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域融合视角的古诗教学变革研究
2017-01-17钱琳
钱琳
摘 要:设问突破、交互融合,追问设计、升华意义,使生本在言意融合中走向课堂精致;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利用学生的期待差异能够实现师生在悦纳融合中走向母语亲近。文章研究基于“视域融合”视角的古诗教学变革。
关键词:视域融合;视角;古诗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56-01
“视域融合”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首先提出,“视域”就是看视的区域,这个区域,涵盖了从某一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这个“视域”既是固定的,也是不固定的;既是有界的,同时又是无界的。其中的灵动与字短情长的古诗文有着相契合的磁场。通过哲学解释“视域融合”的观点来探寻古诗教学变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变革视角。
一、生本在言意融合中走向课堂精致
文本,是儿童学习的“跳板”。而古诗作为一种有节奏、有意象的承载,更像一条蜿蜒而下的河,古诗的意蕴就在读者的不断理解、阐释中得以传承和丰盈。正如文艺理论家姚斯所说:“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一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证实。”
(1) 设问突破,交互融合。文本是一个话语系统,是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形态符号。“读者带着自身的前见指向文本,视域或保持不变,或发生迁移”,这种融合是水中有月、月中有水的交融,它并非文本与作者单行的向读者灌输意向的过程,而是相互沟通与动态建构的过程。通过“设问”作为突破口介入,巧妙融合,打破学生课堂上“局外人”的疏离感,抓住“言”与“意”相互寄托的关系,以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唤起学生的阅读敏感和期待视野,从而进行融会贯通。
(2) 追问设计,升华意义。“谁想寻求理解,谁就必须反过来追问我说话背后的东西”伽达默尔这番话启发我们:文本在对读者开放、接纳的过程中,也需要彼此在追问中使对话深入下去。追问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结合时代现状所提出的,具有提升思维、提升认知、提升发展的空间。古诗教学时的追问,意味着学生与文本实现第二阶段的融合。以《清平乐?村居》教学为例,教师以“你认为诗中一家五口谁最幸福”发问,学生们只说到小儿子和老夫妻很幸福。教师启发性地追问:“大儿子在炎炎烈日下,衣服都浸湿了,二儿子编着鸡笼,手都磨出茧,他们难道就不幸福了吗?”通过讨论,立刻如水中激石,越来越多的同学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创作背景补充。再追问:“此情此景下,辛弃疾憧憬的幸福是什么?”这样的追问设计,让学生对于幸福的解读更加多元化、深层次,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追问,使学生的视域再次被打开、文本的视域再次被延展,两者不断碰撞交流,实现“视域融合”,产生儿童视野里对古诗更立体的认识。
二、师生在悦纳融合中走向母语亲近
(1)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期待视野是学生阅读心理上的一种既定的结构图示,是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反应。在古诗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意在突出儿童在教学中的话语权。学生的期待视野是隐藏在阅读活动中,推动进程的“影子”,是发挥着引导阅读方向、索引情感动态的“地图”。首先,以诵传情,感受古诗节奏之美。古代诵读古诗基本采用吟诵的方式,类似于歌唱的形式,这也是古诗艺术中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还原古人的吟诵方式,但是“视域融合”中提到“前见与时间距离的融合达成了理解的可能性”,也就是我们可以巧借现下的流行歌曲大胆衍生,用时尚元素的结合让古诗以活泼的身份走进孩子们的视野。其次,领略意境,听诗人弦外之音。为实现视域融合,文本视域与学生视域、教者视域必须彼此敞开,相互接纳,在固步自封的视域中是无法自由、平等对话,生成创新的。例如,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学生体验到陶渊明关于生命的超然;从《泊船瓜洲》的一个“绿”字,看见春风吹绿整个江南水乡的力量。意境的融合,能够实现知识由此及彼的迁移类化,感受到诗人的弦外之音。
(2)利用学生的期待差异。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环节。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来读诗,你们能不能再发现一些问题(朗读诗句)。李白这时已经来到了哪里?你的问题是什么?生:为什么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师:听到没有?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家,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才来送行?你会这样送客吗?在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作为读者,其视域与本文的视域在共同阅读中时而融合,时而分歧,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然后会经过同化、顺应的过程,即打破原有的平衡,在批评中动态生成,构建新的平衡,形成新的视域。“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无言邀请”,从心理特征来讲,儿童与成年人无论是审美情趣,还是审美能力都存在冲突,通俗地说就是兴趣点不同。“视域融合”下的古诗教学就是儿童期待视野不断接纳、调整和变化的过程。
三、结束语
以哲学解释“视域融合”的观点来探寻古诗教学变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变革视角。“视域融合”理论下重构的古诗教学,有其特定教学取向和教学追求,通过对古诗这一特殊文体的不断格物致知,来满足儿童的生长需求,实现古诗文课堂的灵活性与张力的复苏。
参考文献:
[1]叶淑珍.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2]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