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体育竞赛的功能研究

2017-01-17夏军

成才之路 2017年2期
关键词:多元化功能大学生

夏军

摘 要:校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元化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教育方式。校园体育竞赛具有教育性,体现为“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教育精神;校园体育竞赛具有健身性,体现为能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和频率;校园体育竞赛具有文化性,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体育竞赛还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它对提高大学生运动兴趣有不可缺少的贡献。

关键词:校园体育竞赛;功能;多元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G812.45;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22-02

大学体育竞赛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教育方式,大学体育竞赛的功能体现为多元化,具有教育性、健身性、文化性、大众性和娱乐性。大学体育竞赛为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体育参与,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活跃了大学生思维,提高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大学校园体育竞赛是大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体育的重要基础,是大学师生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战术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在学校校园范围内举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文章对大学校园体育竞赛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校园体育竞赛的功能,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一、大学校园体育竞赛的教育性

对奥林匹克的诠释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坚强意志和升华精神,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两点:一是“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还有是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顾拜旦体育思想中首先突出了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人的均衡发展。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校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一种表现方式,以运动竞赛为手段,激励和教育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努力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其核心理念是“育人”,并突出教育特色,体现为“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

校园体育竞赛能激发大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营造和谐竞争的氛围,同时,在规则的约束下能教育学生遵循规则、遵守法规。例如,在班级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必须遵守《足球竞赛规则》,服从裁判员的判罚。在学校倡导校园体育竞赛不仅可以实现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

二、大学校园体育竞赛的健身性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众所周知,增强体质需要有效的体育锻炼,而这个有效性包括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和频率。从时间上看,学校体育教学不论如何改革,体育课传授锻炼身体基本知识、技术这些最基本的功能是不会改变的。体育课之所以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达不到体质增强所需要的时间、强度和频次。现阶段,我国大学的公共体育课基本上是每周1次,上课时间为90分钟或者80分钟,大学的公共体育课只在大学的第一、二年级开设,大学的第三、四年级已经没有体育课。因此,大学的公共体育课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增强体质所需要体育锻炼的频次。校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实现增强体质的重要措施。近十年来,高校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在研究和探讨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内课外一体化。其中,校园体育竞赛是重要的手段和杠杆之一。胡小明认为,“没有这种竞争和比赛,所谓运动、所谓体育,都成了丧失活力的躯壳”。校园体育竞赛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校园体育竞赛也是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和普及体育竞赛知识的重要手段。运动竞赛通过主体间激烈的竞争,给参与者以强烈的身体运动体验和参与竞争、获取胜利的心理体验,使参与运动竞赛的主体享受着运动带来的身心满足。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技术和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掌握的,它需要一定练习时间、频率和练习强度。校园体育竞赛能反馈大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不足,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进行练习,从而使大学生在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上多投入,以促进他们的体质健康。校园体育竞赛还能掀起大学生在竞赛前期、竞赛期间、竞赛后期的运动高潮。2014年中国青奥会在南京的成功举办,掀起了南京市民和南京高校大学生的运动狂潮,南京高校大学生的运动人数比往年增加了34.4%。调查发现,每年南京大学田径运动会期间,各班级、各学院的运动人数都会大大增加,甚至是平时运动人数的5倍以上。可见校园体育竞赛能刺激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为大学生增强体质做出基本的保障。

三、大学校园体育竞赛的文化性

《奥林匹克宪章》强调的第一点是“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产生和绵延,对世界产生了全方位的重大影响,具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实际效用,这就是体育的价值。体育竞赛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一场竞技比赛,还是一次文化盛会。NFL的超级杯(Super Bowl)就是一场全球的橄榄球文化盛会。NBA全明星比赛,已经不单是一场篮球比赛,而是全世界篮球迷的文化盛会。同样还有CBA全明星周末、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联赛、中超足球联赛、CUBA篮球联赛等等,甚至小到学校班级之间的足球友谊赛都是体育的文化盛会。

校园体育竞赛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体育竞赛的举办可以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譬如,校园的运动雕像、标志性体育场馆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展示着人类的思想、知识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情感和价值观等。例如,南京大学的体育馆、河海大学的运动场、浙江大学的篮球馆等等,都是学校标志性建筑物,是体育竞赛文化的重要部分。

校园体育竞赛精神是竞赛文化的核心。校园体育竞赛的开展不仅能够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竞赛精神,而且它的最大感染力和最大魅力更是体现在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体育竞赛中成功时的欢呼祝贺、失败时的惋惜安慰,大学生对支持者和班集体的“敲锣打鼓”“击掌加油”的震撼呐喊,CUBA联赛的广东工业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赛场同学们为主队的呐喊加油声,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主场比赛时,同学们发出齐刷刷的加油声“北理工加油……加油……”“北理工必胜!”,都感人至深。2016年欧洲杯男子足球锦标赛冰岛淘汰英格兰和1/4决赛中被法国淘汰后,冰岛队员和球迷在体育场发出“有节奏的击掌——沉静——随后就是那令对手胆寒的吼阵声。这声音最勾魂夺魄、最鼓舞士气、最震撼人心,成为震慑对手的欧洲杯最强音,这些举动与行为体现出他们极大的国家和民族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校园体育竞赛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拼搏以及开拓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尊重队友、尊重裁判、尊重比赛的道德意识。体育竞赛精神文化由体育竞赛实践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因素构成,是体育竞赛文化的核心部分。体育竞赛最真实地展示了人类之间的竞争、团结、爱国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体育竞赛必须有规则和制度,在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其始终遵循着“公平公正”“保护运动员”“有利于项目的发展”和“提高观赏性”这四大原则。校园体育竞赛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提高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的行为意识。约束着学生的出格行为和不健康的思想,使大学生在校园体育竞赛中体会社会化的公平、规矩、守法、和谐的竞争意识。在体育竞赛中,对手将被看成是与自己共同追求卓越的合作伙伴。胜利与失败这一结果将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参与竞争,不断战胜自己,向自己的怯懦、软弱宣战,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不断向自己的能力发出挑战,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取得成功。体育竞赛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自我表现途径,无论在何种领域,竞争是保持或提高水平、追求卓越的必然手段。

四、大学校园体育竞赛的大众性

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是“高水平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高度的结合”。校园体育竞赛是以育人为宗旨,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突出大学生的教育特色和综合效益,体现出体育竞赛“团结、协作、奋斗、进取、文明、育人”的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竞赛具有强烈的竞争性、高度的紧张性、环境的适应性、潜能的开发性、良好的观赏性等因素,很容易调动起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竞赛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兴趣,因而成为促使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强有力的内在动力之一。南京大学羽毛球俱乐部每年举办一次全校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调查发现,在举办羽毛球比赛的第一学期中,校园的羽毛球运动出现热潮,学生参加羽毛球锻炼的人数大大增加,羽毛球运动的人数是第二学期的4倍,许多普通学生的羽毛球练习更是多达每周5次。因此,每一次校园体育竞赛的开展,都能掀起大学生锻炼的热潮,大大提高它的大众性功能。

五、校园体育竞赛的娱乐性

作为生命意志的体现形式——运动和竞赛导致了主体对生命的集体享受。首先,即使是竞争中的失败,也会给参与运动竞赛的人在品尝酸苦的征途上,带来各种启迪和激发,振奋起永不言败的精神。其次,运动竞赛以参与者高超的技艺、扣人心弦的对抗、充满人体动感的力与美的展示和特有的文化内涵,给欣赏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美好体验。在校园举办一场势均力敌、扣人心弦的班级或者系别的篮球比赛,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啦啦队员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心灵的享受和娱乐。校园体育竞赛不仅仅能够调节广大师生在紧张学习和工作之余的体力和脑力,还能够进一步愉悦、熏陶广大师生的身心。快乐是人类独有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体育中的快乐包括知识获取的满足感,技能技术提高后的喜悦、兴奋,集体荣誉感及成就感等愉快感觉。校园体育竞赛能给大学生带来乐趣和快乐,这种乐趣与快乐是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最本真动力。

参考文献:

[1]编写组.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毕进杰.学校体育倡导运动竞赛的依据[J].体育学刊,2013(09).

[3]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4]颜天民,何荣.论运动竞赛的教育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9).

[5]马景芹.论体育的价值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6.

[6]陈安平,韩风歌.对体育竞赛文化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2012(04).

[7]许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体育竞赛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6(02).

[8]钱华伟.试论体育竞赛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促进作用[J].三峡大学学报,2009(06).

[9]尹从刚.我国大众体育竞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5).

[10]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多元化功能大学生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