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对经营工作的指导

2017-01-16龚建宇

中国经贸 2016年22期
关键词:预算指导管理

龚建宇

【摘 要】 预算是数字化的企业经营计划。实行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我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将就预算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作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预算;管理;指导

预算管理是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选择,富临集团作为四川省大型民营,产业覆盖的地域较大,对各公司实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预算管理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对经营实体进行管控的一个有效和必要的手段,增强企业预算管理对经营活动的指导就显得举足轻重。

一、预算管理的定义和意义

1.预算管理定义。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2.预算管理意义。

预算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计划的数量化,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明确经营目标,利用公司长远战略计划来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计划的实现;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进一步调动企业全部的力量完成经营目标;预算执行情况是考核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的主要经济指标,可以帮助管理者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差异情况和差异原因实时调整工作重心。

二、预算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企业各部门对预算管理的参与程度不足,没有达到全员参与的程度

每年年底编制下一年的预算时,公司主要由财务部门承担此项工作,其他部门主要上报下一年的《资本性投资计划》,对于本部门在预算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不够明晰,在实际工作中随意性较强,没有时时用预算指导工作的意识。同时一线部门和一线员工中造成被动执行预算的氛围,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不利于公司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公司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无法防微杜渐。

2.企业各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体现出了本位主义思想

在预算管理中各部门一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本位主义思想。例如:各部门在上报资本性投资计划时,往往缺乏成本效益的意识,在生产性资产和办公用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过程中,喜欢贪大求洋,不切实际。各经营单位在上报本单位经营预算时,往往有意低估收入、高估成本,导致本单位利润低估。这样的预算上报汇总后,往往会影响整个公司预算的质量。这些现象都违背了预算制定时应遵循的客观、公正、可靠的原则,无法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3. 只重视静态预算的管理,忽视动态预算的管理

企业的预算指标就是公司的考核指标,都是采用固定预算的模式,其中收入、回款、利润和经营性净现金流原则上不得更改,资本性投资、招待费等一般可以中期预算调整。这种方式有利于年终考核程序的简化,但是对于大型企业越来越表现出盲目性、滞后性和弹性的缺乏。

三、预算管理的新理念

1.在预算管理得过程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富临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更应该坚持这一理念。人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更是预算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被考核者,也是预算信息的利用者。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预算工作离开了人的参与,就会成为纸上谈兵,成为空洞的理论。

所以,应在预算管理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定《预算考核实施细则》时,应该坚持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方式整体推进,建立预算考核成果的利益分享机制。逐步将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同时,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小单位,使整个企业的预算数据分解成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使员工心中真实的感受到“我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兴衰得失与自己息息相关”,在企业内部形成“这是我的成本,这是我的预算”的良好主人翁氛围。更能使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时时关心企业预算指标完成情况。

2.对预算加强动态管理

在市场经营的大环境下,企业会遇到各种不确定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固定预算一般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对不确定因素无法有效准确估计,这也是导致预算管理无法有效为经营活动服务的重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还是应该加强预算的动态管理。采用概率预算的方式,对在预算期内不确定的各预算构成变量,根据客观条件,做出近似的估计:估计它们可能变动的范围及出现在各个变动范围的概率,再通过加权平均计算有关变量在预期内的期望值。对下一年企业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假设,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

3.建立预算管理的追踪控制体系

预算管理指标经过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达到各部门后,各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个环节及岗位,以预算管理考核机制为依托,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每月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重点在于找出预算执行完成情况与预算数据之间的差异原因。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总结经营管理死角。及时根据预算执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适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和各种经营政策。

四、结语

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来看看,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到我们的一席之地,除了不断发展新业务,寻找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外,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挖掘经营潜力成为与向外发展一样重要的手段。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加强预算科学性,增强预算对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

猜你喜欢

预算指导管理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道路预算技巧浅析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