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7-01-16隋雪艳
隋雪艳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隋雪艳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脑血栓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脑血栓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据观察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等评分,组间比较,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8%,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在对需要进行护理的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而提高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优质服务;脑血栓;临床应用分析
在临床上,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疾病,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的颅内外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后,导致血液成分改变,血流速度过慢以及血黏度增高,封闭血管,形成血栓造成的。该病起病急,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脑血栓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23~74岁,平均年龄为(44.3±1.7)岁。实验组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25~73岁,平均年龄为(44.7±2.3)岁。经过临床医学诊断,这些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血栓,本次研究患者及其患者家属都已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在年龄组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身体基础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分组以后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实验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操作方法为: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脑血栓的相关知识应该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告知其治疗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地给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解释各种问题和顾虑,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让他们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2]。②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急性脑血栓的相关知识,说明急性脑血栓发生的原因以及其对于患者身体的影响,引起患者的重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时的锻炼,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放松心情[3]。③康复锻炼:对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方式,在早期可协助患者练习坐起、抬头、抬臂等简单动作,条件允许可协助患者扶物站立,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康复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4]。④针对护理:由于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对于患者的护理应该是制定针对护理。如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循序渐进;还有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鼓励患者自己进食、小口慢食,建议患者进食流质食物,避免发生咳嗽,以致引起患者的肺部感染[5]。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效果,即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在本次实验中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数据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据观察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等评分,组间比较,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8%,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血栓发病比较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是较大,预后性也较差,所以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显得极其重要,全面、科学以及合适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的恢复。在临床上,使用常规护理对脑血栓的患者进行护理,其是有一定的护理效果的,但是还不是十分的理想。而优质护理是一种科学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本研究表明,在临床上,在对需要进行护理的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而提高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曹丽红,向红霞,万娟,等.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162-163.
[2] 林鹿,林鹤.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179-180.
[3] 赵树新.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8(10):96.
[4] 马建玲,刘海楠.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63-264.
[5] 于倩.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66-267.
R473.74
B
1671-8194(2017)26-0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