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汝群福建抗战
2017-01-17陆欣
陆 欣
陆汝群福建抗战
陆 欣
陆汝群
陆汝群(1902~1951年),广西容县石寨乡下烟村人。陆汝群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经过正规军事院校培养出来的抗日将领。辛亥革命后,陆汝群先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广东海军速成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黄埔军校高级班。
陆汝群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两次驰骋东征战场,在惠州城屡攻不下的关键时刻,积极带头报名参加攻城敢死队。陆汝群在北伐战争中跟随叶剑英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一路披荆斩棘,屡立战功。抗日战争爆发后,陆汝群被抽调到福建绥靖公署任职,同时被派往福建沿海前线,协调指挥海军部队开展抗日斗争。
四所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
黄埔长洲岛位于广州市区东南20多公里处,是一座山峦起伏、树木丛生、四面环水的美丽小岛,称得上是“世外桃源”。长洲岛上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并峙,构成自古以来的军事要塞,是由海上和虎门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自清末以来,长洲岛上创办了多所军事学校,包括广东陆军小学、广东海军学校、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高级班,成为培养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摇篮。
陆汝群是辛亥革命烈士陆宠廷的后代,这位烈士遗孤能够先后在长洲岛读上这四所军校,得益于他父亲的好友、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资助。
1912年元旦,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胡汉民先后出任总统府秘书长,广东都督。陆汝群小学毕业后,胡汉民把陆汝群从广西容县接到广州,送他到黄埔长洲岛上的广东陆军小学读书。陆汝群在陆军小学读书的三年里,认真学习了国文、历史、地理、修身、外文、算术等专业科目,还学会持枪教练、射击等军事技能。陆汝群从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后,胡汉民又把他送到黄埔长洲岛上的广东海军学校继续学习。
广东海军学校是中华民国海军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学校重视课堂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每年有九个月在学堂,有三个月在船上。陆汝群在海军学校里,认真学习天文、驾驶、海上气象学、舰炮操式、水鱼雷战术等主要科目,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先生在会上明确提出创建黄埔军校的决定。大会委托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回原籍物色优秀青年,做好选拔黄埔军校一期学员的工作。
时任广州大本营总参议、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的胡汉民,马上想起陆宠廷的两个儿子。虽然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非常严格,但此次黄埔军校招生有一条特殊政策,就是拿出20个名额招收辛亥革命烈士的子女到军校读书。胡汉民估计着,陆宠廷的两个儿子万一考试不过关,还可以享受政策照顾。因此,胡汉民马上派人到广西容县,把陆宠廷的两个儿子——陆汝群、陆汝畴兄弟俩接到广州参试。
当时,黄埔军校招生消息传出去后,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都踊跃报考。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州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将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学生。
很快,陆汝群、陆汝畴通过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新生入学文化关的考试。在面试的时候,考官问兄弟俩为什么要报考黄埔军校,他们回答说:“因先君革命被害,故入此校继承父志。”黄埔军校的考官问兄弟俩有什么特长,陆汝畴回答说,游泳;陆汝群回答说,我不仅擅长游泳,还懂得使用各种兵器和掌握海军的航海作战知识。考官们听了非常高兴,他们已经面试了近千名学员,但擅长游泳和掌握现代兵器的学员寥寥无几,而且陆汝群的英文口语又特别流畅。最终,兄弟俩双双考上黄埔军校。
随后,胡汉民专门为陆汝群做黄埔军校第一期新生入学的介绍人,同时还找来国民党“一大”广西省代表、国民党广西临时党支部指导委员、广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徐启祥,做陆汝畴的入学介绍人。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新生入学的档案上,陆汝群、陆汝畴是唯一的一对亲兄弟。
两次东征战役中的攻城勇士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500多名新生入学,被编为四个队,接受新兵训练。新生正取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队,备取生编为第四队,陆汝群、陆汝畴兄弟俩同时被编在第一队。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开学后,孙中山让胡汉民专门陪他到第一队看望陆汝群、陆汝畴,并鼓励他们要继承父亲遗志,为挽救中国危亡而奋斗。
1924年9月20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陆汝群、陆汝畴随黄埔军校第一队的其他学员,赴韶关大本营担负孙中山的警卫任务。这时,孙中山身体状况已经欠佳,跟在中山先生身旁的兄弟俩,亲眼目睹了他抱病工作的情形,真切地感受到他“天下为公”的崇高精神。
1925年2月和10月,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陆汝群、陆汝畴被编入黄埔军校的教导团参战。
淡水之战是黄埔军校教导团遇到的第一场硬仗。淡水守敌是洪兆麟部所属的一支精锐队伍,由翁辉腾指挥,防御工事分上、中、下三层。黄埔军校学生军从教导一团、二团里抽出10名军官和100名士兵,组成了敢死队打前锋,陆汝群带头参加敢死队。
在炮火的掩护下,陆汝群和参战的其他黄埔将士们奋不顾身,冲锋陷阵,一同打败淡水守敌的精锐部队。淡水之战共俘敌千余人,缴获枪械2600余支,为第一次东征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东征战役的硬仗是攻打惠州城。惠州古城东面是山,三面是水,地理位置易守难攻。据当地人称,自宋代以来数百年的战乱中,惠州从未被攻破过。防守惠州的是原粤军著名的骁将杨坤如,手下共有5000人,3000余支枪。蒋介石决定强攻惠州城,他在第一军中抽调650人组成敢死队,周恩来也命令第三师第71团党代表、中共党员蒋先云,组成以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为主力的另外一支攻坚敢死队。
陆汝群、陆汝畴和来自容县的11个会游泳的黄埔一期学员,成为敢死队里的先锋队员。在强攻惠州城的战斗中,因云梯不足而久攻不下,黄埔学生伤亡重大。在一线军官几乎伤亡殆尽的危难关头,陆汝群一次次冲上云梯,和众将士一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打下了惠州城,为第二次东征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胡汉民多次举荐陆汝群出国留学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国民革命军的八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陆汝群参加了三次攻打南昌城的战斗。
胡汉民为推荐陆汝群去留学而写给蒋介石的信件。
当时国民革命军北伐节节胜利,部队发展很快,扩编也很多,各部队指挥机关纷纷成立,各级司令部的军事人才很缺乏,急需培养一批高级军事人才。国民党在现有的黄埔军官学校附设高级班,培训一批有指挥作战经验的现役军官。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参谋长叶剑英非常看好他的学生陆汝群,从北伐前线极力推荐他回到黄埔军校报考高级班。
1927年1月,黄埔军官学校高级班开课,陆汝群又一次走进黄埔长洲岛学习。1928年3月,陆汝群在高级班毕业,曾在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的叶剑英,认为陆汝群是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为数不多的、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新式军人之一。叶剑英知道,黄埔军校最缺这类有实战经验的教员,因此他积极推荐陆汝群到黄埔军校担任中队长。
1928年冬天,叶剑英准备赴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叶剑英把有留学机会的消息告诉胡汉民后,胡汉民多次写信给蒋介石,推荐陆汝群去留学,可蒋介石多次拒绝他的请求。
坚守福建英勇抗击日军
“七七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加紧了对华南的侵略步伐。国民党为加强福建沿海的防御力量,组建福建绥靖公署,指挥驻福建的军队参加抗日战争,并从陆军将领中抽调一批掌握海军技术的军事人才,充实到福建绥靖公署。
当时已在陆军部队当旅长的陆汝群,被调抽到福建绥靖公署担任上校附员。
大敌当前,驻守福建的100军军长陈琪,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陈琪与陆汝群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的同窗。陈琪特地与陆汝群促膝长谈,表示日本的军事力量太强大了,我们海军的编制、舰艇数量、装备质量、官兵数量等,均与日本海军实力相差甚远。现在中国海军的主力部队放在长江,除留少数舰只扼守闽江口、珠江口和山东沿海外,其余三个舰队的49艘舰艇陆续开入长江,集中力量保卫南京城,福建沿海的防线是最弱的。全国几百万大军可能都抵抗不了日军的入侵,更何况福建沿海仅有三个师的正规军?陈琪毫不掩饰地向陆汝群表达了他的“沿海必亡论”。
但是,陆汝群劝陈琪:大战当前,绝不能动摇军心,要发动福建全省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陆汝群还向陈琪提出了保卫福建的应急措施:闽江口要塞一定是日军攻击的目标,日军一定会占领厦门作为海军基地,控制台湾海峡交通线。我们如果要在闽江沿海抵御日舰入侵福建,一是要利用福建民军的力量开展民防自卫武装;二是必须大规模投入海防军事设施建设;三是在战术运用上,应避敌有制空权、制海权之长,扬我人熟、地熟、民族仇敌心理和陆军兵力优势之长,以夜战、近战避开日本空军火力。
陈琪听罢,非常钦佩这位智勇双全的黄埔同学。他对陆汝群说:“你在海战布局上是专家,我派你到福建沿海前线协调指挥海军部队,做好与日本海军打硬仗的准备。”
陆汝群来到海军马尾港司令部后,与司令李世甲制定实施大规模的军事设施建设的方案。守闽的海军立即征集了商轮、警艇、驳轮、帆船等60多艘,各船均满载沙石,在闽江口长门外的福斗岛附近,将船只沉江;又在闽江两个航港道内抛下161堆石块,建成一条水下阻塞线,以遏制敌舰进入。驻守马尾的第二舰队旗舰“楚泰”号炮舰,布防福州南港;“正宁”、“肃宁”、“抚宁”三艘炮舰在闽江口外阻塞线附近巡防。同时海军在闽江口江面布施水雷数百枚。为了增强岸防火力,海军设置四座临时炮台,共装舰炮六尊。加派海军陆战队一个团,布防各要塞炮台,同时在厦门要塞还增设两处炮台。
为了保存实力和保护海军学校学生的安全,陆汝群还协调指挥海军将马尾造船厂的重要机器设备转移到山中隐蔽,并且将马尾海军学校搬迁到湖南湘潭。
1937年9月3日和9月14日,日本空军的大编队机群由台湾起飞入侵厦门港上空,猛炸海军厦门基地,司令部、造船所、无线电台、医院、航空处等处均被炸毁。中国海军官兵对入侵的敌机进行了英勇抗击,但无法抵挡敌人猛烈的炮火进攻。10月26日,日本海军陆战队攻占金门岛,拉开了侵略福建的序幕。
1938年5月初,日军在陆、海、空军配合攻击下,集中30余艘军舰,用航空母舰装载飞机20多架和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向厦门大举进犯。陆汝群与海军司令李世甲并肩参加厦门血战。李世甲指挥海军将士冒着猛烈的炮火,拼死抵抗。在日军围攻的白石、胡里山、磐石的炮台上,将士们击退了敌人数十次的进攻。在弹药库和炮位等全部被敌军炮火摧毁后,才不得不突围撤退。
厦门失陷后,战事迅速转移到闽江口外。1938年5月31日,日本飞机袭扰闽江口的中国海军防地,向正在阻塞线附近巡航的中国军舰俯冲轰炸,炸沉“抚宁”、“正宁”号炮舰,炸伤“楚泰”、“肃宁”号炮舰。
陆汝群与李世甲只好组织其余舰只的官兵,组成闽江口巡防队,“楚泰”舰上的官兵45人组成红山炮队,将舰上四尊舰炮拆卸安装到陆基炮台上,继续守卫阻塞线。在抗战中,福建海军面对强敌,毫不退缩,与侵闽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对福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琪作为第100军的军长兼福州警备司令,他指挥的100军是一个缺额严重、外强中干而又缺乏实战经验的部队。由于第100军在军事部署方面的无能和长官们的贪生怕死,加速了福州的沦陷。1941年4月19日,日军从连江登陆,进攻福州。福建省主席陈仪及守备福州的陈琪不战而退,21日福州失守,日军向闽北挺进。
蒋介石后来将陈琪等一批将领撤职查办,把他们送进了监狱。面对惨败的局面,陆汝群下决心离开这支对不起福建父老乡亲的部队。临行时,将领李良荣再三挽留陆汝群,二人抱头痛哭。
后来,陈琪、李良荣、陆汝群这三位黄埔军校一期的同窗,在后半生远离官场和战场。陈琪出狱后选择经商,李良荣脱离军职后,往来于台湾与菲律宾之间做生意,陆汝群则回乡当乡村老师。
责任编辑: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