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赣剧历史中表演艺术的发展

2017-01-17魏俪芸

东方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程式表演创新

魏俪芸

摘要:赣剧是江西省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逐渐受到国家和江西省地方剧团的重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从赣剧的历史沿袭入手,具体探究了赣剧历史中表演艺术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够为赣剧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赣剧;程式;表演;创新

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起源于赣东北地区。明、清两代,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昆曲、乱弹腔诸腔于一体;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1950年时,合并饶河、广信两个分支,正式改名为赣剧。

一、赣剧的历史发展及其成就

地方戏剧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的综合反应,其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赣剧也不例外,从其艺术风格中便能窥见一斑:戈阳腔诞生于江西戈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地方人民顽强生命力的表现,它的保存和发展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赣剧源于戈阳腔五百多年的发展,不断的融合和吸收各种戏曲元素,采众家之所长丰富自身。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赣剧这一地方戏剧具备了中国戏曲包容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赣剧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经历了璀璨时刻。赣剧曲目《还魂记》曾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辉煌。《还魂记》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1598),与《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最为让人印象深刻。毛泽东领袖曾对潘凤霞主演的《游园惊梦》给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赞誉。在60年代,东北一大批的文艺工作来江西考察学习,赣剧在东北三省播下了种子,一时间全国许多省市都有赣剧团的演出。在80年代,以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为契机,江西作为汤显祖的故乡开展了大规模的戏剧纪念演出。这次活动集中的演出了“临川四梦”,这是戏曲艺术实践上的创举,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得影响,这不仅带动了赣剧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古老剧种的发展。

2006年,弋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西省赣剧作为传统戏剧名列其中,成为江西省又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赣剧表演的革新与被革新

戏曲包括赣剧在内以及戏曲演员的表演都和现在的观众有着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对于这种艺术样式进行一种革新,观众对于这种样式接受与否品头论足也决定着这种艺术样式是在被观众革新。没有观众的艺术是会死亡的,观众没有艺术为之服务就不能称之为观众;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我们赣剧的表演特色需要革新,而且正在被这个时代引向革新的道路。著名的戏曲理论家燕和德在其《乱弹集》中就对于中国戏曲有着娱乐和教育双重定义,教育就是一种生活的思考;娱乐就是把戏曲在中国历史每个时期能够大胆的进行吸收和创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白湾著名的京剧演员吴兴国先生把传统戏中出现的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发展成为了一人同时饰演几个剧中人物,而且人物性格各有不同,程式运用的手段由行当的变化而变化。由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改编的京剧《李尔在此》就是在表演作出了非常大胆的尝试,饰演李尔的演员不仅仅是演李尔还要演李尔的三个女儿,这就是一种革新,而这种革新的倡议者是观众,因为过去传统戏的一些表演满足不了观众的口味了其实这种革新与被革新的关系就是一种观演关系的升华。革新足要依托艺术形式内在的文化进行与当代相结合的,被革新也是历史赋予一个艺术样式必要的历史任务。但并不所有的传统都是需要革新的,那些有文化的,有其深远艺术格调的表演就不需要,那是经典,经典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有其现实意义的。牡丹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传唱至今,他是传统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革新的,被观众革新的戏曲是不能经得起时间和岁月考验的东西,历史也必然会把其淘汰,反之重新凝聚众人的智慧创造出一个经典。

三、新时代背景下赣剧发展与传播新探

“都市化和现代化是戏剧的必由之路”赣剧的发展和创新同样也不能偏离都市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戏剧艺术样式的现代化,戏剧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戏剧受众群体的都市化。戏剧艺术样式的现代化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以及唱腔的设计。同时还包括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方面的改革。艺术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素材,但是作为舞台艺术,它断层式地选择素材的碎片,并将之细化扩大,呈现出艺术美的瞬间点。不管是在题材处理还是在舞台效果的呈现上,赣剧都应该有所革新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同时戏剧的受众群体的都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戏剧也应该加快从城镇文化转向都市文化。其受众群体也逐渐的转向有艺术欣赏力的知识群体,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赣剧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以及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最后还应创设多种平台发展戏剧,丰富戏剧模式的多样化。

结论

许多人都在说戏曲如何与时代脱轨,个人见解不问不于驳论。我们这样一代青年演员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当中去,一切的嘴巴官司是否进步还是落后,都不如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戏剧的定义是什么是行动,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是什么是用行动去诠释人物。那么,赣剧明天是什么,是和我一起在这个事业中奋斗的可爱的同事们用行动去发扬传统经典,去创造新奇的未来,用真正的行动来迎接观众……

参考文献:

[1]吴梅.中国戏曲概论[M].岳麓书社

[2]王锦文.地方戏剧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和都市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9):87

猜你喜欢

程式表演创新
学术写作程式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广汽传祺增程式电动车型首发
戏曲音乐的“程式”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