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中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1-17姜丽霞

成才之路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现状德育

姜丽霞

摘 要:文章从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农村中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农村中学德育的对策及建议,即必须把德育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八德”内容融入学校全部教育、抓好德育的外部环境建设。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11-01

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德育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不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分析

(1)学校对德育缺乏创新举措。教育的宗旨是育人,育人的根本是育德。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教师、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英雄”,使学生成了考试机器。还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及教师本人的德育管理方式方法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把“不出事”作为德育工作的安全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谨小慎微,只要学生不在学校惹事,相安无事便好。平时习惯于泛泛地说教,教师磨破了嘴皮子,学生耳朵听出了茧子,但收效甚微,甚至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2)家庭对德育存在误区。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物化的冲击,有些农村学生家长的眼睛在“向钱看”,讲究物质生活,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赚钱上,传统的家庭氛围被打破,不良因素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随之增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多。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使学校的德育显得力不从心。

(3)学生自主德育的迷失。受社会、家庭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找不到个人前进的方向,上学、下学、吃、喝、玩、乐成为生活的主旋律。通过深入调查发现,现在部分中学生缺乏理想、信仰和感恩心。主要表现在学生没有志向,不爱学习,不知为何而学习,不孝亲、不尊师、不遵纪守法,给学校管理、家庭安定、社会和谐带来很大隐患。

二、农村中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学校教育理念没有跟上教育发展的要求。一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可是,往往一提到素质教育就认为只是文化、身体、艺术等方面的素质,却忽视了素质教育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学校德育工作创新不够。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工作的创新往往在智育上有突破,而忽视了德育功能。三是学校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学校德育注重灌输式教学,缺少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教育内容。讲大道理居多,缺少结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缺少具体化和针对性。

(2)不良的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受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学生不由自主地受染于一些不良风气,对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另一方面是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学生的品德表现很少过问,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形成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

三、农村中学德育的对策及建议

(1)必须把德育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素质教育是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健康体魄,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试教育必须改变,选拔人才机制必须创新。其次,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各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每一名教师都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认知、体验、情感、理性等内在活动因素相衔接,为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奠基。

(2)要把“八德”内容融入学校全部教育。全面实施“八德”教育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八德”教育教师先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要按照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出表率。二是营造“新八德”教育良好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板、宣传橱窗、文化墙等张贴“新八德”和《弟子规》等学习内容,精心营造“新八德”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三是寓“新八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期之初要制订德育主题活动计划,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有内容,通过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四是统筹安排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活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三条主线融会贯通,协调统一。

(3)必须抓好德育的外部环境建设。学校教育的触角要向社会、家庭延伸,不能局限在校园之内,“既要管三尺门里,又要管三尺门外”,学校要主动与社会、家庭对接,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加以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学校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加强学生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相衔接,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思想道德素质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原因。德育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不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就能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夏立坤.论当代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6).

[2]王慧.乡村伦理课程:农村德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新试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0).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现状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