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化”联动 聚力创新创优全面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2017-01-16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突出“四化”联动 聚力创新创优全面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十三五”以来,针对环保治污倒逼、进口畜产品冲击加剧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新形势、新挑战,江苏省上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谋变革、抢抓机遇调结构、加快转型促提升,聚焦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全省畜牧业总体呈现减量提质、业态趋优的发展态势。
一、突出区域化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优
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布局。围绕总量控减、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制定印发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养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指导意见等,控减太湖等环境敏感区域养殖总量,适当拓展在丘陵山区和东部沿海滩涂的养殖空间。全省初步形成了中东部沿海猪禽产业带、西北部牛羊产业带、苏南特色畜禽生产区、苏中水禽生产区的“两带两区”生产格局。
统筹协调养殖分区管理。全省现已全面完成禁养区划定,自去年以来共关闭搬迁养殖场户近8000家,减少生猪存栏97万多头。非禁养区建立规模场清单,按照“一场一策”原则,开展规模场整治提升,规范养殖行为,促进转型升级,今年底规模场治理率达到60%。
突出优势调整生产结构。按照“稳猪禽、扩牛羊、强特色”的目标指向,推动发展生态肉猪、地方肉禽、清洁蛋品、高品质奶、优质肉羊、特种畜禽等6个优势产业,打造了泰兴生猪、海安蛋鸡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建设了常州太湖明猪小镇、海门山羊文化小镇等一批畜牧业小镇。
科技创新培育特色品牌。推动畜禽种质创新,先后培育了苏淮猪、苏姜猪等11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 (配套系),数量居全国第2位。开发了东海老淮猪肉、淮安黑猪肉等一批优质地方资源畜产品,打造了南京桂花鸭、高邮咸鸭蛋等一批市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苏”字号品牌畜产品。
二、突出规模化生产,推动生态养殖水平调高
发展规模养殖扩比重。以培育家庭农场和集约化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强化考核推动和项目支持,把生猪大中型规模比重列入全省农业现代化考核指标体系。“十二五”以来,省级财政累计安排10多亿元支持规模养殖场新建和改扩建。2016年年末,全省生猪、肉禽、蛋禽、奶牛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66%、84%、90%、91%,规模养殖主体持续巩固。
开展示范创建上水平。从2008年起,率先启动以安全、优质、高效为内涵的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2010年开始,开展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快规模场技术改造,更新升级自动喂料、自动清粪、智能温控等设施装备,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累计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61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248家。
推进农牧循环保生态。同步启动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今年省级财政投入1亿元支持10个县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构建区域生态农业大循环。
三、突出产业化经营,推动产业链调长
全力推广“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经营。依托温氏集团、立华牧业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四统一保”合作机制。目前全省合作家庭农场近1万户,户均养殖收益15万元左右。鼓励发展全产业链经营。涌现了如中粮、益客等一批全产业链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7家,其中国家级15家。
积极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常州立华公司试水网上销售、冰鲜配送优质鸡,军曼农业电商销售额近亿元,常州枫华牧业引进国外智能化养猪设备,每万头猪只需一名饲养员;益客公司建设物联网中心,形成全产业链的数据联通与可追溯。
创新金融服务机制。201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省级财政出资的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基金规模现已达到5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49亿元;2016年,由省级财政出资9亿元、省再担保公司出资1亿元,成立江苏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构建财政撬动金融资源支农的新模式。
同时,突出规范化管理,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基本实现了畜牧主产区病死动物“定点收集、集中处理”全覆盖。下一阶段,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下更大力气、推更实举措,切实转方式、调结构,强化促治理、保生态,全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争创发展新水平,实现发展新跨越。