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性人才

2017-01-17吴锋滨沈燎

东方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

吴锋滨++沈燎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适应时代和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以浙江大学SRTP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例,通过对相关学生和教师的访谈,阐明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性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科研训;创新性人才培养

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新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国家和社会亟需的创新人才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国内不少高校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研究的价值

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体制的构建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估研究工作,对于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这是因为:

(一)造就大批优秀创新人才是增强国家人才储备,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恰逢人才盛世,人才研究开发提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人才培养十分活跃。学术研究走向繁荣,国外人才思想源源流入,精英人才纷纷涌现,人才工作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2010年6月8日,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创新型国家战略贯彻落实中,对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抓住这个学术研究的历史机遇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善于把传统人才思想、国外人才学术理论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才实践结合起来,发扬中华民族的智慧、振起伟大创新力的翅膀,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理论,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大军,这不但是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一战略资源,也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乎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

(二)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具备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品质和能力。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创新为基础的时代,是人才制胜的时代。把尝试“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追求,从人群中的局部人、少数人,扩大到人群中的绝大数人,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有机构成的一部分,这已经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国家未来的战略人才贮备资源,只有不断地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结合实际,提升个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实现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发展空间,谋求组织进步的最终目标。

(三)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跃升需要完善、高效科研训练体制的支撑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科研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科学发展的分支化趋势和综合化趋势的加强,通识教育的推进使得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创新训练已成为重中之重。高校开展的各项科研训练项目越来越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平台,全校性规范的科研训练项目不仅汇聚了科研设施优势、研究师资优势、专业整合优势,而且可以有效地发挥专业院系的合作效应和群聚效应,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参与以往想得到做不到的科研题目。高校科研训练项目旨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勇于突破,而对于科研成果没有太多的硬性要求,适度压力下的科研实践有助于培养个体科研与创新能力与科研团体合作能力。总之,完善、高效的科研训练项目是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跃升的可靠选择。

(四)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高校学生科研训练体制是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尽管高校科研训练项目先后在国内各大高校发展起来,几年来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生能力锻炼上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科研训练项目相比,还存在着很多提升的空间。例如学校对学生科研立项的经费支持、学校实验设施的进一步投入、科研项目前期培训和中期指导、项目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等方面还有不少完善的空间。进一步研究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改进绩效评估机制,有利于高校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在开展中获得完善,在进步中成为传统,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典之作。

高校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已经成为新时代和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建立起完善、高效的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才能在增强我国创新人才战略储备,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世界知名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实现综合发展。但是,当前高校学生科研训练体制还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学生科研训练团队如何指导、如何管理、如何运行、如何考核、如何激励、如何约束,都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办法。同时,还要看到,如何打造高水平学生科研训练指导团队,增强学生科研动力与协同研究能力,更是当前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事情。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状况的访谈与思考

在对高校学生科研训练机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之间,实地访谈了五位来自浙江大学不同院系负责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老师,和十五位来自浙江大学第十五期、第十六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的相关同学,获取了大量数据和信息,涵盖了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基本概况、组织与管理模式、项目申请流程、现状和满意度等基本情况,从他们的描述中了解到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浙江大学的发展情况。

访谈法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收集资料的方式,在社会调查中具有重要位置。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采取无结构式的随机访谈。无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半控制或者无控制的访问,事先不预定提问的标准程序,只给调查者一个题目,由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就这个题目自由交谈,调查对象可以随便地谈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无需顾及调查者的需要,调查者虽有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或几个要点,但所提问题是在访问过程中边谈边形成,随时提出的。因此,在这种类型的访谈中,无论所提问题本身和提问的方式、顺序,还是被调查者的回答方式、谈话的外部环境等,都是不统一的。

笔者在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进行了实地调查。受访者中,负责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老师(Teacher)记为T,同学(Student)记为S,并对每位受访者依此进行编号。例如:编号为J-T-1的受访者即是J院系负责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老师中的第一位受访者。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实地调查,笔者从实地访谈中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是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科的视角。

笔者前往J院系进行实地访谈,J-T-1向笔者详细介绍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J院系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果涵盖了论文、设计、调研报告、研究报告、专利和课件建设等多种科研形式。现在J院系对本科生的基础科研训练非常重视,也投入了不少经费和人力。当然,参加过科研训练的学生所撰写的论文质量和档次明显要高于没有参加过的学生。通过参加科研训练计划,能够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培养他们在该学科的特定范式内进行科学研究,为将来的深造打好坚固的基础(J-T-1)。”J院系是浙江大学发展势头较为强劲的社科院系,拥有多个重点学科,本科生生源质量也相对较好,而院系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重视又从侧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C-T-2认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即SRTP的实施,表面上学生只是完成了一次科研任务,实际上,SRTP的精髓在于让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尝试着走完整个科研的过程,在该学科的范式之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立研究假设、搜集各种资料、获取各种数据、利用各种分析方法验证或者推翻假设,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就知道如何下手、如何来撰写报告或者论文了(C-T-2)。”笔者认为,本科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能够带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并以SRTTP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不是纯粹的科研,而是在科研过程中学习、沟通、思考、协作,是一个学习过程的综合体。

N-S-2认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外显特征是科研,但科研只是其部分属性,科研仅仅是载体或者途径,关键的是通过这种载体,我们塑造了自己的学科意识,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科并喜欢上自己的学科(N-S-2)。”

(二)大学生科研科研计划提升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J-S-2在访谈中说到,“我参加了浙江大学第十六期SRTP训练计划,我感觉自己收获最多的不是学术上获取了什么,而是真正明白了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科研训练计划中,我结识了其他学科的同学,并成为了好朋友,这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J-S-2)。”

“科研训练一般都是有几个人组成的团队来申请立项,而团队成员不一定来自同一个院系,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分歧,但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这就需要我们用大局观来看待问题,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D-S-1)。”

“科研训练确实大大提升我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浙江大学的SRTP训练计划还是很规范的,必须通过立项申请、评审、立项、期中捡查、结题验收等几个环节,规范化的训练能够培养我们规范化的做事态度,我们的指导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只有正规才有机会,细节往往对结果会造成决定性的作用。今后不管我是读研深造还是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这都是很好的经验(X-S-4)。”

(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SRTP确实很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指导老师往往很少出现,基本就是我们团队的成员自己在做,指导老师经常出差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有问题我们也只能邮件联系,而很多东西在邮件里又很难说得清楚(X-S-3)。”

“现在浙江大学的SRTP科研训练,大部分的本科生都会做,都是为了拿二课分数,这就导致了很大程度上SRTP流于形式,立项审批不太严格,中期基本不检查,到结题了交个报告上去就算完事了,所以学校还得抓好各个环节(H-S-1)。”

“各院系在SRTP的审批过程中界限分的比较清楚,不少院系都对本学科的科研训练计划大力支持,而涉及到交叉学科就非常尴尬,双方院系都不愿来批这样的项目(N-S-1)。”

“有的质量较高的项目,往往是导师大课题的子课题,都是跟着导师在走,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性,何谈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C-S-1)。”

三、总结与建议

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辅以详细的实地访谈,笔者对大学生科研训练有了基本认识和初步了解,并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需要强化保障,落实责任。学校相关部门应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放在重要位置,专人负责,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颁布相应的管理文件,确保经费独立;不断完善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平台,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督导,落实相关责任。

其次,需要对症下药,破解难题。总结多年来施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过程中良好的经验,同时也要认真研究各种短板和瓶颈。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和参加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对症下药,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这一中心,把握学校职能部门和指导教师这两个重点,整合各类资源。

第三,需要选树典型,形成常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一项常态性的工作,在每一期的执行过程中要挖掘重点、优秀个案,让参与的学生与教师现身说法,并根据优秀的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机制。

参考文献:

[1]叶民,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4)

[2]王爱民,崔建伟.SRTP 和课外研学活动融入导师制的模式研究[N].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5)

[3]唐立华,张仲风.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4]王茹,王玉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探讨[N].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5]杨牧磊.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N].大理学院学报,2008,(07)

[6]郑家茂 张胤.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6)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机制探索,项目编号:Y201018882阶段性成果,并受该课题资助。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