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生猪养殖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7-01-17李存彬
李存彬
(海安县大公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23)
推广生猪养殖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李存彬
(海安县大公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23)
大公镇是海安县的养殖大镇,畜牧业生产以生猪、家禽和山羊养殖为主,其中生猪以规模养殖为主,大公镇畜牧兽医站通过推广生猪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推广了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5项,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2017年一季度有省级规模养殖场6家,市级规模养殖场26家,县级规模养殖场190家,存栏数全县第二,生产性能全县领先。
生猪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 规模养殖
海安县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东临黄海,四季分明,夏季气温高达35℃,极值40℃,2017年连续十多天超过37℃,连续一周超过39℃,梅雨季节高温高湿,夏秋季多有台风侵袭;冬季湿寒,气温低至-5℃~-10℃。海安县的畜牧业生产以家禽、生猪和山羊为主,其中蛋鸡年饲养量在4000万羽左右,最高峰的2005年饲养量达5100万羽,是中国禽蛋之乡,江苏省现代禽蛋产业园区;生猪年饲养量120万头左右,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山羊年饲养量100万只,以高价舍饲肉羊为主。大公镇地处海安县县城东北12km,北与东台市交界,境内河网纵横,交通便利,204国道、353省道、通榆运河、新长铁路沿镇西而过,人口8.9万,土地面积110km2,畜牧业生产中生猪规模养殖场全县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存栏母猪数遥遥领先。大公畜牧兽医站在全镇辖区内大力推广生猪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了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近年又通过推广使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实行了生猪生产的转型升级。
1 推广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规模养殖场实行自繁自养
大公镇有着悠久的养猪历史,曾经是全国优良品种姜曲海猪的重点养殖区,海安县种畜场就坐落在大公境内,20世纪多养殖二元杂交猪,1982年以后逐步推广三元杂交猪,进入新世纪也是以内三元猪为主,2010后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了5个省级规模养殖场,选用繁殖率高的公、母猪进行繁殖,推广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仔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选用杜洛克,来生产杜长大三元商品瘦肉猪;小型猪场选用皮特兰×梅山、大约克×梅山作母本,再用长白作第二父本,生产土三元。选种时以产仔数高低作为选种的首选要素,从父母繁殖性状高的优秀个体中选留后备母猪,逐代延续选育,从而使产仔数高的经济性状的基因纯合度加大,不断提高繁育猪群的数量和质量;其次,根据断奶仔猪的育成头数和仔猪断奶的个体重量来制定选种指数,实行综合选种。母猪群体结构是规模猪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规模猪场优质高产的一项根本技术措施,各猪场母猪群体结构保持在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根据各场发展计划,不断选育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更新猪群,建立母猪生产性能档案,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经过一定时间观察后,及时淘汰习惯性流产、子宫炎久治不愈、连续3次配种不受胎、断奶后2个月不发情、7胎以上生产性能下降和哺乳性能差的母猪,以及连续2胎产仔数在5头以下的、产后瘫痪、患肢蹄疾病影响配种的母猪。
通过推广良种母猪,大部分猪场实行了自繁自养,三元杂交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好,经抽样调查,2016年平均170日龄体重达105kg,育肥期料重比2.8:1,屠宰率71.8%,瘦肉率63%,每头猪饲养经济效益680元。2017年一季度6个省级规模场中有5个实行自繁自养,饲养长大二元母猪,占83.33%,存栏母猪4575头,占全镇母猪5619头的81.42%,最多的一个场存栏2273头,占全镇的40.45%;26个市级规模养殖场中有6个饲养二元母猪,存栏385头,占全镇的6.85%,最多的场存栏115头;193个县级规模养殖场中有80个饲养二元母猪,存栏459头,占全镇的8.17%,最多的场存栏24头。
2 研制推广发明专利和实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性能
2.1 研制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
我们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在环境控制方面,针对本地冬春季气温较低,而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对温度要求较高的状况,研制了“一种供应养猪场的地暖装置”,解决了保育猪加温问题,获国家专利(ZL 2010 2 0203786.4),利用猪场沼气热能,通过专用的地暖装置,使猪舍内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可以根据猪只的日龄、外界气温等随时调节,目前在全县一百多个养殖场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养殖设施方面,研制和使用了仔猪喂奶装置及喂奶器和专用恒温箱,解决了乳猪吃不到初乳、乳猪数量过多无法哺乳、母猪产奶不足和乳猪保温等问题,已获国家专利两项(ZL 2012 2 0352002.3和ZL 2012 2 0352002.8)。
在生猪疫病的防控方面,研制和使用了养猪场的消毒设施,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减少感染和发病,获国家专利(ZL 2010 2 0203778)。
在猪粪污收集处理方面,研制了T型堆粪场,方便猪粪的运进和运出;研制和使用了“一种粪污分离机械刮粪装置”,实行粪污分离和自动刮粪,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
2.2 研究推广生猪高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性能
2.2.1 开展疫病综合防控。根据疫病发病流行特点,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既要考虑常见疫病发生,更要重视与繁殖有关的疫病的防控,研制推广了新的猪病防控免疫程序。种公猪在免疫过程中,要防止免疫反应导致精液质量的下降,免疫前在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减少应激,待精液质量恢复后再正常使用。母猪防疫根据各不同季节、不同日龄实施。推广的免疫程序是:
种猪。猪瘟:种公猪每年注射2~3次,每头注射3~4头份,每隔4~6个月注射一次。母猪每年2次普防,产后20d进行1次补防,每头注射3头份;后备母猪配种前注射一次,每头注射3头份。伪狂犬:生产公、母猪每6个月注射1次,每次注射3头份;后备公、母猪分别于8周、12周、22周、产前1个月各注射1次,每次2头份。乙型脑炎:公、母猪于3月底、4月初注射2次,隔20d注射1次;2年以上的公、母猪注射1次。细小病毒:种公猪每年注射1~2次,每次3头份;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注射2次,每次间隔1个月,以后可灵活掌握。口蹄疫:种公猪每年注射2~3次,每头注射3~4头份,每隔4~6个月注射一次。母猪每年2次普防,产后20d进行1次补防,每头注射2ml;后备母猪配种前注射一次,每头注射2ml。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种公猪宜选用灭活苗,每年注射2~3次,每头注射4ml。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疫苗,种猪每年防疫2次,在配种前1~2周免疫注射1头份。
仔猪、育肥猪。3日龄内用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滴鼻一头份,5~7日龄胸腔注射猪气喘病疫苗一头份,13日龄肌肉注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疫苗一头份,18日龄肌肉注射猪圆环病毒疫苗一头份,24日龄肌肉注射猪伪狂犬疫苗一头份,30日龄肌肉注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疫苗一头份,35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猪口蹄疫疫苗2ml,40日龄肌肉注射猪圆环病毒疫苗一头份,60~65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疫苗3头份、猪口蹄疫疫苗2ml。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杜绝病毒由外传入。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广谱的消毒药,各种药物交替使用并保持有效浓度。猪场大门口设立与大门等宽的消毒池,池深30cm以上,长度4~5m,保证达机动车轮一圈半以上。生产区门口设更衣消毒室,工作人员进出猪舍应更衣、换鞋、淋浴,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谢绝外来人员进入猪舍,并做好空舍期的全面彻底消毒,以杀灭有害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猪场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猪场禁止养狗、养猫和饲养家禽,并注意防鼠、灭虫。猪场从场外引进种猪,必须购自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核心育种场,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随种猪同行,在场外隔离饲养45d并确认没有传染病方可进入猪场饲养;原则上不从场外购进苗猪,确需购进时应选健康并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的苗猪,并经2~3周隔离饲养确认无病后方可转入猪场饲养。
规范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是重要的传染源,我们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并结合全县工作实际,专门下发制定了病死猪无害处理办法,全站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病死猪的无害处理工作必须亲自到场监督,并根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及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2.2.2 研究推广生猪高产技术
在全镇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通过采用仿生输精法、重复输精,使母猪情期受胎率达到92%以上,母猪年产2.26窝,平均产仔数12.8头;推广种猪分阶段、分群饲养技术,母猪产房分娩,温度恒定,保育猪地暖保育技术,哺乳仔猪成活率95%以上,23~25日龄断奶体重6~8kg,保育猪成活率97%以上,推广全混日粮饲喂技术,自动喂料,平均日增重800g以上,料重比2.8:1,170日龄出栏体重105kg。
3 推广生猪养殖新模式,实行设施化养殖
在规模猪场推广设施化养殖技术,引进成套产房、母猪限位栏、保育猪网上养殖设备,实行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产生的粪污采用沼气发酵,其中使用5000m3以上囊式沼气发酵的3个场,均进行沼气发电,除了猪场自用外,余电出售给电力公司,经济效益很高。
同时,部分猪场组建了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饲养同一品种,饲喂统一配方饲料,统一措施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统一抱团销售,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底还有二次分配,每头猪增加利润30元以上。
通过研究推广生猪养殖新技术,全镇生猪生产健康发展,淘汰了部分散养户和小型养猪场,实行了规模户、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促进了转型升级,尤其是省级规模养殖场,存栏数占全县的一半以上。2017年一季度,大公镇有规模养殖场222个,占全县规模养殖场总数的8.42%,存栏生猪68308头,占全县规模养殖场存栏的21.45%。其中县级规模养殖场190个,占全县县级规模养殖场数的8.26%,存栏14799头,占全县县级规模养殖场存栏数的10.57%,市级规模养殖场26个,占全县市级规模养殖场数的8.2%,存栏7860头,占全县市级规模养殖场存栏数的8.48%,省级规模养殖场6个,占全县省级规模养殖场数的28.57%;存栏45649头,占全县省级规模养殖场存栏数的53.14%。
[1] 王祖力,辛翔飞,王明利,等.产业转型升级亟须政府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J].中国畜牧杂志,2011,(12):13-17.
[2] 全国畜牧总站体系建设与推广处.生猪养殖主推技术(一)[J].中国畜牧业,2013,(1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