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主粮中硒含量与地方性克山病流行相关性研究
2017-01-16李顺品刘云兴卢明章
李顺品,刘云兴,高 伟,卢明章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617068)
攀枝花市主粮中硒含量与地方性克山病流行相关性研究
李顺品,刘云兴,高 伟,卢明章△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617068)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地方性克山病的流行与该地区粮食中硒含量的关系,为制定克山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在攀枝花市4个县区44个乡镇抽取130个主粮食品样品在3家检测实验室进行硒含量论证检测,同时收集、分析该市1967~2013年克山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14年3个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6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1967~2013年共报告克山病病例1 305例,分布在20个乡镇。攀枝花市克山病的发病大约每3~5年为1个周期,克山病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但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秋季(7~9月)高发的季节性特征。结论 克山病的流行与该地区主粮中硒的含量无相关关系。
克山病;主粮;低硒;相关性;流行病学方法;周期性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有专家认为克山病是一种缺硒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1-7],但缺硒学说不能完全解释克山病流行的某些特征。笔者对攀枝花市4个县区44个乡镇所产主粮中的硒含量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品及资料来源 2006年背景值检测144个样品,2014年论证检测130个样品;全部来源于攀枝花市4个县区44个乡镇成熟未收割入户的稻谷、玉米、小麦等主粮。克山病病例来源于攀枝花市1967~2013年报告的病例。
1.2 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现场取样按GB/T5009-2010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由四川大学等3个实验室完成对粮食中硒含量的检测,检测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分析技术(ICP-MS)。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粮食中硒含量与克山病流行的相关性用单因素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攀枝花市粮食中硒含量情况 2006年144个样品中硒背景值3家实验室测定结果为0~21.1μg/kg,均值7.0μg/kg。2014年随机在44个乡镇抽样130个样品,3家实验室硒论证测定结果为0~18.3μg/kg,均值7.6μg/kg。两年硒含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攀枝花市属缺硒地区。2014年3个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米和小麦中硒含量高于玉米和荞子(P<0.05)。仁和区、西区和米易县样品中硒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盐边县与其他3个县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攀枝花市克山病流行情况 自1967年报告首例克山病病例,截至2013年累计报告了1 305例病例,分布在20个乡镇,24个乡镇无报告病例。其中东区3例,仁和区443例,米易县856例,盐边县3例,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乡镇222例,最少的1例。攀枝花市克山病的发病大约每3~5年为1个周期,克山病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但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秋季(7~9月)高发的季节性特征。见图1、2。
图1 攀枝花市1967~2013年克山病报告发病情况
图2 攀枝花市1967~2013年克山病月报告发病情况
2.3 主粮中硒含量与克山病流行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克山病的发病与粮食中硒含量呈正相关(R=0.383,P=0.010),粮食中硒含量越高,克山病病例数报告越多,流行强度越大。对报告过克山病病例的乡镇进行硒含量与克山病报告病例数的相关分析,克山病报告病例数与该地粮食中硒含量无相关关系(R=0.169,P=0.476)。
3 讨 论
攀枝花市各区县所产的主粮中硒含量普遍较低,甚至低于克山病重病区黑龙江省克山县[7]和山东省同类主粮中检出的硒含量[8],检测结果与2009年四川省对全省克山病进行调查时的结果一致[9-11],说明攀枝花确属缺硒地区[12]。调查的44个乡镇所产的主粮中,最高的也仅为18.3μg/kg,说明攀枝花属于严重缺硒的地区。24个无克山病发生的乡镇盐边县占11个,多属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提示与报道克山病缺硒、营养等病因因素不符合。克山病的流行与该地区主粮中硒的含量无相关关系,低硒与克山病没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中仅有20个乡镇有克山病病例的报告,且克山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和周期性(3~5年),与传染病的一些特征较为类似。因此,笔者认为硒缺乏可能不是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可能与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更为重要的关系。
通过对病区主粮中硒含量与克山病流行强度的相关分析也发现,克山病的流行强度不与本地主粮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即粮食中硒越缺乏(硒含量越低),克山病流行强度越大(报告病例数越多),相反表现出了报告病例数越多的地区,其所产主粮中硒含量越高(即出现正相关关系),或表现出无相关关系。因此,硒缺乏理论无法解释克山病的流行模式。
[1]杨文,杨超,曾燕,等.攀枝花市慢型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6):613-614.
[2]于维汉,宋先竹,刘怀魁,等.克山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4,13(2):110.
[3]曹际菊,何忠军,马元玲,等.山东省营县克山病病区居民和非病区城镇居民异常心电图对比分析[J].中华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34(6):440-442.
[4]金龙哲.实时三维超声对女性扩张型心肌病与克山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652-653.
[5]山东省克山病基本控制后的病情演变[J].地方病通报,1997,12(4):95-96.
[6]刘昕,杨光,王力新,等.潜在型克山病患者长期跟踪随访及进展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3):398.
[7]相有章,王秀红,张文静,等.克山病发病相关因素对病区居民患病情况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27(2):97-100.
[8]王秀红,张文明,屈福荣,等.2011年山东省克山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4):24-27.
[9]李峰,蔡卫,邓佳云,等.2009年四川省克山病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91-93.
[10]李锋,蔡卫,欧阳兵.四川省2011~2013年克山病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6):436-438.
[11]杨建伯,杨秋慧.克山病病因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9(5):350-355.
[12]王静,卢明章,李丽华,等.攀枝花市克山病分布及相关环境因素研究[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8):695-697.
�验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6.36.045
R
B
1671-8348(2016)36-5174-02
2016-07-25
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