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
2017-01-16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
彭 涛,古金元,胡东方,陈同煜,王玉超,刘思当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保育猪俗称断奶仔猪,保育阶段就是指仔猪3~4周龄断奶后独立生活至开始育肥的阶段。保育阶段仔猪母源抗体迅速衰减,仔猪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仔猪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再加上断奶应激以及转群后生长环境、饲料形态等多种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保育猪的生长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生猪养殖管理中,保育猪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育阶段仔猪的好坏是规模化养猪场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准确把握此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养猪迈向成功的重要标志。
1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1.1 进猪或转群前的准备工作
保育舍饲养要执行全进全出制度,保证所有保育猪在转群时全部转出,这样有利于对整个猪舍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和消毒工作,能够对保育猪饲养期间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起到很好地杀灭作用。在空舍阶段首先对圈舍及器具进行全面严格的清洗,凡是猪只接触到的地方,不能有粪便、饲料和污物遗留的痕迹。同时,还要修理好损坏的养殖设备,检查电源和门窗开关等是否正常、饮水器是否通水等。一切准备完善后,对圈舍及器具进行消毒,可采取喷雾、熏蒸等消毒方法,一般要空圈7 d以上方可进猪。
1.2 保育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在保育猪养殖过程中,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保育猪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保育猪舍要求温暖、干燥、通风。首先要注意保育猪圈舍的保暖,将圈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4~28 ℃之间,该温度是最适宜猪群健康生长的温度,在冬季不能低于20 ℃,随着保育猪年龄的增加,圈舍内的温度要随之降低。其次要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对仔猪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最后除了注意保育猪圈舍的通风和换风之外,还应保持保育舍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为适宜。
1.3 分群与调教
保育舍进猪后要进行合理的分群,在分群时按照“原窝同圈、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同窝仔猪尽量放在一起饲养,按照大小、体重进行分群,同栏仔猪体重相差最好不要超过1 kg,个体太小和太弱的仔猪要单独分群饲养。一窝数量不要过多或过少,饲养密度应该合理。饲养密度过高,不仅会加大仔猪间咬耳和咬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大量的有害气体也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导致仔猪感染呼吸道疾病。
要注意观察猪群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瘦小的弱猪和生长停滞的僵猪,同时做好保育猪的调教工作,刚断奶转群的仔猪因为从产房进入到保育舍新的环境中,其采食、饮水、睡觉、排泄尚未形成固定位置,需要加以调教。采食和饮水有料槽和自动饮水器,所以会很快适应。而睡卧区和排泄区则需要专人调教训练。方法是﹕仔猪进保育舍后,在休息区撒上少量饲料或者冬季时安装保温箱或保温垫板,在排泄区撒上一些水使其潮湿。每次在清扫卫生时,要及时清除休息区的粪便和脏物,同时留一小部分粪便于排泄区,经3~5 d专人看护与调教,就可形成固定的睡卧区和排泄区。
1.4 保育猪的饲喂和饮水
由于保育猪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极其敏感,突然由母乳改为固体饲料会引起很大的应激,因此在选择饲料时,要选用高能量、容易消化、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全面的饲料,以防止消化不良,从而促使保育猪快速生长。在饲喂过程中,保育猪的饲喂时间和次数要相对固定,要对饲喂时间进行记录,确保饲料槽不断料。第一周饲喂哺乳期饲料,之后逐渐减少哺乳期饲料的用量,直至全部改用仔猪料,避免由于饲料突然更换引起胃肠不适,使保育猪平稳度过保育期。
保育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饮水,如果饮水不足,不但会导致仔猪的采食量下降,还会影响其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直接降低仔猪的生长速度,甚至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猪舍内应安装足够的饮水设备,保证仔猪每天喝到充足干净的饮水。通常一栏内有10头以上的仔猪应安装2个饮水器,按照50 cm距离分开安装,这样既有利于仔猪随时饮水,又可以避免因相互争抢而导致竞争性缺水。进保育舍前3 d要保持饮水量在1 L/头,之后饮水量增加,直至仔猪10 kg体重时确保日饮水量为1.5~2.0 L。此外,为了缓解仔猪断乳后的应激反应,通常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葡萄糖、钠盐和钾盐等电解质或抗生素药物,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感染率。
2 保育猪的疾病防控
保育猪自身的免疫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母猪奶水由母体传递;二是通过疫苗注射产生免疫力;三是通过疾病感染后产生免疫力。在断奶后的保育阶段,保育猪从母猪初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在2周龄后会下降到较低水平,不足以抵抗外界的病原微生物,并且其自身的免疫功能至少需要8周才能发育完善,再加上保育前期多数疫苗尚未注射,所以保育阶段是多种疾病的免疫空白期,这一时期疾病很容易发生。为了保证保育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必须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免疫保护力及进行药物保健措施。
2.1 保育舍内常见的疾病
保育舍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系统的疾病,其中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性腹泻、水肿病、气喘病、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回肠炎、附红细胞体病等发病率较高,故做好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极为关键。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腹泻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转群后几天内特别容易发生,一方面原因是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以注射大肠杆菌疫苗进行预防,也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进行控制,同时为预防仔猪水肿病,每头仔猪断奶前可以进行补硒;另一方面原因是断奶应激、保育猪消化机能不健全以及饲料突然更换引起的,所以减少应激、实行饲料渐进性过渡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一部分是因为猪发生气喘病、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蓝耳病等疾病,此时需要注射大观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长效土霉素、泰乐菌素等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另一部分是由于猪舍环境中氨气及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刺激呼吸道引起,此时应加强猪舍通风,利用排风扇或者打开窗户等措施,减少有害气体对保育猪呼吸系统的危害。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经常会出现突然倒地、共济失调、四肢划水样抽搐、头眼歪斜等症状表现,可能是由于水肿病、脑炎型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等引起,可以使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以及加强疫苗的免疫。
在引起皮肤的疾病中,有葡萄球菌引起的仔猪渗出性皮炎,可以使用敏感药物如头孢噻呋钠、庆大霉素等进行治疗;有因为湿度过大或密度过大而导致皮肤出现红色湿疹样的出血斑块,可以通过加强通风、减少饲养密度而得以改善;还有因为某些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的皮肤油脂样分泌物,可以适当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配合抗菌增效剂TMP使用,或者注射血虫净进行治疗,还要注意圆环病毒引起的皮炎肾病综合征;如果是由于体内外寄生虫引起体表出现痛皮样皮屑进而结痂,可以使用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抗寄生虫的药物进行治疗。
2.2 保育阶段的药物保健
保育猪由于自身发育程度的限制以及环境的剧烈变化等因素,在生产中成为养猪链条上非常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适度的药物保健。保育猪的保健应当是基于其特殊的生理机能上的调理和加强,保育猪存在3方面的生理缺陷:体温调节能力弱、消化机能不健全以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前两个缺陷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温暖舒适的环境和提供全面营养的饲粮来补偿,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则需要药物保健来弥补。保育阶段药物保健的大体程序为:1)断奶前后1~4 d:强力霉素20 g/100 kg饲料,直接拌于粉料或水溶解喷洒颗粒料,预防气喘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各种细菌感染;2)断奶后11~14 d:氟苯尼考20 g/100 kg饲料,直接拌于粉料或水溶解喷洒颗粒料,预防气喘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3)断奶后21~24 d:包被恩诺沙星20 g/100 kg饲料,拌料,预防气喘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各种细菌感染;4)断奶后31~35 d:泰妙菌素20 g/100 kg饲料,水溶解喷洒颗粒料,预防气喘病、回肠炎;5)免疫、换料、转群等:土霉素0.2%拌料连用5 d,预防气喘病、附红细胞体病及各种细菌感染。
3 结语
保育阶段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更加要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避免猪场受到损失,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使猪场利益得到最大化。
略,若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2017-02-21)
彭涛(1995-),男,硕士,主要从事动物临床病理学研究,E-mail:244764302@qq.com
*通讯作者:刘思当,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usid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