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松:转型的一年,更多可能的一年
2017-01-18肖依
记者 肖依
毛小松:转型的一年,更多可能的一年
记者 肖依
2016年12月底,极客众创开放平台在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园四期开业。作为金鸡湖创业长廊的第56家孵化平台,极客众创空间刚开业就已有6家公司入驻。未来,也将专注于软件行业、生物医药、云计算、智能制造等行业,提供28个服务项目。
对毛小松和他的苏州创捷传媒展览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这个从筹备到开业只用了20多天的众创空间,意义非凡。它是创捷运用资本力量的开始,也将作为创意、文化、科技等产业跨界融合的最佳平台。
而这也正是创捷2016年的新动作,业务布局其中之一。这一年,如同这样的延伸业务,创捷没有少做,且步子跨得很大。
探索更多的发展可能
“这一年,我们的变化很大。”刚落座,毛小松就感慨。
作为较早踏入中国商业多媒体行业的企业,创捷可谓这个行业的开拓者与先行者。一直以来,创捷的主营业务都是营造没有展品的主题博物馆和展览馆,根据提供的主题,来从无到有地对其进行完美展现。
这时,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多专与融合,是这个行业的必须,每个项目都要创新,要想大招,还要运用前沿科技,将创意嵌入式应用。”毛小松说,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必须不断接受新的东西。
因为这行做得早,创意做得新,基础扎实,创捷也带动了一批相关企业的发展,而自身如今也已成为领先的高科技主题展馆创意营造服务商。自2004年起,先后承担了200余个城市规划馆、主题博物馆、科技体验馆、城市防灾体验中心等大型重点项目建设,项目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及海外地区,拥有50余项国家专利。
2016年,苏州创捷传媒展览有限公司在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多年以来作为“领先的主题展馆创意营造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肯定和支持。
很快,挂牌后的创捷,又有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开始从主营业务里研发产品,大到城市防灾体验中心的产品化;家庭智能防灾产品;拥有50个城市马拉松赛道的数字跑步机;小到一个智能防霾口罩。
“我们发现很多东西其实都没有挖掘出来”,毛小松说,创捷的这些产品甚至都不用延伸,都是展馆里直接拿出来就能推广。
2016年初,虚拟现实与物联技术研究院成立,这个新的创捷技术研发平台专事数字博物馆项目的研发,还有智慧博物馆体验设计项目的研发。下半年成果展示,智慧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的发布和亮相,都让人更真实地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让创捷发现了更多的发展可能。
这一年,以“跨界创新”为核心,创捷的业务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地涉及高科技主题展示、数字媒体创意、VR/AR、智能硬件开发、以及文化金融、股权投资等多个领域。
因为兴趣,所以快乐
关于转型发展,毛小松坦言其实也是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一方面,主题展馆的设计营造,已进入专业跨领域,创意多元化时代,资源整合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长期专注于主题展馆的设计营造,十几年集中心力做一件事,却始终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这么多年,我们在创新上做了很多吃螃蟹的事,在这个行业也算是开山祖师。创新投入不比人家少,回报却很少,发展也很慢。”相较几年甚至几个月就进入资本市场的创新企业,毛小松开始反思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凭借多年来的创新思维和独到眼光,很快对展览展示的产业链进行延伸,同时促进行业融合,打造既有实业又有平台的共创模式。在他看来,构建好这个布局也是解决公司人才发展的路径之一,为年轻人开通上升通道。
这一年,毛小松说自己还是很快乐,因为兴趣才干的这行,脱离了兴趣这就是件苦差事。当年,国内也没有几家做主题展馆行业,盲目地选择了这个未来不可知的行业,没有经验借鉴,没有专业人才,其实也是一路匍匐前进地“爬”过来。
唯有一直不断地学习,才能朝前进步。毛小松说,这一年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收获中度过。公司员工不到200人,专业却超100种,今年尤为增加,只有靠学习。“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不断学习,学习是常态。”
关于新年愿望,毛小松希望公司自身的发展实力增强,同时能聚拢更大的资源,尤其是人才,在创捷,对人才的渴求远大于对金钱的渴求,而这也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今年年底,创捷就要搬入新的研发总部,国际创业者孵化器、设计研发中心、创新制造工坊,三栋功能各异的大楼等待入驻,也等待创捷美好未来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