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7-01-17杨柱昌
杨柱昌
(芒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芒市 678400)
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杨柱昌
(芒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芒市 678400)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寄生于动物肝脏胆管中肝片形吸虫所引起的,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之一。临床上多呈慢性经过,表现消瘦,发育障碍,生产力下降。急性感染时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表现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可导致幼畜大批死亡,严重危害养殖业的发展。
1 发病情况
风平镇上东村5户养羊户存栏300只绵羊出现腹泻,部分病羊下颌、胸下出现水肿等。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已死亡12只。于2017年4月12日求诊。
2 临床症状
发病绵羊体温升高达40.4℃,食欲减退,眼结膜苍白,精神沉郁,不愿走动,羊渐进性消瘦,贫血,眼结膜、口腔黏膜苍白,被毛粗乱易脱落,多数出现顽固性腹泻。发病羊在死前还能吃半饱。部分绵羊的下颌部出现水肿,指压有波动感,经过几天的时间就逐渐蔓延到胸腹部。羔羊病程短,死亡率高。
3 病理变化
剖检了1只1岁的发病濒死绵羊,贫血严重,腹水,胆囊肿大,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呈黑色,胆管肥厚,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切开胆管,胆管内有磷酸钙和磷酸镁等盐类沉积而导致内膜粗糙,并有大量的虫体及污浊黏稠的棕褐色液体从胆管内涌出,虫体呈片形棕红色,有2~3cm左右长,0.5~1.5cm左右宽。
4 诊断
采集发病绵羊的新鲜粪便,用虫卵漂浮沉淀法分离虫卵、镜检,在视野中观察到大量的黄褐色,椭圆形,窄端有不明细的卵盖的肝片吸虫虫卵。
根据发病绵羊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肝片吸虫成虫的检出和粪便检查等综合判断,可确诊这是一例绵羊感染肝片吸虫而引发的寄生虫病。
5 治疗
(1)可肌内注射碘醚柳胺,1次/d,连续注射2d。用药后,通过皮肤和黏膜观察贫血情况,症状未减轻的羊10d后可再进行碘醚柳胺注射治疗,1次/d,连续注射2d,一般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2)硝氯酚:4~5mg/kg,一次口服;0.5~1mg/kg,深部肌肉注射,对驱除成虫效果良好,但对童虫效果不太理想。
(3)硫双二氯酚:80~100mg/kg,一次口服。
(4)阿苯达唑:羊用20~30mg/kg,一次口服,不仅对成虫有效,而且对童虫也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甲氯化碳、五氯柳胺、三氯苯唑等药物治疗本病也有一定疗效。
6 预防
6.1 消灭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生活在低洼阴湿地区。消灭中间宿主可结合水土改造,以破坏螺蛳的生活条件。流行地区灭螺时,可在沼泽、池塘、沟渠等积水区喷洒10mg/L的硫酸铜药液或2.5mg/L的血防67进行喷洒,杀灭中间宿主椎实螺,或用养殖水禽的方式消灭螺类等。
6.2 加强日常管理
放牧应尽量选择地势高而干燥的牧场,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流动的河水,并保证水源的清洁卫生,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轮牧的放牧方式,以减少病原的感染机会。
定期对圈舍进行喷洒消毒,圈内的粪便,每天都要进行及时的清除,清除的粪便要堆积在羊群去不到的地方进行发酵,发酵产生的生物热可杀灭其中的虫卵。
6.3 药物预防驱虫
驱虫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方法,在本病流行的地区要进行预防性驱虫,每年分别在3、6、9月份进行定期驱虫。投服的驱虫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按照上面的要求进行。在投服驱虫药的当天,最好停食数小时,只给充足的饮水,以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药效。投服驱虫药后,要把羊关在圈舍,不要让羊到处乱跑,到处乱排粪便,第2d要及时把排出的粪便收集在一起堆积发酵处理。
常用肝片吸虫驱虫药有三氯苯咪唑(肝蛭净);硝氯酚;碘醚柳胺(重碘柳胺,雷复尼特);芬达咪唑(苯硫咪唑)等。
7 结语
肝片吸虫病是羊寄生虫病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不同年龄段的羊都有易感性,特别是幼畜更为严重。该病感染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羊业危害严重。温暖多雨年份多发本病。夏秋多雨季节适宜幼虫及螺的生长发育,所以终末宿主的感染多在夏秋季节。感染季节决定了发病季节,幼虫引起的急性发病多在夏秋季节,成虫引起的慢性发病多在冬末和春季,南方温暖季节较长,感染季节也较长。
肝片吸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配合定期预防性驱虫,必要时适当补充精料,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做好日常圈舍卫生和消毒,对粪便及时清除并堆积发酵处理。避免在沼泽和低洼处放牧。能有效地预防控制本病。
[1] 张克山,高娃,菅复春.羊常见疾病诊断图谱与防治技术[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杨柱昌(1977-),男,兽医师,云南曲靖马龙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及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