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学习小组建设
2017-01-16杨慧明
杨慧明
摘 要:高效课堂强调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小组学习是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最佳途径。教师在组建语文学习小组的实践操作中要掌握一定的基本做法,还要掌握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等基本的小组活动方法,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教学理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学习小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20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
“高效课堂”强调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组学习是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最佳途径。
中年级在小学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变化最大、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抓好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小组建设,教师在之后的语文教学将事半功倍。自2012年,本人开始尝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小组建设,感觉颇有收获。
一、找准小组建设的起点,明确目标
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组建学习小组之前,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现状。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小组长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语文学习经验。这样的组长才能在小组学习中,根据学习任务对组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交流与总结,真正达到“学生忙,教师‘闲”的理想课堂学习状态。否则,就得教师一手把持,累得昏天黑地,组长形同虚设,组员“群龙无首”,学习活动基本无效。而小组交流学习则简单得多了。小组中只需要推选一个组长、一个发言人就可以了。组长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小组同学把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整理出本组同学对这一问题回答的最佳答案。由发言人在全班交流时代表本组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因此,在学习小组组建初期最好从小组交流式学习入手。
找准了起点,还要明确本阶段小组建设的目标。这个目标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需要来制定的,既包括小组发展的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及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小组建设就有了方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不会出现对学习内容选择手足无措的状况。
二、细化活动步骤,规范语言表述
初建学习小组,学生如何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还不清楚,尤其是组长必须明确小组学习的流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卡时把先学什么,怎么学,先学完的同学做什么、怎么做等细节考虑清楚,用简洁明确的文字打印在学习卡的学习内容的前面。小组学习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全体学生把小组学习卡方法读一读,使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有利于小组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语言。例如,“xxx同学,我不同意你发言,请大家看语文书第x页,第x自然段……”,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有条理,从语言上开始转变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角色。
三、简化程序,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在小组建设理论资料的搜集中,我们会发现各地的小组建设几乎都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分组、推选组长;小组内分工;制定小组运行制度;制定小组评选制度;小组文化建设。后三项内容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完成的,即使教师越俎代庖帮着学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教师如何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一条一条地去考核呢?小组名称、口号、标志在促进小组凝聚力方面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呢?
在语文课时被大量减少的今天,语文教师更加注重每一节课、每一分钟的有效利用。因此,简化制度,在小组活动中注重培养小组凝聚力势在必行。初建学习小组,对小组活动情况评价时,课堂表现由教师通过观察每个小组的交流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和学生主要对小组纪律情况、简单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不管是对自己组还是其他组活动情况的评价,学生的评价都是缺乏权威性的,教师的评价是对小组学习活动的激励,也是对小组学习活动评价的优秀示范,是对学生评价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奖励制度最能激励学生的,教师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能对大多数人有激励作用的奖励方式。
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要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语文知识的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训练的时间。
四、关于分组的新尝试
在现有的小组学习的资料里,关于分组全部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但在实际的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少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交流、讨论成了优等生的专属,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定位大多是“路人甲”和“路人乙”,抄抄优等生的讨论结果。在学习小组的竞争中,评分低的小组中学习好的同学开始嫌弃学习差的同学,有的组长则成了学习差的同学的“保姆”。这样的小组学习严重偏离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后,在分组时打破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把全班31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按照学习能力强弱分成三个对抗组:第一组和第二组为强强对抗组,第三和第四组为中中对抗组,第五和第六组为弱弱对抗组。对抗组之间实力相当,竞争意识更强了,学习劲头更足了。每个组除了固定一名组长外,还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本组的发言人,负责记录大家的综合意见,在全班交流时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而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强、中四个小组基本在组长的组织下都能顺利开展学习活动,笔者就可也集中更多的精力对两个弱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三年级下学期主要以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为教学目标,开展的小组交流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小组交流学习的流程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立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在交流与倾听中学生概括课文的语言越来越简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目前,小学语文学习小组建设这项研究尚未结束,还很不完善,本人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沙小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7):24-24.
[3] 左昌伦.当前语文教学中几种现象的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2):12-14.
[4] 李丽霞,李建国.学生为本与高效课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