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漫步
2017-01-16章中林
章中林
“玉峰凝万象,绿萼绕群螺”“霜染枫林树树嘉,残阳野刹乱鸣鸦”……很早就读到黄庭坚等人关于赭山的诗句,想象着它的秀美,却始终无缘一睹芳容。今天,过芜湖,再也抑制不住,决定去赭山走一走。
赭山古称“雄山”,有“玉峰”和“百尺浮图”的美誉,是江城的象征。赭山得名于遍地殷红若玛瑙的石头和泥土。
“涌出沧溟外,孤高色更佳。气通丹穴雾,光映赤城霞。”山石为什么是赭色的?传说它是被干将在赤铸山铸剑时的炉火烤红的。“赭塔晴岚”为古“芜湖八景”之首,久负盛名。
一路上想着百度上描绘的赭山形象,恨不得一步跨进去。山脚下到处是锻炼的人。人们脸上带着笑,眼里发着光,各人做着各自的事情。抬头仰望赭山,山势不高,众多的小山高低起伏着。我想,黄庭坚的“群螺”当是最恰当的比喻了吧。山上绿海如潮,奔涌翻卷,溢目流光,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适和快意。久居喧嚣,有这样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当是一种福气——这是只有江城人才有的福气呢。
不熟悉路径,我只能沿着指示牌而上。沿路有潺潺的泉水,头上是如盖的树荫,耳边是一两声鸟鸣。深深呼吸一口,那绿似乎透进了每一个细胞,我恍然成了一棵迎着阳光舒枝展叶的小树。安然平和中,心渐渐静了下来。
过记者林,到中山堂。中山堂没有开放,我没有多做停留,就往翠明园的方向奔去。因为不知道它的位置,等到赶到园前,才知道自己已经下了赭山。
园前,几个老人在闲话聊天,温馨祥和。我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给几位老人留了一个影。走进园里,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进门一湾清水,四周布置着回廊和假山,回廊上蔓延着常春藤,假山上纷披着迎春花。园里,高大的枫树、朴树、重阳木和女贞错落其间,翠竹掩映在假山后,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意趣。我到达翠竹园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看到他们笑靥如花的面容,我真的为他们感到幸福。也许是被这种喜庆的气氛感染了吧,一只鹊鸲跑到跟前凑热闹,提溜着眼睛望着。我用相机凑近它,给它特写,它也不怯生,直到我想伸手摸一摸它,它才飞走了。
从翠明园回中山堂的途中,遇到一老妇人。她一边往山上爬着,一边唱着歌儿,声音清亮,没有一点发颤的声音。我想,她该是经常登山的吧,不然,怎么我都赶不上她的脚步呢?
过中山堂,我游览了有“小九华”之称的广济寺。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规模虽小,但规整严谨。寺里静肃庄严,香客如织。我一心想着“赭塔晴岚”的盛景,但是却找不到进塔的门,只得遗憾地在大雄宝殿后门的古台阶下,对着九华行宫,和赭塔留了一个影。
出寺往中山堂走,遇到三个人面向广济寺,隔着树祈祷着——虔诚恭敬,物我两忘。这样的境界,我是达不到了,但是我还是要给他们点一个赞。
过江城如画牌坊,就到了舒天阁。据说阁里有乾隆御笔亲题的“江天一览”四个大字,但是阁门紧锁,无法一睹风姿了。
拾级而上,到达一览亭。登上顶层,极目远眺:大江东去,银帆点点;白云吐絮,长桥飞虹;古塔矗立,梵音阵阵。“大江烟外动,春鸟渚边鸣;白带孤帆去,云连古塔平”描写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境界吧。
下山,过舒天阁,我去刘希平先生墓凭吊了他。“矢志在新民,岂期白下归舟,尔琴音断流水;怆怀思往事,遥望赭山晴树,幸留浓荫庇群英。”这个毕生追求“学校社会化”的平民教育家一生清贫,却对教育矢志不渝,真的是我辈追慕的楷模。
走出公园大门,回望赭山,我的心底一片浓绿。我想,如果再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赭山走一走。
(编辑 王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