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研究

2017-01-17程晓明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设施标准化

程晓明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3)

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研究

程晓明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3)

确定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概念与范围,剖析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的现状与问题,对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需求与对象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对象规范内容,构建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并对标准体系提出实施建议。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标准体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虽然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建设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建后缺乏管护长效机制,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开展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研究对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概念与范围

查找现有文献,不同学者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内容有不同的界定,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有形的物质技术条件。第二种认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指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中所使用的包括物质技术条件、社会条件和制度因素等的组合总和。第三种认为,农业基础设施是对农业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设施和基本生产条件,主要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基本设施。文中认为第三种观点比较符合课题研究内容的要求。

纵览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对农村生产基础设施范围相当明确,指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生态基础建设作为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另外《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文件中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中有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等内容。

农业自然灾害防治基础设施也是农村生产基础设施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三农的多项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增加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的投入”[1]。

综合以上分析,课题组确定本研究涵盖的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范围为综合通用、农田水利、基本农田、生态基础、温室大棚、仓储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防治。

2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的现状与问题

2.1 国内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的现状与特点

经检索,国内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共有225份,其中国家标准有108份,行业标准有117份;强制性标准40份,推荐性标准185份;经分析发现建设标准多,管理与维护标准少,服务与评价标准更少。管理与维护标准共82份,服务与评价标准共17份,其余都是规划与建设标准。

2.2 国内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建设标准多,管理维护标准少,服务和评价标准几乎没有。

由于国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重心放在建设上,投入比较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也十分重视,制定比较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但受客观条件制约,生产基础设施产权不明确,管护主体、责任、经费不落实,相应的运行管理维护标准研制也比较少,这造成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维护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与依据。

(2)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的主体实施者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进城务工给农民带来比较可观的收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结构相对劣化,这就必然使得农业的生产率下降。另外,由于非农业就业和非农业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农民也不会轻易放弃所承包的土地,而是将土地作为最后的生活底线来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在基础设施上进行投入[2],更不会重视生产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他们只是重视是否拥有土地,而不管生产率如何。

(3)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还处于初始阶段,制定和实施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的状况,体系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涉及的要素较多,从管理部门来看,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行业部门,各部门之间职能重复交叉问题明显,很难协调统一开展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的状态,造成大多标准都是零散的标准,标准之间的衔接性不强,难以形成体系。

(4)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基层管理力量薄弱,人才缺乏。

从事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管理队伍尤其是基层力量薄弱,造成管理薄弱不适应发展需求,更谈不上用标准化手段来规范管理,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基础设施的整体功效、共同推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

3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构建

3.1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需求与对象分析

3.1.1 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需求分析

(1)农田水利设施:无论从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标准分析还是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我国缺乏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与维护以及服务与评价标准,急需制定这方面的标准。

(2)基本农田:围绕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田生产能力目标,在梳理和分析现有农田标准的基础上,优先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土壤改良、农田输配电等方面的标准。

(3)生态基础:根据我国土壤、空气、水体污染现实情况,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持标准与农业生产地保护标准,优先制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生态环境评价及生产准入标准,从而保证生产的农产品安全。

(4)温室大棚:总体上,我国温室大棚标准比较全面,只是缺乏效能评价方面的标准。

(5)仓储设施:根据目前我国粮油仓储设施修建时间较久,或要报废重建或需要维修改造的现实,优先制定一些适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粮油仓储设施规范,减少粮油仓储损耗,确保粮油仓储的安全。

(6)气象灾害防治: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优先制定气象观测站评价规范、气象试验站、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逐步达到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要求。

3.1.2 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对象规范内容

(1)农田水利设施:针对农田水利中的灌溉设施、排水设施、防洪设施和防治、渍灾害设施进行标准化,重点放在建设、管理与维护环节的标准,加快灌溉新技术和设备标准化速度,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

(2)基本农田:重点围绕农田土地生产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综合生产能力、建后管护能力等进行标准化,重点针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利用和评价,制定相关的建设评价规范。

(3)生态基础:围绕防护林网、生产区生态环境进行标准化,重点制修定农村生产区土壤、水体、大气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4)温室大棚:围绕温室大棚设施、设计、安装验收和效能评价进行标准化,重点放在设计安装和效能评价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修订上。

(5)仓储设施: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10年》提出“加快发展以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为特征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1],制修订与“四散化”相配套的仓储设施标准,同时应建立起仓储设施管理通则,保证仓储粮油的安全。

(6)气象灾害防治:从气象监测设施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两个角度围绕建设、管理和评价进行标准化,重点放在气象观测站的评价规范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的制订上。

3.2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构建

3.2.1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与目标

3.2.1.1 构建原则

(1)重点突出,全面系统

立足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各领域,把握当前农田水利管理维护和今后以生态基础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做到标准体系的覆盖全领域并且重点突出。

(2)层次清晰,避免交叉

基于对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概念和范围的界定,按照逻辑清晰、管理有序的原则编制标准体系,确保各子体系之间相互协调,避免标准之间重复与交叉。

(3)开放兼容,动态优化

保持标准体系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为新标准预留空间,结合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定期对标准体系进行修改完善。

(4)依据国情,急用先行

立足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对于标准化的现实需求,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优先制定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评价等标准。

3.2.1.2 构建目标

(1)为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规划蓝图、确定主要范围和重点领域。

(2)为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依据,并指导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3)着力规范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服务与评价标准,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3.2.2 标准体系结构与框架

标准体系框架见图1。

3.2.3 标准体系表的编制

3.2.3.1 编制说明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表由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结构图和与之相对应的标准明细表组成。

3.2.3.2 构建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分类法,通过对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围绕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服务与评价环节要素构建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3.2.3.3 标准体系框架结构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一系列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应分类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领域完整,涵盖所有的和即将发布标准,能满足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技术发展对标准化的总体配置需求。

从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标准化现实需求出发,首先梳理出需标准化的对象:综合通用、农田水利、基本农田、生态基础、温室大棚、仓储设施和气象灾害防治为第一层级,再根据第一层级细化形成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的标准体系框架。

3.3 标准体系实施建议

3.3.1 标准体系的实施建议

(1)制定一批我国急需的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

按《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体系表》中所列的建议采标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一批我国急需的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同时尽量采用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标准,尤其是节水灌溉设施标准,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缩小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促进与国际标准接轨。

(2)加强农村生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管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的力度,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后续运行管理维护的缺失或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生产基础设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要加强生产基础设施的管理评价标准制定,做到管理维护有标准,用标准化手段来实现基础设施建好后管好用好维护好的目的。

(3)做好标准宣贯工作。

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为标准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组织培训班等形式,对相关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也可将标准的内容制成小册子发放或制成可视化标准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4)加强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标准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关键在于标准化人才队伍,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要紧紧依靠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业人才资源,建立在职人员标准化培养教育模式,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标准化工作水平。

图1 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子体系标准体系框架

[1]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N].经济日报,2008-11-14(06).

[2]翟琼,张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2(531):7-8.

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for Rural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CHENG Xiao-Ming
(Fujian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Fuzhou 350013, Fujian, China)

This paper def nes the scope and concept of rural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 problems, requirements and object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for the rural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 puts forward the standardization objects’ contents for rural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establishes standard system for rural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Rural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Standardization ; Standard system.

2016-11-03

程晓明,男,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设施标准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民生设施非“摆设”
标准化简述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