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千亿支柱产业
2017-01-16朱哲
朱哲
湖北省咸宁市近年来格外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明确提出“将咸宁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千亿支柱产业”的战略。受此带动,咸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分布也越来越广,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实现了产业提档升级。
培育骨干企业及产业集群
“公司的产品销路很好,很多外商前来洽谈合作。”来到“中华老字号”企业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金莉告诉笔者,“一带一路”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许多外商主动联系,希望代理我们公司青砖茶在国外市场的销售。”
瞄准农产品加工业“千亿产业工程”,咸宁市近年来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特别是青砖茶加工,已占据湖北省80%、全国35%的份额。2016年前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显著。
咸宁市农业局透露,素有“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之称的咸宁,目前,农产品名特优品种总量突破2000个,特色明,品牌优,产品影响扩大,形成了打造千亿产业的品牌支撑。
赤壁羊楼洞是青砖茶的鼻祖之地,始于17世纪连通中俄两国的“万里茶道”,羊楼洞青砖茶成为馈赠外国元首的国礼。日前在赤壁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现场交易金额逾2000万元,签约项目资金逾38亿元。
咸安区精华纺织生产的苎麻精干麻、纯苎麻纱等产品,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各项指标均领航全国,巨宁生产的各类竹地板远销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除此之外,通城“本草天香”牌茶油和“麦市干子”、嘉鱼鱼圆、崇阳“众望”小麻花等也都声名远播,畅销国内外。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咸宁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755.89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涵盖了农产品加工所有11个子行业,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74.43亿元。
打造“千亿产业”,拓展销路是关键之一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咸宁市农产品销售渠道有专业市场销售、销售公司的销售、组织销售、销售大户销售和农户直接销售等五种形式。其中,农产品龙头企业销售主要采取专业市场销售、销售公司销售和销售大户等三种模式,占销售额70%以上。
部分企业还探索了新的销售模式。在通城县,食品饮料加工业和中药流通制造业发展态势较好,其中,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面对中高端人群,借用福人药业销售渠道,不仅深耕以专卖店为主的销售方式,近年又成功推出“众筹”销售模式,2015年销售额3.6亿元。
赤壁市茶产业依靠抱团发展,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探索茶旅文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实现茶产业快速发展。仅2015年,赤壁市茶叶总产量逾3万吨,茶叶生产产值9.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高达28.7亿元。
咸宁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农超对接、“互联网+”、农村淘宝等新销售模式在咸宁市迅速崛起。目前,该市已有数十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线上销售,年交易额达2亿余元,占比20%以上。
线上线下联动,也为咸宁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局面。在电商“线上”层面,以“吃无忧”电商平台为龙头,整合赤壁“绿购网”等电商企业,组建电商协会,设立电商“孵化园”,加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互联网+农产品”跨越发展,实现“一市六县”联网互通、抱团营销。实体“线下”层面,通过香城古街实体店面展示展销,吸纳一批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引导企业进行品牌整合,组建行业联盟,打造地方公共品牌。
农产品加工业千亿产业打造,益处明显
在宏观经济总体下行的背景下,咸宁市201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比2014年增加82亿元,增长12.3%,远高于工业增长速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人员多,带动农民增收效应凸显。当前,咸宁正从三方面着力,打通产销衔接瓶颈,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千亿产业”。
其一,提高企业营销意识。营销工作是企业联系市场的纽带,是企业参与市场的最终环节。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业绩,一方面要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做产品质量放心企业;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服务意识。咸宁市通过鼓励企业组团参加武汉农博会、广交会、香港亚洲农产品博览会等商贸展销活动,引导企业扩大营销范围、提升市场占有率。
其二,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品牌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通过品牌打造,促进产业良性升级发展。目前,咸宁市正全力打造“咸字号”精品品牌,支持企业申报自主品牌和地理产品标志,重点抓好茶叶、油茶、楠竹等百亿产业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等。
其三,创设企业发展优良外部环境。咸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咸宁市商务部门将继续通过不断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和开展农产品产销衔接等方式,着力构建多元销售网络,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助推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的发展。
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指出,下一阶段,咸宁将继续做精、做特农业,围绕打造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农,加强技术推广,走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