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若观火

2017-01-16潜心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先王臣民私心

潜心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洞”,在此处意为“透彻”。该成语含褒义,所用的对象一般是对方隐瞒、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近义词有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了如指掌等。

洞若观火,出自明代林潞的《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也有人说该成语是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尚书·盘庚》是盘庚为了迁都所作的告谕臣民之书,分为三篇。上篇主要说明迁都是上天的旨意,任何阻碍迁都的行为都是违背天意的。

盘庚迁都到殷,臣民们不愿进住新邑,因此,盘庚叫来那些贵戚大臣一道去向臣民们下达自己的意见。他说:“我带你们迁居到这里,是为了爱惜我的臣民的生命,使你们不会全都遭到死亡的灾难。现在大家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即使占卜而后详加考究又将如何呢?先王行事一向恭敬,谨慎地顺从天命,尚且不能长久地安居在一个地方,从立国到现在,已经迁居了五处。如果我们不继承先王的遗志,不了解上天的意志,又怎能继承先王的大业?”

盘庚警告专权弄政的贵族大臣:“我没有荒废先王的美德,你们却隐藏了我对百姓的好意,不予以传达,对我毫不畏惧。对于你们的计谋私心,我就像看着火光一样清楚,只是因为我拙于谋划,才会让你们犯下这样的过失。如果你们能去除私心,把恩泽施于人民,这样才能大声地说你们是积德行善的人啊!”

盘庚迁殷之后,消弭了王室内部的纷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后来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先王臣民私心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利维坦”中臣民自由的实现
在兵马俑面前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知耻自律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
大公无私
从“臣民”到“公民”
告别臣民,不做看客——谈中国近代史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文化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