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运行体制机制研究
2017-01-17邱世华袁华根尤明珍贺生中
吴 植 邱世华 袁华根 程 汉 孟 婷 尤明珍 贺生中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运行体制机制研究
吴 植 邱世华 袁华根 程 汉 孟 婷 尤明珍 贺生中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是培养具备互联网思维以及操作能力的现代畜牧业专门人才的综合性平台,是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产教融合的共享平台、科技研发的创新基地、学生实训与创新创业的基地、职业农民和企业员工培训中心。文章结合“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目的意义,对平台的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对接,建立了长效机制。
互联网+ 现代畜牧业 产教融合 实训平台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是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审批建立的实训平台,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姜曲海种猪场等共建单位,坚持生产性、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原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针对岗位技能的培养和企业需求,将建成示范化智慧猪场1个,开发畜禽智能牧场管理系统1套,依托示范化猪场和相关合作企业具体运行,采集养殖各环节数据,建成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智能养殖监控、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技术和设备同步更新的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实训平台,并根据未来产业升级要求和学生实训需求不断扩展完善平台功能。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平台的正常持续运转,对平台的运行体制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对接,建立了长效机制。
1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目的意义
1.1 培养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创业型专门人才
实训平台建成后,形成设备、信息和技术优势,能提供畜禽品种推广、养殖环境监控、智能化养殖、远程诊断与会商、动物疫病防控、检疫信息反馈、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服务,成为汇聚优质实训资源的实训教学平台。学生通过智慧教室等具备实时交互功能的实训室开展在线学习,更直观、更深入了解并掌握养殖业各个环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本平台能同时满足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医学、兽医检验技术等多个专业的高职学生每年10000人次以上的实习和实训需求,使学生熟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过程与优势,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同时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
1.2 培养一支“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
通过企业锻炼、行业兼职、短期培训等方式,完成20名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现有实训教师的双师素质,使双师素质比达到100%。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20名在畜禽养殖管理、动物疫病防控方面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立薪酬和奖励机制,实行过程监督和绩效考核,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聘,使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40%。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全国知名的“教练型”教师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1名教师获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或操作能手;校企合编实训指导手册4本,开设实训类在线课程2门,发表实训教学相关论文20篇。
1.3 显著提升实践育人和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平台,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社会培训年均3000人次以上,开展技能鉴定1000人次以上。“四技”社会服务收入不低于150万。校企共建研发团队和大师工作室,组建现代畜牧技术研发中心,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完善利益机制,建设期内开展横向课题研究5项,校企双方合作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技术培训等服务,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培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5名,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10个。
2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管理体制
2.1 实行管委会管理体制
在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理事会和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姜曲海种猪场、山东新四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参与的“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管委会主任单位,其他各单位为成员单位,管委会制定章程和议事制度,定期开展研讨会和工作例会,协调各方投入,保障各方利益,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和指导实训平台建设等。
2.2 设立办公室
管委会下设建设办公室,由项目副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管委会决议,具体负责实训平台建设、管理和应用推广工作。
3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运行机制
3.1 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要求专业教学要适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缩短学生学习和就业之间的适应期。实训平台具备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功能,同时还可为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必须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依托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确保双方获益,形成校企合作动力源,破解数据收集难题。
校企双方通过实训平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协调实施平台运行管理,通过协议的形式确保合作双方投入的设备产权清晰、责权利分明、利益分配清晰、激励与监督机制健全,协调好生产经营与实践教学,形成共建共赢局面,建成实训设备持续更新机制,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保证学生实训质量。
3.2 建立校企沟通协调机制
政、行、校、企各遴选一名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作为项目建设专(兼)职人员,加入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和成果推广。项目建设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研讨。
3.3 建立项目建设监管机制
管委会每季度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3.4 建立项目建设保障机制
制定实训平台管理办法,对平台建设、运行和推广过程中的教学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规范,明确建设各方责权利,保障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人员、资金、设备等正常投入。明晰各方利益关系,形成按贡献分配利益的激励机制,同时通过奖惩、情感强化、明晰责权等方式,调动政、行、校、企各方投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双主体”的多元化协同投入机制。按照企业在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投入贡献,确保企业获得相应的收益,使企业投入不低于总投入的30%。
4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协同机制
4.1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开展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实施校企协同育人,使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校企合作成立“大师工作室”,遴选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进驻工作室,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参照兼职教师职称、工作经历等对兼职教师的职称认定、薪酬待遇等进行分类管理。实行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给每位兼职教师配备一名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对接,以帮助兼职教师了解学院的教学要求和规章制度,解决食宿等生活问题。与进站的专家技师签订了聘任协议,明确双方在站建设、运行过程中的责权利,建成校企人员互聘互兼机制。建立“教师工作站”,定期选派了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锻炼,同时帮助行业企业解决生产难题,与合作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将“研”融于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同时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将“研”融于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使科研来自生产、服务于生产、服务于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
4.2 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按照校企合作“条件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依托平台大数据,在管委会指导下,充分吸纳学校和行业企业专家,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利用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基础数据采集上传、技术状态会商、技术研发和创新等,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确立协同创新、协同攻关、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的有效途径,使该实训平台成为学院教师科研、实践锻炼、学生就业与创业、企业创新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利益共同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新平台。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基金编号00000216053)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83)
吴植(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防控及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