选,在课内课外使用具备社交功能的英语学习APP,以及维护的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学生课前完成翻转任务;建立了VR虚拟现实学习资料库,并将内容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课上课下学生均可利用纸板VR虚拟眼镜完成相关的沉浸式学习,解决英语学习,特别是词汇学习枯燥的问题;
4) 利用学生乐于竞争的特点,进行分组式教学,均匀分配学生,有意识地将英语口语及水平较高的学生均匀地分配到各小组;要求组长对每一组学生成员都进行特长挖掘,进行组员任务分工,如口语表达、写作、翻译、资料查询等;
5) 课堂上利用符号、数字、关键词等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展示,给学生演示如何有效系统地学习。
2.2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具体到本案例当中,能力目标包括:了解菜单的基本构成是SMDBP,掌握并完成菜单的设计;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菜单设计基本流程,掌握菜单设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素质目标包括:通过与小组成员讨论,完成菜单设计,自主利用信息资源,获得一手资料,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包括利用关键词SMDBP:帮助学生掌握菜单基本构成是前菜、主菜、甜点、饮品、价格;菜单设计的流程:顾客分析、餐馆分析、食谱公式、定价公式、菜单设计;教学难点包括能够综合运用食谱公式、定价公式按要求完成菜单的设计;与食物相关的词汇及表达的记忆。教学重点及难点解决方法:①要求学生自行在微信平台领取下载本节课的电子任务单。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课前任务布置下去,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探索。根据教师设计好任务单的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索英语学习APP:①沪江开心词场和公式练习题。教师在APP中均创设了虚拟班级及群体,并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线上交互和指导;同时利用两款APP的趣味及竞争功能,让学生一边完成APP探索任务,一边完成与本节课相关词汇及表达的预习工作。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板块整合功能,将本节课所需要完成的活动整合在统一板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该板块,完成从电子任务单的领取、课堂词汇及句型资源库浏览、课堂评价投票、以及与下节课相关的微课视频观看等活动。③教师利用符号及缩写等方法,将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记忆方法及模式。④充分利用个人资源,创设西餐馆菜单设计的任务情境,并利用微信组与餐馆老板就菜单设计进行线上实时互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更多的参与感与成就感。⑤利用多媒体教室资源,学生能够使用桌面多媒体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3 课程设计与开发
3.1 教案设计
下表(表1)具体展示了深度整合移动信息资源下高职英语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活动及时间分配。其中教学步骤共有八步:上节操作任务、课程开始、回顾复习、翻转任务、课前答疑、新课讲解、完成任务、布置操作任务。教师在课前根据前测结果,结合教材授课内容,利用移动资源库,筛选适合授课主题的移动资源应用,设计并完成教学的设计活动。
表1 《实用英语(二)》某单元教学设计
3.2 电子操作单设计
电子操作单类似于但又有别于作业。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任务类型、截止日期、上传方式、任务获得途径及任务完成流程指南。教师应当有一份任务完成评价标准,并在课程后期提供给TA助教。学生通过便捷的网络社交平台,下载获取当节课程的操作单,根据操作单内容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基于最近发展理论,根据授课内容,完成电子操作单的设计和编辑,决定操作单的任务完成类型(包括个人任务、团体任务)。结合广泛的教育移动资源,形成丰富而有趣的课后任务。电子操作单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在应用的操作过程中锻炼和学习英语,英语应用水平得到提升。下图(图1)示例了本教学设计案例中课后需要完成的一份电子操作单。
图1 案例教学设计电子操作单示例
4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管理中的助教制度。TA(教学助理)由学生自荐担任,定期轮换。在教学活动过程中,TA(教学助理)有一定的评分权限,考察班级同学的日常学习表现。考察的要素包括:是否按要求时间之前提交任务、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课前提问的质量和数量等。TA的任务主要包括:登录微信公众平台,统计整理同学的任务,根据同学任务提交的情况完成初步的评价,负责完成微信公众平台初步的维护工作;TA给同学的初步评价主要是描述性的评价,必要时可以补充说明评价理由;教师会对TA的统计整理工作进行评价,对于每阶段教学助理工作给予鼓励。
下图(图2)展示了由课程助教填写的班级单元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评分表。该表为一单元一填写,教师在交给教学助理前详细地说明填写要求。
图2 TA(课程助教)班级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评分表示例
5 课程评价
如下图(图3)所示,教学设计案例中学生的评价考核分为三部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主体综合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总分的50%,终结性评价占总分的40%,学生综合评价占总分的10%;考核表分为五个色块:灰色部分为学生信息,蓝色部分为过程性评价,绿色为终结性评价,橙色为多元主体评价,红色为最终的学期成绩;多元主体评价部分包括来自学生之间(30%)、TA评价(60%)、校外评价(10%)等多渠道的评价综合分数。
图3 学生考核评价统计表示例
6 启示与反思
笔者对教学对象进行了初步的问卷调查。根据五个阶段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从教学前测到教学后测,完成基于移动资源搭建的高职英语整合教学设计,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3N教学模式下,教学对象所在班级的教学效果显著高于传统模式下的班级。间接证明了以“3N教学模式”为核心、基于“移动教学资源库”、结合院校推行的“OAO课堂”建设的可行性。但是,我们也要谨记这种情况或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如学者徐继存(2013)所倡导:机械照搬套用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会摧毁课堂教学的经验基础,而且还会使课堂教学改革陷入一种主观主义的危险境地[5]。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弱,自主学习能力弱,有时传统教学仍然是快速传递知识的手段。因此,笔者与学者钟伟秀(2015)[6]有共同的思考:我们需要通过教师的智慧,将技术与课程从整合的阶段上升到融合的程度,有目的地运用技术,探索个别化教学,使翻转课堂本土化,从而为我国的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服务。技术与语言教学深度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语言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3N教学模式。
[1]蒋鸣和.从教学手段的整合到课程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探索,信息技术教育[J].2006(1):18-21.
[2]沈琰.整合技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远程教育杂志[J].2010, 28(3):3.
[3]沈琰.整合技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远程教育杂志[J].2010, 28(3):5.
[4]甘饴.基于外语素质培养的高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内涵建设研究与实践,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15(3):40-42.
[5]徐继存.后模式时代课堂教学的选择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15-16.
[6]钟伟秀.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5(3):40-44.
A study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with Resources Integration
Gan Yi1,2
(1.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2.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88)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is directed at the issue of how to improve the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ies amo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garding the "3N teaching mode" as a core, based on the "mobil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OAO college classroom" construction implemented by the college, this paper shows how we can integrate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nglish curriculum and creatively design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desig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 difficulties in English learning.
Curriculum integration;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design; 3N teaching model
G642
A
1674-3083(2016)05-0048-05
2016-11-02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互联网视阈下本院中外合作基础英语整合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Q1507)。本文属于此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甘饴(1986—),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博士,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及信息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