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期住院尿石症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的差异研究

2017-01-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尿素氮肌酐生化

潘 辉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同期住院尿石症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的差异研究

潘 辉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探讨同期住院的尿石症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的差异。方法 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62例尿石症患者,作为尿石症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的62例非结石患者作为非结石组,对两组患者用统一生化仪器测量24 h尿生化、空腹血液生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测量两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 ①尿石症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显著比非结石组高,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石症组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显著比非结石组高,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住院的尿石症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存在一定差异,尿石症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结石患者,可为尿石症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同期住院;尿石症患者;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

尿石症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尿石症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特点,尿石症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且术后复发率高。本研究就同期住院的尿石症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的差异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62例尿石症患者,作为尿石症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的62例非结石患者作为非结石组。除外合并肿瘤、外伤、代谢性疾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患者。

24 h尿分析代谢异常的标准[1]:24 h尿磷>24.8 mmol/L为高磷尿;24 h尿钙>7.5 mmol/L为高尿钙症;24 h尿酸>4.425 mmol/L为高尿酸尿症;24 h尿镁低于2.46 mmol/L为低镁尿症。其中非结石组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6例,年龄13~75岁,年龄平均值(51.73±15.28)岁。体质量最低42 kg,最高83 kg,体质量平均值(63.64±1.31)kg。尿石症组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24例,年龄13~76岁,年龄平均值(51.25±15.92)岁。体质量最低42 kg,最高84 kg,体质量平均值(63.12±1.35)kg。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体质量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用统一生化仪器测量24 h尿生化、空腹血液生化,血液生化均用统一生化仪器进行测定,其中,尿酸、钠、钾采用电极法进行测定;尿素氮、镁、钙、磷采用速率法进行测定、血肌酐采用酶法进行测定。尿生化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留取患者晨6点到次日早晨6点的尿液,混匀后精确称量,取20 mL尿液送检。

并用放射免疫法测量两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比较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的差异。

1.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指标采取t检验(±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 结 果

2.1 血生化、尿生化指标比较:尿石症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显著比非结石组高,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石症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分别为(6.16±1.95)mmol/L、(72.67±22.82)μmol/L,非结石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分别为(5.01±1.25)mmol/L、(62.67±11.82)μmol/L。

2.2 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比较:尿石症组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显著比非结石组高,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石症组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分别为(6.94±2.14)mg/L、(467.53±237.44)μg/L,非结石组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分别为(3.72±05)mg/L (185.46±76.25)μg/L。

3 讨 论

影响尿石症发病的原因较多,如自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或患者自身代谢异常、营养成分不足或过量等,均可导致尿石症的发生。目前临床对尿石症的代谢干预多为嘱咐患者多喝水,但少尿仅为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增加饮水量而增加尿量的干预方法无法有效达到预期作用[2]。

尿石症多尿患者尿液中钙、磷增加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开展24 h尿代谢评估。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容易通过肾小球,其中,尿α1微球蛋白为肾功能特异指标,可通过肾小球并几乎完全被肾小管吸收,或被异化而排出。而多数尿β2微球蛋白可经肾小球滤过,并经近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或代谢分解,若肾小管再吸收、分解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则可导致β2微球蛋白排泄明显增加[3],因而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跟尿石症患者肾小管受损有一定关系。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一方面体现了微球蛋白对肾损害的敏感性,同时也说明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在结石发展中有推动作用。另外,尿石症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也可反应肾脏功能损害情况,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升高,说明结石已经对肾脏功能产生一定的损害[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石症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显著比非结石组高,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显著比非结石组高,说明同期住院的尿石症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存在一定差异,尿石症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结石患者,可为尿石症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结石仅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手术治疗结石仅是最终治疗的手段,而临床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源头上预防结石的发生,而预防结石的发生不能局限于饮水干预,而需要进行24 h尿代谢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个性化饮食方案和建议,以延缓和抑制结石进展[6-7]。

[1] 娄彦亭,梁朝朝,张翼飞,等.24h尿代谢评估在尿石症患者诊治中的意义[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11):837-839.

[2] 娄彦亭.24h尿代谢评估在尿石病患者诊治中的意义[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2

[3] 彭婕,葛卫红,孙西钊等.24h尿枸橼酸定量分析在尿石症患者诊治中的意义[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15(4):285-287.

[4] 迪亚尔·地里木拉提.小儿尿石症临床分析及尿代谢评估的意义[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4.

[5] 晏凌飞.24小时尿液成石危险因素测定尿液标本保存的研究[D].广州:广州医学院,2010.

[6] 何群,张晓春,那彦群等.284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代谢评价[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11):761-764.

[7] 苏海龙,郑煜.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代谢性变化的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17(6):610-612.

R446.12

B

1671-8194(2017)26-0087-02

猜你喜欢

尿素氮肌酐生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