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初探

2017-01-17李欢荆婷高涵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李欢+荆婷+高涵

摘要:当今社会赋予现代技工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探索现代技工教育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本文旨在通过技工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接、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相合、生产工时与课程学分相通。

关键词: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2-0052-04

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亟需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当今社会赋予现代技工教育的重要使命,因而,加速发展现代技工教育成为必然。现代技工教育有它独特的个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表现在其职业岗位性。同时,现代技工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它所培养的是专业实用型人才。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岗位操作技能,使其既能适应当前职位需求,又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实际教学中构建了符合现代技工教育特色的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即以学校与产业部门为主体,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型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产训融合教学模式下,学校充分利用产业部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以课堂获取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将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深度融合。具体表现在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接、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相合、生产工时与课程学分相通等四个方面。

一、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接

生产过程是指围绕完成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生产过程的特性包括:第一,不间断性。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连续的过程。第二,平行性。指生产过程中加工对象实行并行交叉作业。第三,比例性。即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相配。第四,协调性。第五,适应性。教学过程是教育者以社会发展需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教学资源为载体、以师生双边良性互动为基本形态,指导受教育者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协调发展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活动进程。主要分为感知、悟知、行知三大阶段。其特征体现在:双边性与周期性、认知性与个性化、实践性与社会性。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接是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手段。两者相接主要体现在:其一,生产流程与教学计划相接。每学期期初学校教务科、技能开发科根据生产经营科的企业生产流程与生产周期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随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其二,生产任务与教学内容相接。即按照企业生产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及技能完成生产任务,从而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体会生产中的劳动组织关系。具体来说,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各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将企业产品件(零件、模块、单元)作为学生技能训练课题,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独立完成作业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模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

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借鉴传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基础上,依托现在生产实训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大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交替的频次及教学内容覆盖面,提高两者契合度。比如,模具专业根据“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图纸审核——工艺制定——模具加工——模具装配——试模——修模”的生产过程,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每套模具落实相应的负责人、成员和完成周期,协调好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之间的安排,做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和谐相应,既不耽误企业正常生产,又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演练、学生示范,而是让学生走进工厂,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汲取知识和养分,这种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到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应在学习过程中又完成了生产任务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双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再具体到每一个单元的工作过程亦是如此,例如,在某个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首先由技术部设计零件加工工艺,其次车间主任根据产品精度、难度安排产品,最后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产品加工要求安排学生加工。与此相应的教学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特点、产品精度、产品难易度、设备性能等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加工。具体来说,首先,分析产品精度、生产周期、产品易难度等,从而选择设备与学生。其次,教师进行入门指导或授课,明确任务要求,学生分析任务和写加工工序并由教师审核工序后签名确认。再次,学生领取并使用生产工具进行首件加工,由班质检、教师、车间质检对首件产品进行检测,并签名确认,学生根据首检合格产品为样件,加工完成产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二、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

生产环境指产品生产的现场,是影响零件或产品制造和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学环境是指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广义的教学环境指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诸因素的集合,包含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家庭条件等。教学环境具有场域性、互动性和结构性。

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是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途径。两者的融合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学校工厂型。即学校基于计划组织,依据学生的所学专业和发展方向、企业的需求和实训条件,开展和企业的合作。第二,工厂学校型。即由工厂开办技校,并享有技校的产权。在这种形式下,工厂能根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第三,工厂学校联合型。即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双方共同协商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规格等。生产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场所,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上都力求做到相互交融。硬环境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学生进行生产性的实训时,可以共享学校和工厂的场地及设备。而软环境的融合则表现为学生进入工厂,着力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作为指引实训的总体方向,将企业规范及用人标准作为实训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的实训过程“零距离”对接企业生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形成职业感知,增强岗位自信。

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将生产环境与实训环境相融在一起,不满足模拟课堂的真实性,将课堂搬到工厂中,在生产中开展实训教学。比如,在硬环境方面,2011年学校修建新校区,同时建立了“方君学”实训基地,在学院领导的宏观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下,在实习教师及相关教学单位的支持下,一方面保证实习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完成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专业技能考证培训,另一方面还接纳江门市第一机床厂等相关企业的生产型实训任务,年累计生产任务达到17 100工时;软环境方面,学校将校内实训室打造成校内模拟企业,以企业具有的核心文化、工作氛围、制度标准等规范管理校内实训室。具体实施表现在:其一,提炼企业文化。学校根据现代企业要求,提炼出符合现代技工教育特色的企业文化,即“高起点、严要求、抓质量、争一流”;其二,营造企业氛围。学校将校内实训室按企业布局予以设计,将实训要求、产品标准、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等内容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上墙,让实训学生深刻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氛围;其三,提出企业愿景。学校将“争做一流员工、共造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 作为企业愿景,为学生指明奋斗方向。如江门市化工仪表厂的生产环境:行为观念上,每天上班前班检,下班后集队报到,相当于企业打卡下班;生产过程以安全第一,保证质量为主;实施江门市化工仪表厂车间管理规范;生产现场有企业各种管理规范、质量管理、安全口号等企业文化。相应地学生的实训环境也与此相融:行为观念上,每天晨检与生产班检合一,班前授课、入门指导;班后对生产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在实习过程以生产工人行为准则为标准;现场学习体验企业文化。

三、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相合

生产资源是指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所需要的各种人力、设备、材料等;教学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条件。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相合是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措施。如何将企业生产设备的“工件”变成学生实习、学习的“学具”是重要的环节。目前,技工院校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的结合:其一是仿真性结合。由于技工院校受到资金的限制,对于更新换代频率快的仪器设备,学校没有条件也没必要长期引进。学生可以通过仿真企业生产的设备软件,全面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调试的过程,从而加强对真实生产过程的感知与体验。尽管这种形式产出的作品并非实际产品,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解除学校资金不足的困境,同时也能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其二是实践性结合。这种结合方式主要适用于有校办工厂的学校,学生在校办工厂真实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训,体验实训过程的“全真性”,技能训练的“职业性”,运行管理的“企业性”。在校内生产性实训中,生产任务即为实训内容,生产过程即为实训过程,生产产品即为实训结果。实训结束后,学生实训中产出的合格产品直接作为工厂的产品对外销售,学生便成为企业的员工。如果学校没有校办工厂,可以加强建设顶岗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岗位上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坚持深度融合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由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到目前为止,学校通过数字化平台,为4个重点专业实现了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介质的立体融合。比如针对数控专业而言,其生产资源主要有三类:一是学校内生产资源,包括江门市化工仪表厂、江门市第一机床厂、江门市宇宝电子厂,主要有C6132A车床、C6132A1车床、摇臂钻床、水份仪、定量仪、扫描架、雕铣机等产品的零配件;二是外协加工资源,主要由学校生产经营科,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其他教职员工承接校外企业产品资源;三是校内各部门维修件及杂件,主要有后勤维修的风扇蜗杆转轴、水笼头阀心、水管接头、学生床、铁门;产品生产附件的包装、门胶、钻模、特殊螺钉。这些生产资源在教学中都将被转化成教学资源,成为实训教学中的关键资源。通过生产部门和技术部设计产品零配件的加工工艺,车间主任根据加工工艺,分析每年级教学进度要求,把产品分为入门、粗、半精、精等工序安排到每个实训模块中进行加工生产。这其中摇臂钻床、水份仪、定量仪、扫描架、雕铣机等生产资源都会被应用到教学;实习指导教师根据生产图纸和毛坯料设计产品粗车、半精车、精车的尺寸形状,合理安排学生进行逐级加工,学生通过此系统工作流程,能学习到关键职业技能与能力。

四、生产工时与课程学分相通

生产工时是工业上计算工人劳动量的时间单位;课程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单位,是学校基于专业教学计划对课程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现代技工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产训融合教学模式下赋予学生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因此,现代技工教育教学应探索和完善适合技能培养和产训融合的学分与工时互换模式,生产工时与课程学分的相通是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两者的相通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双证制度”。理论课和实训课都占据一定比例的学分,实训课的学分由工时兑换,学生修完课程并达到标准后即可获得学分,累积学分达到教学计划标准后可向学校申请职业鉴定,并获取毕业证书;二是“学分互认”机制。即学生获取的技能证书和技能奖项可兑换成相应学分;三是“工学交替”,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允许学生学习时间的间断,对于学生就业或创业过程的学习经历也可以折合成学分,如同零存整取的“学分银行”,充分注意生产工时和与课程学分的互换。

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在产训融合的交替教学模式中,坚持生产工时和课程学分相通的评价方式。即对学生技能实训的工作量有明确的要求,按生产工时来计算,对学生课程学习也有学分要求,两者可以相互置换,共同计入学生总的学业成绩,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型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涵盖了学生学业能力考评和素质能力考评,具体而言,学业能力考评的内容包括生产工时量、产品质量、技能竞赛成绩等,素质能力考评包括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和实训表现等。如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在学习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时,多零件加工包括多个工时,占了这门课程成绩的70%,安全文明生产占20%,出勤及作业课堂占10%。并且还根据学生所在年级不同设有不同的工时标准:学生第一学期不算工时,第二学期学生完成一个工时折算成一个熟练工人的20%,以此类推,第三学期为35%,第四学期为50%,第五学期为75%,第六学期为100%。

综上所述,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教学环境变静态为动态,教学资源变单一为多元,并将理论知识、岗位技能和素质教育培养相融合,对培养一流技工,发展现代技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春华.CAD/CAPP/CAM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0-260.

[2]曲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61.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周明星,王良.论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J]. 职业技术教育,2011(1):47-50.

(责任编辑:张维佳)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