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4周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7-01-17郭金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比夫代偿抗病毒

郭金龙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13)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4周的疗效与安全性

郭金龙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13)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4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支持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比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总疗程为24周。对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后的ALT、ALB等肝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比前后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的Child-Pugh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未见由于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患者。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4周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替比夫定;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性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乙肝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采取常规的保肝以及对症治疗效果较差,如果肝炎病毒的复制活动,还可能呈现进行性发展的趋势,最终造成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引发肝功能衰竭,甚至有少数患者发展成为肝癌[1]。抑制或者清除病毒是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中应用替比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满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在8分以上,肾功能正常;排除合并甲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排除TBIL指标在171 mmool/L的患者;82例患者中有男性61例、女性21例;年龄在37~74岁,平均为(51.5±4.2)岁;在常规支持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比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总疗程为24周。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82例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保肝、利尿剂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治疗,每天1次,总的疗程为24周。

1.3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分析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通过t值和卡方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82例患者的ALT为(183.52±46.36)U/L、ALB指标为(28.35±4.15)g/L、TBIL指标为(67.47±21.53)μmol/L、PT为(18.32±2.84)s;治疗12周后,患者的ALT为(88.58±17.85)U/L、ALB指标为(31.75±3.77)g/L、TBIL指标为(46.53±18.68)μmol/L、PT为(16.72±2.17)s;治疗24周之后,患者的ALT为(46.37±12.74)U/L、ALB指标为(33.74 ±2.74)g/L、TBIL指标为(30.64±110.64)μmol/L、PT为(14.78± 1.85)s。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比治疗前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为(10.75±2.51)分、治疗12周的Child-Pugh评分为(8.68±1.86)分、治疗24周之后为(6.16±1.09)分。对比治疗前后的Child-Pugh评分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的血清HBV DNA转阴情况:82例患者在治疗第12周后血清HBV DNA转阴的患者有79例,转阴率为96.34%;治疗第24周的血清HBV DNA转阴的患者有82例,转阴率达到100%。

2.3 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82例患者在治疗之后病情均得到改善,乏力、腹胀等症状减轻,合并有腹水的患者也得到明显的好转。治疗结束时,82例患者中未出现病毒载量反弹的案例,基因检测结果未见乙肝病毒变异株出现,未见肝肾功能恶化、异常血糖上升以及血清肌酸激酶上升的案例;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2%),1例患者由于肝功能恶化发生昏迷(1.22%),通过对症治疗之后缓解。

3 讨 论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难度,往往常规的支持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无法阻止病毒的复制,导致肝细胞进一步严重坏死,病情不断进展[3]。根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标准,针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当采取科学的抗病毒治疗,安全、可行的看病毒治疗方案不但能够减少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4-5]。但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非常差,干扰素治疗具有较多的禁忌。患者需要的是强效、低毒性和第耐药性的抗病毒药物,很多患者可能需要终身使用药物干预,其安全性非常关键[6]。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核苷类药物有4种,不同的药物的抗病毒有效性、耐药性以及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替比夫定是较为新型的强效抗病毒核苷类似物,在病毒学、生化学以及组织学改善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其属于合成的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主要作用机制为选择性地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是一种具有特异性、高效的抗病毒药物[7]。

本文中,选择替比夫定对8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最终结果发现,通过24周的维持治疗,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比治疗前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也显著下降,对比前后差异同样显著(P<0.05)。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案例,未见病毒变异现象,少数患者的不良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得到改善。提示替比夫定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1] 宋伟泉,徐尧江,张要栋,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二年疗效比较[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3):137-141.

[2] 慎强,胡爱荣,施凯舜,等.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242-244.

[3] 李磊,刘伟,陈玉涵,等.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14,36(12):1017-1021.

[4] 李磊,刘伟,陈玉涵,等.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耐药增加肝细胞癌风险研究[J].传染病信息,2012,25(5):287-291.

[5] 李丽,戴玮玮,冯艳红,等.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4):485-486.

[6] 陈邦涛,冯旭娇,宋少娟,等.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周疗效Meta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3):305-309.

[7] 周培,陈辉,王鲁文,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1):27-30.

R512.6+<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08-0085-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7)08-0085-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08-0085-02

猜你喜欢

比夫代偿抗病毒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用分析
——以《推销员之死》对话选段为例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