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我们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2017-01-18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白云校区四毛瑜晴
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白云校区四(2)班 毛瑜晴
苏菲的世界,我们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白云校区四(2)班 毛瑜晴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红色房子的信箱前,14岁的苏菲开始了她关于哲学的探险之旅。
挪威作家乔斯坦的《苏菲的世界》,是公认的上世纪末西方社会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名叫苏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一位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这些情节,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dàng),却扣人心弦。
初识哲学,我觉得它是一门很伟大很枯燥但又很神秘的学科。从未接触过哲学的我,就跟书中的苏菲一样,带着一大串的疑惑和好奇,跟着“神秘导师”开始了我的“哲学之旅”。“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两个简单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这位“神秘老师”,我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苏格拉底到弗洛伊德……渐渐地,我被书中内容所吸引,觉得它少了些许乏味,多了几分灵动。
这本书挽救了我,把我拉回生命的初始,让我再次像一个出生的婴儿一样,用如同初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对万物充满好奇。看那黑黑的蚂蚁,比米粒还小的身躯,谁能想到它能举起比自己重许多倍的东西?看那娇小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微不足道,谁能想到它能在寒冷的冬天绽放?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因此,我认为赫拉克利特说得很对,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进一步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在我看来可以这样理解。
人生短暂,拥有几何?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别等到失去后再追悔莫及。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当我们出生时,就有世界了,当我们逝去时,就没有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