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7-01-17刘延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刘延春

(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急性心肌梗死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分析

刘延春

(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患者临床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抽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3例条件相似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解,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血管再通事件、左心功能受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为96.22%,对照组为79.24%(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血管再通事件、左心功能受损事件的发生率对比(P均<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替罗非班;效果;观察

本文以我院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并将同期我院收治的53例条件相似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符合WHO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35~71岁,平均年龄为(49.58±3.1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81±1.04)年,心肌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8例,广泛前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12例,下壁+后壁梗死14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49.62±3.14)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4.82±1.05)年,心肌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0例,广泛前壁梗死11例,下壁梗死10例,下壁+后壁梗死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不影响本研究的结果。

1.2 方法:给予两组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患者常规临床护理,血压监测,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会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对其应该每15 min进行1次血压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心率的不正常变化;指导患者戒烟酒,予以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044881 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每天服用1次,每次300 mg,口服阿伐他汀(Amlodipine Besylate and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H20130052,2013-01-15)治疗,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40 mg。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Clopidogrel Hydrogen Sulphate TabletsH20100750,2010-11-05)治疗,每天服用1次,每次300 mg。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或达到正常范围,心血管事件、左心功能受损等基本痊愈。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恢复至有效标准,心血管事件、左心功能受损等有较大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均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的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22%,对照组中显效27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9.2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96,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观察项目发生率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血管再通事件、左心功能受损事件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胃3.77%(2/53),对照组为15.09%(8/53),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46,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事件发生率为1.88%(1/53),对照组为18.87%(10/53),组间差异明显(χ2=8.021,P<0.05)。观察组左心功能受损发生率为3.77%(2/53),对照组为18.87%(1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7,P<0.05)。

2.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中胃肠不适患者2例(3.77%),对照组11例(20.75%),组间差异较大(χ2=9.002,P<0.05)。观察组中头痛患者1例(1.88%),对照组7例(1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43,P<0.05),观察组没有肌痛患者,对照组5例(9.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1,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临床心血管内科一种常见疾病,通常这种疾病起病较急、发病快,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近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2]。如果在患者发病初期就能予以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并发生发生情况,这也是辅助救治患者的关键所在。全面评估患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物,并成为动脉血栓的一级预防药物,有效阻断PGE2和TXA2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为高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与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选择性不可逆的结合,减少血栓形成,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2%,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79.27%),组间差异较大(P<0.05)。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率高,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概率小,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赵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25(1):25-26.

[2] 高平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25(5):563-574.

[3] 孔庆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7):102-103.

R542.2+<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08-0047-01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7)08-0047-01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08-0047-01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