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产能过剩状况下的大炼油投产热
2017-01-18朱春凯
据报道,中石油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正在共同推进揭阳2000万吨/年南海炼油项目,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这意味着华南地区又一大型炼油项目在不久的将来投产。中石油云南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已经投产,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也将于年内投产。民营企业的一个个2000万吨/年以上的大炼油项目也在纷纷上马。根据已基本确定投产的项目测算,2020年前我国累计将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年,总炼油能力将达8.7亿吨/年。在国内炼油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新的大型炼油项目仍在不断上马,引起不少业内外人士的论争与忧虑。
不过,从我国炼油产能的全国布局来看,这些大型项目的建设有其合理性。
虽然国内炼油产能总体过剩,但由于我国炼油行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实现炼油供应与需求的合理布局,目前诸多炼油产品仍然需要跨区域流通。从企业角度看,炼厂布局与市场的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整体竞争力。即便是发展相对成熟的三大国有石化公司仍然没有实现全国区域的整体科学布局,而更多是以“单炼厂”为单位的盈利性驱动发展。所以,无论是以全国视野还是从国有石化大企业的角度来看,新建炼油产能更多是为了实现全国产能战略布局的优化。
产能过剩问题最好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解决。我国炼油产能虽然总量过剩,但突出的问题是相对落后产能的过剩。主要表现为单炼厂规模较小,配套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工艺水平先进性不够,装置单元间的匹配性不好,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等。落后产能的集中体现就是成本高,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缺乏竞争力。新上大型炼油项目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上缺陷,提高我国炼油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政府之所以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批复炼油“巨无霸”项目,就是为了实现炼油行业的优胜劣汰,借用“市场的手”将过剩与落后两个问题同时解决。
从实际操作来看,政府对大炼油项目上马保持开放式态度,不分国企、民企和外企,只要项目规模大、工艺先进,都能得到批准。规模化、多元化已经成为国家对炼油行业的政策导向,多元化的公开竞争是未来中国炼油行业持续保持竞争力与先进性的重要驱动因素。
当然,只靠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解决问题,必然会导致一些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但靠“政府的手”强行淘汰某些产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如一时的油品供应短缺、员工就业、利益链条的重构等。所以,更好的方式是保持市场调节和政府行政调节之间的适当平衡。
随着大型炼油项目的不断上马和产能过剩的加重,未来国内炼油行业的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炼油企业应以此为背景来谋划发展战略。过剩的炼油产能不可能靠出口化解,优胜劣汰将是主旋律。企业应尽快淘汰落后产能,苦练内功,加强合作。
从时间上看,炼油产能的上马显然要比落后产能淘汰的速度快。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炼油行业中高端人才的争夺。一些新的大型炼油项目的建设,需要一批中高端人才,而行业内的顶尖人才是有限的,留住和引入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竞争将成为制胜的基础。除了装置本身的生产成本外,原油成本,重要码头、输油管线、仓储设施等配套设施的整体布局优化等,全产业链的优化,确立自身独特优势,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这些综合因素将决定一个企业的成本和未来竞争力。
总之,随着产能过剩时代的到来,国内炼油业的竞争将由规模、数量的竞争转变为质量、管理的竞争。
辩证看待产能过剩状况下的大炼油投产热
□ 朱春凯
卓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