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创佳绩 不忘初心再启航
2017-01-16秦川
秦 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编辑部,北京 100021)
筚路蓝缕创佳绩 不忘初心再启航
秦 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编辑部,北京 100021)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创刊近30年,两刊的成长经历了初创、起步和茁壮成长的过程。此成长过程,同时反映了本学科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生命科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一页。此成绩的取得是科技工作者勠力同心的成果,也是各级主管部门鼎力支持的成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发展史
神猴辞岁,金凤迎春。
转瞬间《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业已创刊20余载,悄然逼近“而立”之年。回首两刊逝去的峥嵘岁月,它的成长史忠实的记录了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史!尤其是刚刚挥别的2016年,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组织召开了实验动物学科的香山会议。此次会议对实验动物学科进行了明确定位,确定了学科定义和分支领域,改变了过去学科定位不清晰的局面,为学科发展、获得资助和规划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在这一年里,我们发起的中国工程院《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专家联名《关于加强我国实验动物科技创新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肯定,批示要求加强实验动物科技创新,并要求相关部门给予落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实验动物学科的重要性终于得到了国家高度认可,这对于推动实验动物学科大力发展,进而保障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军事、环境、食品和生物安全等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相信学科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定会晴空一鹤排云上,得到跨越式提升。
在这一年里,《中国实验动物学报(英文版)》喜获“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创刊,它的出版将打通与国际科技交流和传播的通道,进一步提升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科技成果和医药研发获得国际认可提供学术平台。
在这一年里,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自己的优秀原创成果刊登在祖国的期刊上。凡此种种,都将为两刊的大发展的创造了契机,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刊距离明天伫立于世界强刊之林,为时不远矣!
在享受今日成绩的同时,回顾过往,使我们由衷的钦佩前辈们从两刊创立之初到成绩斐然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贡献。不禁回顾两刊20余年来的发展历史,感受其中发生的可圈可点的事件,从而不忘初心,再次起航。
一、 筚路蓝缕初创
中国实验动物学始创于20世纪中叶,但真正的发展则开始于80年代。在科技部(原国家科委)等各部委的领导下,经过老一辈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长期默默无闻的努力,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医药卫生、兽医、农牧渔和国民经济等方面的应用,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实验动物的科技队伍也日益壮大。在国家改革开放科学春天的大好形势下,实验动物学界以及有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迫切希望有一个交流学术与经验的学术园地,呼吁创办中国实验动物学的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创建于1980年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作为我国最早的唯一以实验动物研究、教学和生产为主要任务的科研机构,牵头筹建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此基础上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承担起了创办学术刊物的任务。
1991年1月,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由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的卢耀增教授任主编的全国性专业期刊-《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以下简称杂志)创刊号在北京东单三条9号诞生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钱信忠同志为封面刊头题字,并发表了创刊词。创刊时刊期为季刊,64页。虽然当时杂志的印刷比较粗糙,但却如实地记录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水平。时至今日,这本创刊号仍是中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的瑰宝。
1990年,杂志由方喜业教授掌旗,担任主编。次年,研究所告别了东单17号楼,搬迁到潘家园南里5号院,有了自己的科研楼,开始了实验动物研究所的规模化、拓展时期。学会又筹谋创办《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作为对杂志学术层次的补充和提升。同年3月份,由卢耀增教授任主编的《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在潘家园南里5号又诞生了,创刊时刊期为半年刊,64页。学报秉承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及时地向世界展示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她是迄今为止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1999年,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邢瑞昌研究员继任主编。
两刊的诞生,是老一辈实验动物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实验动物学术界的又一重大贡献,是培养实验动物科技人才的又一园地,是展现中国实验动物科技成果和水平的重要舞台。她的诞生是老一辈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碑石和足迹。其中,创刊过程的组织和准备工作,铭刻着初创人的艰辛和智慧,彰显着他们的无私和努力以及培养壮大实验动物科技人才的宏图伟略,更铭记着历代办刊人的远见卓识和润物无声的功德,也记录着历代贤哲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高尚风格。
二、 蹒跚学步启程
创刊近十年后,两刊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01年,两刊编辑部进行资源和人才配置,引进有经验的办刊人员,进行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稿件评议的三审制度和编辑发稿的“齐、清、定”制度。并聘请了资深的中、英文编辑对两刊严格把关。为加强质量控制,编辑部定期在期刊上刊登读者问卷,研究读者对所关注的问题,适时调整报道计划。对于一些学术概念问题,编辑部请教相关学科的博学鸿儒,并明确统一概念,在期刊上正本清源。对于关注本刊的专家学者,两刊在付印前,请他们阅读、挑错,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进行一系列推陈出新:
(一)形式与规范同步
2002年开始,杂志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学报由半年刊改为季刊;版式上将字号从老五号改为新五号;版本均改为国际流行的大16开本,适当地扩大了版芯,增加了期刊的容量;印刷的纸张由原来的60克纸提高到70克合资胶纸;两刊页码均由64页增加至80页;封面用纸使用较高档的铜版纸并设计美观大方的封面;申请邮发代号,由免费赠阅改为邮发与自办相结合的方式;办理了广告经营许可证等等。
(二) 刊名与国际接轨
2003年,鉴于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国家为能准确地诠释实验动物科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意义,将医学院中的实验动物系改为比较医学系,为与国际接轨,编辑部将原来的《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率先填补了国内此学科刊物的空白。
(三) 专题与热点结合
2004年,当我所置身于抗击非典的前列时,两刊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开启了系列的专题工作,以我们实验室关于非典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先导,结合各时期研究热点,陆续推出了“A/H1N1流感-世界关注的焦点”“心脏病模型”“小型猪模型”“斑马鱼模型”“新技术新材料在眼科模型方面应用”“实验动物在糖尿病方面的应用”等专题,极大的提高了论文的被引率和期刊的关注度。
凡此种种,都为两刊的茁壮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沐浴阳光成长
近十年来,两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在生命科学领域吸引了大批的作者团队和读者群体,并不断获得主管单位的肯定和资助。
(一) 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作为中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在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截止到2016年12月,共出版发行102期(24卷)。报道范围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及培育,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学科综述,发行范围遍及国内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据来自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6年的基金论文比为94%。综合评价总分在13种动物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2位。在1985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名164位。从2010年版的综合评价总分1456位到今天的164位,其中,浸透着所有办刊人心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作为国内最早的以比较医学为研究对象的科技期刊,报道范围广泛,服务于科研一线,截止到2016年12月,共出版发行192期(26卷)。它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互为补充,满足了国内科研工作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与学报同样,发行范围遍及国内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据来自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各指标继续稳中有升,综合评价总分在历史悠久的27种基础医学类期刊中,跻身前10位,并在1985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群中,稳步前进,已置身于前50%。
(二)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前提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它包括了编委会和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为此,两刊在近十年进行了两次组织有序、特色鲜明的编委会换届工作,并对编辑部的人员进行了调整重组。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编辑部的人员配置,先后引进了博士、博士后,在有着丰富办刊经验的负责人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并在第2届、第3届编委会换届过程中,完成了编审队伍的建设,此两届编委会成员在提升两刊的品牌影响、扩大两刊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8年2月,为开创两刊工作的新局面,编委会进行了创刊以来的首次改选,为不负杂志主编方喜业教授的信任,我接过他手中的大旗,组建了由49人组成的年富力强的编委会;学报继续由邢瑞昌先生担纲,组建了另一支由49人组成的生机勃发的编委会。组建后的第2届编委会成员涵盖了国内本领域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2013年8月,第3届编委会圆满召开。根据新闻出版署“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任职条件的暂行规定”, 学会“期刊与信息工作委员会”推荐我作为两刊总编主抓出版工作,此次换届整合了两刊分刊而治的编委会成员,组成了创刊以来专业特色最鲜明的新一届编委会:第一次有院士参与,为两刊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奠定了基础;编委的队伍不局限于国内,扩展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及日本的同行专家,研究方向涉及人类疾病模型、遗传学、免疫学等近10个专业,并且向相关临床方向延伸;主动性强,本次编委会委员采用自荐形式,编委们均热心两刊的发展,自愿履行入选的职责。
(三) “网络化” “数字化”建设趋于成熟
2012年6月,两刊为促进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建立了门户网站,全面介绍两刊的各种信息,并开通了稿件远程处理系统。作者在平台网站上即可查询投稿进度,编辑在网站上处理稿件,达到了无纸化办公,大大节约了出版成本。随着系统的逐步完善,目前,两刊能在纸质版出版前,将电子版目次以邮件正文的形式一对一的发送给作者、编委及相关学科专家。邮件是有针对性发送的,专家可以直接点击感兴趣的文章即可登陆到本刊的网站中。这一举措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期刊的关注度,而且吸引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和作者。
(四) 引领学科发展成绩显著
作为学科发展的晴雨表,两刊一直致力于与研究领域同步的报道。尤其近十年,推出的几十个专题在引领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2016年,为临床精准医疗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弥补单一遗传背景的小鼠无法有效复制人类多基因、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的不足,我牵头组织了“复杂性状遗传CC小鼠专题”,系统的介绍了CC小鼠和能够模拟人群多基因、多因素作用的复杂性状特点,为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工具;为配合国家十三五和中长远科技发展计划,修订更科学、严谨、适用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由两刊组织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论坛”,就修订中的各种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建议。为了及时配合国内实验动物检测实验室多项能力验证计划,为科学实验结果提供有效的外部质量监控方式,由两刊组织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能力验证”及“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标识标记、模型和评价”专题,为政府和社会了解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真实水平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五) 项目资助喜报频传
“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是由中国科协组织实施的项目,目的是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科技期刊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最初入围,是在第3期项目的第2年,我们倍加珍惜这宝贵的机会,用有限的经费组织了多次有效的活动。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用各项令人振奋的成绩获得了评审专家的认可,继续获得第4期项目的资助。进入这个精品期刊的行列不仅仅是为了有限的资助经费,更重要的是获得作为中文期刊第一梯队的地位和荣誉。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是中国科协的另一项资助计划,竞争激烈,几乎都是具有丰富办刊经验的同行,我们凭借着认真踏实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更感谢评审专家组的远见卓识,使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英文版)》在众多强刊中脱颖而出。这是我国实验动物行业里程碑式的事件。
(六) 社会效益优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
两刊在近30年的办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谋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
通过提高期刊的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并陆续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等网站收录。且《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7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CSCD)”收录。
社会影响的扩大,吸引了丰富的高质量的稿源,使两刊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外广告客户慕名而来,增加了办刊经费。从创刊初期的等、靠、要,发展为现在的独立经营、健康发展、自负盈亏的朝气蓬勃的杂志社。
四、 勠力同心前行
2017年,我们不仅要在以上基础上高质量地出版两刊,还要增加新的栏目:“专家问答”。在“专家问答”栏目中,还望各位积极参与,对工作中发现的有趣问题,解决的方案都一并发给我们,以便与同行交流共享。
2017年,按照国家关于期刊转企改制的要求,我们还要成立杂志社,为期刊的发展注入生命力:《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杂志社完成登记,并开始企业化运作。在该杂志社旗下,出版《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英文版)》共三3本杂志,其中《中国实验动物学报(英文版)》为国际刊物,我们立志将该杂志社打造成为国内实验动物学科领域最高水平学术进展的出版机构。
2017年, 我们还要落实精品期刊项目的内容,召开专题研讨会,吸引优秀稿件,加强优秀选题组稿。计划于2017年中旬召开“影像学在实验动物研究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吸引优秀稿件,引领学科发展。
2017年两刊推出“实验动物资源培育及开发”“糖尿病相关动物模型”“影像学在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中应用”“无菌动物与精准医学”等专题。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稿件采编系统,为方便作者和读者获取本刊信息,将推出手机版,并试行数字优先出版,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所发表文章的关注度。等等。
在辞旧迎新之际,回首来路,雄关漫道真如铁,展望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目前国内期刊的办刊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坚信“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为中国实验动物学研究期刊的领头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使命所系、重任在肩,通过立鸿鹄之志,秉承“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办刊方针。我坚信,置身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大家庭中,有各级领导的精心呵护,读者和作者的鼎力支持,加上全体实验动物科学工作者的携手同心,我们一定能不忘昨天、不愧今天、不负明天,在新的征程中不辱使命,通过和衷共济而再创辉煌。最后,借此万象更新之际,向长期以来默默支持两刊成长的朋友,以及为两刊注入新鲜血液的新人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秦川,女,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E-mail:qinchuan@pumc.edu.cn
主编寄语
R-332
A
1671-7856(2017) 01-0001-04
10.3969.j.issn.1671-7856.2017.01.001
201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