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场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例报告
2017-01-17佟海山
佟海山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大庆 166200)
鹅场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例报告
佟海山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大庆 166200)
黑龙江某禽类养殖场饲养的鹅突然出现大量死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死亡数量不断增加,经临床检查和实地调查,诊断为黄曲霉素中毒事件。对这起黄曲霉素中毒事件进行了分析,以及对黄曲霉素中毒的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黄曲霉素 中毒 鹅 饲料
黄曲霉菌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存放的谷物、玉米、饲料等极易因黄曲霉菌的大量繁殖,产生致病性的黄曲霉毒素,常因日常管理不当或认识不足导致畜禽误食发霉变质的饲料或由于认识不足,部分饲养场(户)存在侥幸心理为降低成本,故意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导致出现群体性黄曲霉毒素中毒现象的发生,多数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敏感,尤其是禽类、兔、乳猪、犊牛等,只要食用过量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即可发生中毒现象。2016年8月,黑龙江某鹅场饲养的10000只鹅中,突然出现鹅批量死亡现象,主要以体型大而健壮的鹅为主,死亡数量与日俱增,从第一天发现一天死亡几十只到,第五天一天死亡600多只。死亡鹅为当年饲养的肉用型莱茵鹅,体重均达到2.5~3kg左右,死亡速度快临床示病症状不明显,治疗效果不佳。
1 临床症状
死亡鹅均为营养健康状况良好,体质健壮,进食量大的,死亡快一般为发病2~3d突然死亡。临床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步态不稳、黄疸、死亡前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和血便等,死后多角弓反张。
2 病理变化
患鹅肝大、质地脆弱、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肝硬化、出血、坏死等现象,同时伴有心肌出血,肠道出血,肾脏水肿出血,皮下肌肉出血。
3 病因分析
根据临床及剖检症状首先怀疑中毒死亡。现场调查发现,该症状及死亡现象出现在新换饲料后的第3d,到一周时当日的死亡量达到600多只,建议立即停止饲喂该饲料,并对出现症状的鹅进行治疗。根据饲喂过程中死亡鹅均为营养状况好体质健壮,采食量大的鹅,并且采取停料并饲喂其他新的饲料措施后死亡数量明显减少,3d后死亡数量仅有几只,换料6d后无死亡。在对出现死亡时饲喂的饲料进行采样时发现饲料已经因潮湿而发霉变质,经询问了解饲养人员已经发现饲料存在发霉变质现象,并称以前也饲喂过,只是没有这次的严重,并且在饲喂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等即可正常饲喂,并未发现中毒死亡现象发生。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防疫情况和当地实际情况,排除禽流感等禽类急性传染病的可能。对鹅群出现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为中毒,结合饲料样品采样观察和饲喂经过,以及鹅群健康状况,对鹅群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判定为黄曲霉毒素中毒。目前,可统计的黄曲霉菌能产生毒素的已知有8种,黄曲霉素及衍生物有20多种,引起家禽中毒的包括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2等。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对人畜均有害,易导致禽感染发病。
5 防控措施
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停止饲喂霉变饲料,观察饲料是否霉变并更换其他饲料。或者饲喂易于消化的精饲料和青绿饲料,看症状有无缓解,若症状缓解说明是饲料问题,可进一步确认。当确认禽类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时应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可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水溶液,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缓解症状。为了避免因中毒抵抗力降低导致的其他疾病发生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菌药类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
6 结语
此病多为饲料霉变导致的食源性中毒引起,具有毒性大,危害大等特点因此建议广大养殖户应提高认识,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可起到更好效果。首先,在畜禽饲养过程中应禁止使用霉变饲料,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有意识或无意中饲喂了霉变饲料,在夏季尤其是雨季常因潮湿导致饲料发霉变质,应将饲料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连雨天过后及时进行晾晒,尽量将饲料与地面隔离,可起到较好的防潮效果。其次,应提高饲养知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和预防意识,走出治疗误区。部分养殖场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饲料霉变,或由于霉变饲料价格低,而购买霉变饲料进行饲喂,认为轻微或不是非常严重的发霉饲料不影响饲喂效果,在饲喂霉变饲料时适当添加制霉菌素等药物或加热即可中和黄曲霉毒素,既可以发挥正常饲料的饲喂效果,又可以降低成本,实际上添加抗菌药和加热煮沸的方法并不能出去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导致人为饲喂霉变饲料的现象发生,而出现人为原因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案例发生。最后,加强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做好舍内环境消毒,尤其是饲料贮存仓库的消毒工作,并使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因此,人们应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合理的使用优质饲料,杜绝投机思想,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减少损失同时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无害的畜产品。
佟海山(1980-),男,黑龙江人,高级兽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