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瑞士成为中共的窗口

2017-01-17陶天

环球时报 2017-01-17
关键词:日内瓦延安瑞士

陶天

1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赴瑞士进行国事访问。瑞士虽然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但这个永久中立国早就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总部和办公地,更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许多重要国际机构的总部所在地,自19世纪起就是世界驰名的多边外交“主战场”。

进入20世纪,瑞士人阴差阳错地成为中共的一个“窗口”。20年代,瑞士传教士薄复礼来到中国贵州传教。1934年10月,他和长征中的红六军团萧克偶遇,并随同行军18个月,帮助萧克翻译了法语版的当地地图。在和红军道别后,他花了4个月时间写下《中国一千英里的奇迹》,不带偏见地介绍了中共和红军,以及红军的长征。这本1936年12月在伦敦出版的书,是西方最早系统、正面介绍红军长征的著作,比著名的《西行漫记》还要早。

1938年,瑞士苏黎世新闻社记者博斯哈德到访延安,作为专业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照片,他见到了毛泽东并留下了“延安是中国青年人心中的圣城麦加”这样的名言,1947年他再访延安,是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前出席最后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外国记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相机、照片,仍不断对外讲述着中国故事。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新中国成立已成定局,同年6月,美国政府秘密电告瑞士政府,称“贵国过早承认亚洲一个共产党政权将很不合适”。当时美国向许多欧美国家发出了类似信息,迫使相当一部分国家犹豫、退缩,但瑞士政府却认为“中共的政权将持久稳固,早承认总比晚承认更好”。1950年1月17日,时任瑞士联邦主席、瑞士外长帕蒂皮埃尔致函毛泽东主席,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希望由瑞士驻香港领事司丁纳出任两国建交问题谈判代表,并担任建交后的首位驻华临时代办。

同年9月14日,中瑞两国建交,冯铉成为首位中国驻瑞士公使,他从捷克斯洛伐克乘火车赴任,并着手将这里变成名副其实的“新中国在欧洲的窗口”,吴仲华等一大批滞留欧美的科学家、留学生和前国民党政府外交人员,正是通过瑞士这个中立国和“世界舞台”,突破美国阻挠、封锁,辗转返回中国的。

1954年4月,关于重建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史称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召开,这次长达3个多月的马拉松会议成为新中国第一次以国家代表身份亮相重大国际性多边会议的舞台。这次会议达成了《日内瓦问题九国外长协定》,这个协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方面的意见”,令国际社会对新中国刮目相看。由于在瑞士取得成功,新中国很快将原本“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思路,改为“必须走出去”,以此为标志,中国外交开始打破建国初“一边倒”的格局,更大胆地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

日内瓦会议还开启了新中国借瑞士和各西方国家展开建交接触、谈判的进程。首先就是英国。

尽管早在1950年1月6日英国就承认新中国,但中方仅承认英方任命的临时代办胡阶森为“建交事宜谈判代表”,未承认其代办身份。日内瓦会议期间,英国代表团成员、著名汉学家杜威廉博士找到中国代表宦乡,表达了艾登外相和英国政府的“善意”,得到中国方面的积极回应,1954年,中英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英国成为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而“瑞士窗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猜你喜欢

日内瓦延安瑞士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瑞士镇迷阵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精彩纷呈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